新大陆⑤

2012-11-13 09:05州长治徐汝淙改编胡志明绘画胡楠秦臻缩编
连环画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本杰明弗吉尼亚总督

州长治 徐汝淙/改编 胡志明 朱 云/绘画 胡楠 秦臻/缩编

162 詹姆斯的成功引起了某些人的嫉妒,《新英格兰报》独特的新观点则引起了殖民当局中某些人的不快,他们找借口将他抓进监狱。哥哥蹲监狱期间,16岁的学徒工本杰明成了印刷所实际的老板。他继续以“沉默的多古德夫人”的名字在《新英格兰报》上刊登自己的文章。

163 哥哥被关一个月后获得释放。詹姆斯终于弄清楚了,沉默的多古德夫人原来就是自己的弟弟——学徒工本杰明·富兰克林。詹姆斯尽管思想进步,但摆脱不了旧的习气。平日,一不如意他就对本杰明拳脚相加。这使本杰明无法忍耐。本杰明作了一项决定:离开家庭,离开印刷所,离开波士顿,到别的城市闯一闯。这一步,对本杰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164 本杰明原想在纽约谋职,但纽约只有一家印刷所,而且拒绝雇用他。这样,本杰明去了费城。他又走对了一步。在费城,他不但进入一家印刷所干活,而且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再也听不到家人的絮叨,没有了哥哥的欺负,口袋里装着自己的钱,可以大大方方地出现在那些读书人中间了。这里不见神权政治的痕迹,没有政治压迫。他感受到的是宽容、轻松和舒畅。

165 一个偶然的机会,本杰明的一位做生意的姐夫听说本杰明在费城,便给本杰明写了一封信,劝他回家去。本杰明回了一封信,讲明他离开波士顿的原因,表示他将在费城留下来。

166 他的姐夫收到本杰明的信时,正好与宾夕法尼亚的总督在一起,便让总督看了本杰明的信。总督从信中发现了年轻人的不寻常之处,便决定亲自到本杰明那里,见见这位年轻人。

167 总督到达本杰明所在的印刷所时,老板还以为总督是来找他的。当老板最终弄清楚总督是找本杰明时,不觉目瞪口呆。总督约本杰明到附近一个酒馆叙话。本杰明有点不知所措。

168 总督向本杰明讲了自己的一个计划。他要本杰明独自开一个印刷所,印刷宾夕法尼亚和特拉华两地全部的政府文件,资本可从本杰明的父亲那里借到。他答应立即修书一封给乔赛亚·富兰克林,并让本杰明乘下一班航船回波士顿办理此事。

169 总督还叮嘱本杰明,此事未成之前一定要秘而不宣。本杰明离开总督之后,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搞不清楚突然闯入他平静生活的新因素,有何种意义……

170 本杰明带着总督的信回到了波士顿。乔赛亚并不支持总督的计划。他给总督回信说,他感谢总督对儿子的器重,但本杰明年龄太小,难以承担起总督交给他的重任。另外,他也无力从资金上给予儿子支持。

171 本杰明返回了费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总督让本杰明亲自去伦敦一趟。总督说他会给伦敦的某些大人物写信,让他们出资赞助,本杰明可以在那里挑选办印刷所需要的器材。

172 本杰明成事心切,答应下来。直到临上码头,总督的推荐信还没有到手,本杰明就到了伦敦。本杰明下了船,不认识任何人,没有任何地方可去,手里也只剩下几个小钱。但这难不倒本杰明。最终,他在塞缪尔·帕尔默开的印刷所里找到了工作。

173 英国和整个西欧都处于一个权力转移的时代,也处于一个观念转变的时代。伦敦是这一转变的中心之一。沃拉斯顿的《自然宗教》一书正在塞缪尔·帕尔默印刷所里排版。本杰明借排字的机会了解了该书的内容,并很快写了《论自由和必然,快乐与痛苦》一文,与沃拉斯顿进行辩论。老板大吃一惊:一个排字工竟能写出一本书来!让他更为吃惊的是,沃拉斯顿本人竟然对本杰明的小册子作了答辩!

