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探讨和实践

2012-11-14 04:31俞丹亚林海旦樊冰邵渊韬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6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效益仪器

俞丹亚 林海旦 樊冰 邵渊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杭州 310018

提升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探讨和实践

俞丹亚 林海旦 樊冰 邵渊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杭州 310018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较低是目前高校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现状的阐述,对大型仪器使用效率较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具体实践,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资源共享

引言

仪器设备是高等院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在高校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结构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综合实力评估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大型仪器设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有了跨越式的增长,使高校实验室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大型仪器设备的迅速发展,对高校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国家有关部门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的年机时数制订了定额 标准,规定03类通用和专用仪器设备分别为1400小时和800小时,04类机械设备为800小时。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实际都未能达到这个标准,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着使用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2009年始浙江省教育厅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把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机时数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说明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已引起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1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设备购置论证流于形式,重复购置,或者不合适购置。购置单位较少从长远规划出发,对设备购置后的安装、维护、运行、配套、开放等环节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1]。

1.2 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分散,共享意识薄弱,开放程度不够。目前不少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但实际上还是不能把不同经费渠道购置的大型仪器真正整合在一个中心实验平台,造成设备利用率低。

1.3 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管理水平较低,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脱节,导致使用单位和个人对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2]。

1.4 运行和维护维修经费不足。大型仪器设备运行费用比较高,由于经费不足,造成无法开放,或不能及时更新升级和维修,直接影响了大型仪器的使用率。

1.5 设备管理人员数量及素质无法满足大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要求。由于实验技术队伍素质偏低,稳定性差,待遇偏低,造成仪器新功能的开发利用、拓展无法实现,大型仪器没有专人管理,无法提供共享服务[3]。

从以上分析可知,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和投资效益,使其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和资源优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2 值得借鉴的先进院校经验

目前,很多学校已经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例如,北京大学在高校中较早设立大型仪器开放测试基金和大型仪器维护维修基金,每年共计约500万,用于补贴大型仪器测试和功能升级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浙江大学开展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网站的建设,实行了大型仪器设备有偿服务机制,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机组共享服务的积极性;华南师范大学采取集中和相对集中的管理办法,构建了一个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为一体的开放大型设备综合管理系统[5];等等。这些高校在提高大仪使用效率的工作中获得的先进经验,值得其他高校在开展大仪共享机制研究中学习和借鉴。

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共享情况

3.1 本校大型仪器设备及其管理的现状

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增长较快,从2006年到2011年5年间,我校03、04类仪器设备台套数和总金额分别增长了112%和165%。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和总金额分别增长了193%和204%,3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的台套数和总金额分别增长了171%和190%。

近几年本校购置的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在省内和国内具有先进水平。如:2011年购买的Quantum Design 公司的PPMS-9T型综合物性测试系统,具有极低温和强磁场的极端条件,能够满足电、磁、热输送的精确测量;2010年购买的美国Scimedia公司生产的电压敏感染料膜电位光学标测系统,可对脑皮层表面电信号通过转换成电压敏感染料的荧光信号进行快速采集,等等。这些仪器设备的购置,是我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但是,由于这些大型仪器多分布在各个学院实验室、研究所,从历年的大型仪器使用机时数统计情况来看,使用效率不容乐观,资源利用率较低。近几年,我校在实现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3.2 提升我校大仪使用效率的措施和实施情况

3.2.1 建立实验室与大仪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我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实验室与大型仪器开放服务平台。对全校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建立技术档案数据库(包括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指标、图片信息、服务实例、运行情况、开放时间,存放地点,联系方法等等),并将其中200多台适合共享的设备信息公布在实验室与大型仪器开放服务平台上,以便校内师生直接在平台上浏览查询大仪信息,并进行预约使用。

我校实验室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已进入后期安装、测试与完善阶段,该管理系统主要由信息实时采集硬件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利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等,对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采集、传输、统计和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资源信息化管理、产学研资源集成展示、实验室与大型仪器任务管理、实验室与大仪使用过程管理、实验室与大仪自助收费管理、实验室与大仪统计与报表等功能模块。

3.2.2 成立分析测试中心

依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比较集中、且先进程度较高的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了分析测试中心,将大型仪器集中安放、统一管理。