174 最后,本杰明的小册子传到了《蜜蜂的故事》的作者曼德维尔的手里。曼德维尔对本杰明赞赏有加,把本杰明介绍给了彭伯顿博士。后者是牛顿的好友,答应择日带本杰明去见牛顿。不幸的是,就在本杰明期待着这次会见时,牛顿去世了。

175 本杰明在伦敦的经历并没有使他飘飘然。他意识到,唯有费城、波士顿才是他展现才华之所。他回到费城,发起和组织了“共读会”。最初,共读会有24名会员,宗旨是通过共读,讨论一些社会现实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大家发现,一趟英伦之行,本杰明大大长了见识。

176 共读会建立之后,本杰明于1731年又创建了“订阅图书馆”。参加订阅图书馆的共50户,每户交40先令。图书馆利用这些钱订购图书,供所有参加者借阅,好处是成员可以花很少的钱,看到大量的书。

177 这件有意义的事不但带给本杰明精神上的愉悦,而且使他得以结识著名学者詹姆斯·洛根,并且与远隔重洋的伦敦人彼得·柯林森建立了友谊。后者是一位清教徒、绸布商人,他热心于殖民地事务,成为订阅图书馆的购书者。更具有特殊意义的是,柯林森还是一位热心科学工作的人,他与英国皇家科学学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78 在北美殖民地,图书一般在城市发行,广大的农村只销售历书。历书是出版业的一块肥肉,宾夕法尼亚的坦·李兹做历书最为成功。1732年,本杰明也开始编写历书。他把自己的历书编得有声有色。

179 历书边角上的谚语,简直就是农民自己的肺腑之言,备受欢迎。尤其以《穷困的查理历书》最为成功,三个星期连印了三次。

180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版《穷困的查理历书》的这一年,他26岁。同年,乔治·华盛顿在弗吉尼亚降生。乔治·华盛顿的父亲名叫奥古斯丁·华盛顿。华盛顿家族是英国一个古老的家族,1657年迁入弗吉尼亚殖民地。

181 奥古斯丁·华盛顿的祖父约翰·华盛顿以上校的身份完成了一项军事使命——他率领弗吉尼亚军队并联合马里兰军队抗击了印第安人对波托马克河一带的骚扰。自此,华盛顿家族开始有了军人的气质。约翰去世时,给家族留下了5000英亩土地的遗产。到奥古斯丁时,华盛顿家族已经成为弗吉尼亚的望族,他们拥有10000英亩土地。

182 本杰明又有了一个新的计划——组织消防队。1735年他曾回到波士顿。他发现,那里的消防工作很值得效仿。回费城后,他便组织起了一支以共读会会员为核心的30人的队伍,并添置了必要的消防工具,每周集中一次,遇有火情则随时出动。这个团体的声望很快提高,人们纷纷加入。随后,消防队组织了分队。费城很快就在对付火灾方面成为全殖民地的模范城市。

183 1737年,本杰明出任费城邮政局局长。当时,费城已经成为北美殖民地的重镇。当时,本杰明所注意的是:殖民地有哪些学者?他们都在干什么?因为他有一个计划:用某种形式把这些人组织起来。1743年,他酝酿已久的计划开始实施。他印制了一封供传阅的信件,把它寄给了有关人员,倡议组织北美哲学会。

184 富兰克林在信中自荐担任学会的秘书。富兰克林的建议得到了积极响应。1744年,学会正式在费城成立。全殖民地第一流的哲学家都加入了哲学会。居住在费城的学会成员每周集中一次,处理学会的有关事务。最多的事务是处理会员们的来往报告,回答咨询等。哲学会很快便成为北美大地一个活跃的学术团体。

185 就在富兰克林任费城邮政局局长的那年,即1737年,又有一颗巨星降生于马萨诸塞,他就是约翰·亚当斯。约翰·亚当斯在美国开国时将有一番作为,最后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又过了一年,即1738年,另一颗巨星降生于弗吉尼亚,这便是帕克里克·亨利。40年后,他“不自由,毋宁死”的吼声,响彻美洲大地,成为独立战争的号角。

186 富兰克林又扩大了他的涉猎领域:自然科学。他的头脑里装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云的活动规律是什么?雷是什么?富兰克林一踏上电学领域,这一领域的大门便很快向他敞开。富兰克林特别把注意力放在了放电的“尖端”上,对“尖头的器物吸走和发出电火花的奇异效果惊叹不已”。这实际上是富兰克林酝酿发明避雷针的开端。

187 1743年,乔治·华盛顿11岁时,父亲奥古斯丁因病去世。奥古斯丁留有遗嘱,大宗家产(10000英亩土地和49名黑奴)自由安排。奥古斯丁先后有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给他生了三个孩子后病故,华盛顿的生母是奥古斯丁的第二位妻子。家产的一半分给了前妻生的儿子劳伦斯·华盛顿。劳伦斯·华盛顿比乔治大14岁。仪表堂堂、满腹经纶的劳伦斯成了弟弟乔治的偶像。

188 不久,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爆发战争,劳伦斯应征入伍,受弗农海军上将的指挥,在加勒比海作战。劳伦斯作战英勇,足智多谋,很快受到弗农将军的赏识。战争结束,劳伦斯回到了家中。为纪念这位将军,劳伦斯把自己的庄园改名为弗农山庄。

189 乔治决定以哥哥为榜样安排人生。劳伦斯对自己的弟弟也十分喜爱,他尽量多地把弟弟接来弗农山庄。乔治经常见到的是哥哥的岳父威廉·费尔法克斯。威廉受过高等教育,品德高尚。他阅历极广,有各式各样的冒险经历。他膝下儿女成群,都很聪明,极有教养。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中,少年华盛顿还为自己制订了一份《待人接物准则》。

190 华盛顿的父亲去世的这一年,托马斯·杰斐逊降生于弗吉尼亚。30多年后,他手持鹅毛笔,草拟对美国历史以至人类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独立宣言》,成为美国开国伟人之一。

191 费尔法克斯勋爵所继承的领地中,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兰岭以西的荒野之中,那里尚未进行勘察测量。费尔法克斯勋爵迫切希望派测量员前去勘察,以便进行合理的开发。勘察工作极为困难。而想不到的是,尽管当年乔治才16岁,勋爵提出派乔治为测量员的建议后,乔治竟然欣然接受了。1748年3月11日,乔治·华盛顿和勋爵的儿子乔治·费尔法克斯等一行七人,携带着测量工具,背起行囊,骑马出发。走了三天的路程,他们到达兰岭,就紧接着勘察。

192 勘察到第五天时,忽然从密林深处走出一群印第安人。华盛顿想,但愿他们不是那种专门与白人作对的印第安人。为了表示友好,华盛顿拿出一壶自己珍藏的酒送给他们喝,而印第安人则立即给予热烈的回报——表演了战争舞蹈。这是华盛顿第一次与印第安人接触。

193 勘测结束不久,费尔法克斯勋爵便去了兰岭,选择一风景优美之处,建立起一座庄园,名为“绿路庄园”。庄园周围有10000英亩耕地,还有大片茂密的森林和平坦的草原。由于在土地测量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也由于费尔法克斯勋爵的大力推荐,1749年夏天,华盛顿被正式任命为政府的测量员。这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194 1749年11月7日,富兰克林再次进行了“尖端放电”实验。他把实验的结果告诉了远在伦敦的好友柯林森。富兰克林有关电学的论文,在柯林森的帮助下得以在皇家学会宣读。他的另一篇论文《闪电即电》,则于1751年被印成小册子出版发行。1752年5月10日,法国著名电学家德阿里巴赫德按照富兰克林提出的方法进行试验,铁线的末端果然放出了电火花。三天后德阿里巴赫德向法国皇家学院宣布了实验结果。