测试中心的仪器由专门技术人员维护,保证了仪器的正常运行;测试中心仪器在学校内部高度开放,只收取极少的维护费用,保证了仪器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此外,通过网上虚拟共享平台查询预约系统与分析测试中心集中对外开放相结合,测试中心在教学科研使用之余积极向兄弟院校、社会企业等提供有偿分析测试服务,在提供社会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获得了一定的仪器维护维修基金,为仪器长期良好稳定运行提供了经济方面的保证。

针对其他学院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一些仪器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的情况,材环学院测试中心积极与其他学院沟通,在优先仪器原所有权学院使用的条件下,代为管理维护这些仪器。这一举措解决了仪器原所有权学院无法正常使用仪器的问题,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扩大了材环学院测试中心的仪器规模,更为将来校级测试中心的成立打下基础。

4 进一步提升大仪型器使用效率的思考

虽然我校在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提高大型仪器使用率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离预期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总结我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实践工作,笔者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亟待解决:

4.1 建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

以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为基础,成立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对适合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进行资源整合,尽量做到集中安放,统一管理。

4.2 严格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制度

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前需要和长远利益,坚持全校统筹、合理配套、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行大仪购置论证,避免重复购置,切实从源头上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投资效益[6]。

4.3 加强设备管理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能否有效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决定因素。要提高大仪的使用效益,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的设备管理技术队伍。[7]队伍应由仪器责任教授、兼职管理教师、专职技术人员、研究生等共同组成,其中非常重要却常为学校所忽视的是专职技术人员。专业的仪器技术人员必须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学术背景,以及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我校最缺乏的人才;

为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校内招聘或引进在技术上有专长、热爱实验室岗位的人员从事大型仪器设备技术与管理工作,并在岗位待遇方面给予重视和保障;第二,提供多种途径的培训机会,鼓励技术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交流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在职攻读学位,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等等,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4 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备效益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合理的有偿收费系统

参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数、人才培养、功能开发,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功能开发、设备完好率及维护情况、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定期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所在部门的业绩和奖惩、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的津贴、职称评审等方面挂钩,充分调动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只有以完善的制度管理为支撑,做到有章可循,才能真正发挥设备的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8]从我校试行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实践来看,很多情况是由于制度不健全造成实行有难度。建立操作性强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大型仪器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大型仪器维修管理办法”、“大型仪器收费管理办法”等制度,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4.5 建立大型仪器开放测试基金和维护维修基金

开放基金资助方式是我国高校多年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和维护维修专项基金,是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有效手段

共享基金和维修基金的来源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拨款成立专项基金;第二,在购置大仪资金中留出一部分,作为大型设备专项维护维修费用;第三,有偿服务收入的部分作为维修维护基金。第四,学校报损报废设备残值处理的收入纳入共享基金。

共享基金的使用:第一,大仪的测试和运行费用;第二,大仪的维护维修费用;第三,大仪的新功能开发费用;第四,共享平台的奖励支出。[9]

4.6 实现地区、校级、院级三级共享平台的联网

我校是浙江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公用平台的成员单位,挑选30万以上的大型贵重仪器中比较先进有特色的设备入网共享,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正在进一步充实加入浙江省大仪协作网的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类型和数量,并考虑实现地区、校级、院级三级共享平台的联网,不但方便校内外技术人员查询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而且可以为专家和科研人员提供全校或区域范围大仪即时查询,作为购置论证时的有效依据。

5 结语

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校设备管理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和投资效益,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实践和创新,全面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朱军,周建军.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205~209

[2]李小寒,周勇义,张黎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6~158

[3]阮慧,李五一.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9),7~8

[4]周勇义,黄凯,张黎伟.加强统筹规划,建立大型仪器共享保障体系,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3~15

[5]郑启明,蒙庆全,陈孔亮等.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197~199

[6]刘嘉南等.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制约因素的探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63~164

[7]李小寒,周勇义,张黎伟.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156~158

[8]刘嘉南,潘信吉.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3),285~287

[9]蓝增全,谢涌,李本德等.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98~201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6.076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度高教研究立项课题(SYYB1105);浙江省2010年度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Z201005)

俞丹亚(1965-),女,浙江杭州,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设备管理。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效益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