195 对富兰克林来说,发现了“闪雷即电”后,发明避雷针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富兰克林在科学上并不重利。睿智的他不会想不到,他发明的避雷针将会有多么广泛的用途。但是,当他的朋友建议他申报专利时,他拒绝了。此外,富兰克林发明和使用的电学现象和学术用语,后来也成为了电学专业术语。

196 由于乔治的哥哥劳伦斯患了肺结核,年仅34岁的他于1752年7月去世。他留下了妻子、年幼的女儿和大宗遗产。劳伦斯在遗嘱中表示:如果他的独生女儿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弗农山庄的遗产将由华盛顿继承。华盛顿被指定为遗嘱执行人。用此种方式,劳伦斯最后表达了对弟弟难以割舍的手足之情。

197 北美有一块沉睡了数千年的风水宝地,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它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就是位于阿勒格尼山以西的整个俄亥俄河流域。这里土壤肥沃,森林密布,气候温和湿润,矿藏和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还有成群的野生动物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其巨大的开发价值和诱人的美好前景,令英国和法国殖民当局垂涎三尺。

198 英国人和法国人根据“发现权原则”,都认为自己最先发现了这里,并宣布对它的占有权。这里居住着印第安人,面对英国和法国“占有”的叫嚣,他们大声问道:“你们都说这里属于你们,那么,我们的土地在哪里呢?”英国人和法国人并不理会印第安人的惶恐和不安。他们正在想办法把对方赶出去,自己独自占领俄亥俄,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战争。

199 为争夺俄亥俄,英国把所有的殖民地都动员了起来,而在弗吉尼亚,战争气氛犹为浓烈。弗吉尼亚设了几个军区,每个军区设一名少校副官,负责组建训练民兵,对付法国人。这样,华盛顿出任南区民兵副官,军衔为少校,年薪100英镑。这说明,乔治的品德和办事能力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200 法国人行动迅捷,气势逼人。他们不断把前哨阵地沿俄亥俄河向前推进。为了孤立英国人,他们还派出许多说客,拉拢印第安人站在他们一边。1753年冬,一支1500人的法国军队从魁北克出发南下,直指俄亥俄地区。这使英国殖民当局不得不赶紧采取行动。除军事行动之外,必须采取两项外交行动:一是与俄亥俄的印第安人取得联系,说服他们站在英国人一边;二是向法军指挥部递交抗议书,让他们悬崖勒马。

201 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丁威迪确定了出使的人选——乔治·华盛顿。华盛顿一行7人上了路。他在洛格斯顿会见了印第安人的“王中王”——亚王。与印第安人的会谈取得成功后,华盛顿一行紧接着赶到柏夫堡法军在俄亥俄的指挥官驻地,向法军军官递交了抗议信。

202 丁威迪总督对华盛顿的这次出使非常满意。在他的要求下,华盛顿撰写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记述了自己出使的经历和见闻。该报告随后以《俄亥俄日记》为题出版,在欧美各地发行。与法军一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迫在眉睫。丁威迪总督立即作出决定,招募300人组建一支军队,由乔舒亚·弗赖伊任上校担任这支军队的总指挥,华盛顿则出任其副手,军衔为中校。华盛顿的名字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203 乔舒亚·弗赖伊和华盛顿实际上是光杆司令,兵员需要招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予入伍者众多经济优惠,年轻的农家子弟们纷纷报名参军。华盛顿手下很快有了150名士兵。他率领这支人马开赴前线。华盛顿很快发现了法国人的足迹。随后循着足迹找到了法国人扎营的地点。华盛顿当即制定了两路包抄的行动计划,从两个方向包抄法军,聚而歼之。

204 天亮时两路人马发起进攻,法国人殊死抵抗。顿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最后法军失去了战斗力,多人逃走、重伤,10人被击毙,其余21人全部被俘。这是华盛顿生平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也是华盛顿生平指挥的第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发生在1754年。不久,22岁的华盛顿被任命为总指挥。

205 随后,麦凯上尉率领的“独立连”来到前线,壮大了华盛顿的队伍。但与此同时,亚王率领的印第安人却不辞而别。无论从哪方面看,对峙中的英军都处于劣势。华盛顿的队伍正向红石溪进军,准备抢占法国人在那里的据点。但接近红石溪时得到情报,法军在那里有800人,另外还有400名印第安人帮助他们。

206 华盛顿决定立即停止前进,退回大草原的营地——困苦堡。7月3日清晨,法军近千人赶来,将困苦堡团团围住。华盛顿手下只有300多名士兵。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枪战。不久,滂沱大雨自天而降,很快就将战壕变成了水坑。经过几个小时战斗,英军渐渐不支。法军喊话,要求英军投降。起初,华盛顿拒不投降,但后来看到,形势已经无法挽回,不投降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在部下的再三劝说下,他决定派代表前去交涉。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英方携带财物和军用物资(大炮除外)撤离碉堡和大草原,但需留下两名军官作为人质,以换取英方在上次战斗中俘获的法军战俘。

207 困苦堡的失败和法军在俄亥俄河流域咄咄逼人的态势引起了英国王室的不安和高度关注。经过一番周密的谋划,他们决定在北美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沙场老将爱德华·布雷多克将军被任命为远征军统帅。1755年,他率领两个团的兵力开赴北美大陆。

208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辎重的运输是一个大问题。为此,布雷多克将军曾亲自去马里兰一趟,但他在那里只征得大车25辆。他愁眉不展地回到弗吉尼亚,感到一筹莫展。富兰克林帮他解决了难题——不到两周的时间,富兰克林为布雷多克将军备好大车150辆,每辆车配备4匹马,另外还有驮畜250匹。

209 英国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困苦堡战败后,华盛顿依然是弗吉尼亚军队的总指挥,但英国正规军到后,华盛顿的队伍处于附属地位。华盛顿第一次见识英国正规军。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支纪律严明、军容威武的欧洲职业军队。

210 这样一支威武、精锐之师在深入俄亥俄河流域之后,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和麻烦。行军中,军用物资中却夹杂着大量私人物品,部队的运输工作极其繁重,部队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粮草供应不足。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布雷多克与一名承包商签订了粮草供应合同。期限过后,那商人未能筹集到足够的粮草,于是布雷多克气急败坏,对承包商破口大骂,并随口讲出了一些侮辱整个北美殖民地及其人民的脏话。

211 1755年7月9日中午,部队渡过了莫诺加希尔河,来到一片丛林地带。华盛顿看到这里地形十分险恶,顿生疑窦,立即向布雷多克建议,派侦察部队到前方和两翼进行搜索,以防不测。华盛顿的建议再次被布雷多克拒绝。布雷多克将军命令部队沿着林地中央的道路继续向前推进。

212 当日下午两点左右,前方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英军的前卫部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弄得措手不及,纷纷后撤。布雷多克将军立即命令一位中校率主力部队800余人前去增援。结果,密集的队形暴露在敌人的火力面前,成了射击的活靶子,不到一个时辰英军就伤亡过半。很快,英军的所谓精锐之师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战斗以英军的惨败而告终。

213 布雷多克出征失败之后,华盛顿于1755年7月26日返回了弗农山庄。当年8月14日,弗吉尼亚当局发出了委任状,命令由华盛顿出任弗吉尼亚整个部队的总指挥官。1758年,华盛顿与玛莎·丹·卡斯蒂斯喜结良缘。于是,他辞去军职,退出军界。华盛顿的财产陡然剧增。他原本拥有5000英亩土地和49名奴隶,而华盛顿夫人及其子女则又带来了1.7万英亩土地和300名奴隶。

214 总而言之,本杰明·富兰克林、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帕特里克·亨利、约翰·亚当斯、理查德·亨利·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殖民地的一代新人,都在准备着、期待着,期待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本杰明弗吉尼亚总督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的成长主题解读
弗吉尼亚就是爱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