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2012-11-16 08:14乔清伟
当代医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驻马店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乔清伟

驻马店市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和行为的调查分析

乔清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情况,探索适应的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对1600名大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行为的调查。结果 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和报纸;42.0%的大学生曾无偿献血,男生献血率高于女生(P<0.05);未献血者未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结论 应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力度,壮大大学生无偿献血队伍,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无偿献血;认知;行为

大学生是我国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1],是我国无偿献血招募工作的重要对象。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健康的献血群体,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就大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及阻碍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其目的主要是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在此群体中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以建立一支安全的、定期的无偿献血队伍,为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为更好地推进驻马店市无偿献血工作,保障无偿献血制度可持续发展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探索与当前无偿献血工作相适应的无偿献血宣传模式,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对驻马店市大学生的无偿献血认知和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黄淮学院16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匿名方式,由学生自行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献血相关知识、生活方式、对血站服务情况的评价以及献血行为等。涉及献血相关知识的6个问题,每答对一题得一分,计算总得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样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样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1594份,有效问卷1588份。调查对象包含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文科、理科、艺术和体育四类专业,平均年龄20.9岁,男生818名,女生770名。

2.2 无偿献血者和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总体上看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程度高于非献血者,除了“献血者年龄为18~55岁”、“献血后休息2小时”和“无偿献血是自愿行为”三项在献血者和非献血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无偿献血者和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例(%)]

表2 献血者和非献血者获知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例(%)]

2.3 献血者和非献血者获知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 由表2可见:大学生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由高到低分别为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报纸、亲朋好友、书本杂志、标语广告等。

2.4 驻马店市大学生献血行为有关情况 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67人曾无偿献血,占42.0%,其中自己去献血点为34.6%,学校组织为58.9%,两者兼有为7.5%。献过1次的占23.8%,献过2次的占6.7%。男生献血率为45.7%,女生献血率为38.1%,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8,P<0.05)。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献血行为比较 [例(%)]

2.5 未献血者特征分析 对未献血者特征进行分析,其主要特征包括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担心影响自己身体健康、认为自己身体不好、家人反对献血以及不知道在哪里献血等(详见表4)。

表4 驻马店市大学生未献血者相关认知和行为分析

3 讨论

公民对无偿献血存在一个认知的过程[2]。本调查结果显示,驻马店市大部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存在错误的认识,特别是对“献血前应吃清单早餐”和“献血后休息2小时”认知程度较低,不足50%。驻马店大学生获知无偿献血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报纸。这与陈素贞等[3-4]的研究结果稍不同。这主要与大学生课余时间习惯听广播有关。

本次调查中曾无偿献血者占42.0%,低于陆祝选[5]等的报道,可能与驻马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广西有关。调查发现组织献血比例较高,但个人自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高于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者[6],而最理想的血源来自真正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7],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固定的献血员值得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大学生献血2次以上的比例远低于首次献血,可能是学生乐于尝试新生事物,但较难保持连续的热情。因此,在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但要吸引学生参与无偿献血,而且应促进使其向多次、固定献血方向发展。

从消极动机看,害怕献血会传播疾病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与大学生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较少有关,在使用一次性采血医疗器械的今天,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完全可以避免疾病传播的[8]。相反,还想通过献血,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脂,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9]。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10]。

献血者从对献血知识的初步认知到采取自愿无偿献血行为要遵循“知-信-行”的转变过程[11]。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影响大学生的献血行为,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程度较低,对此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充分调动新闻媒介的积极性,加强公益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流动采血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做好《献血法》、地方性无偿献血法规、血液生理知识、献血与疾病等无偿献血科普知识的宣讲,只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才能使无偿献血知识人人皆知,才能使他们对无偿献血知识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主动自愿地加入到无偿献血行列中,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庞大的自愿的、固定的大学生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韩丽,王同显,杨忠思.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浅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10):847-848.

[2] 彭道波,郭叔珍,赖福才,等.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预防与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2(2):46.

[3] 陈素贞,蒋华君.金华市296例公民无偿献血认知行为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06,13(4):20-22.

[4] 庄立,付军,张哲,等.宁波市居民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11:846-847.

[5] 陆祝选,钟春平,李彬.高校低年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心理及需求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11,2:238-240.

[6] 祖卫东,孟桂花.计划献血和街头献血者情况比较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1,3(4):47-48.

[7] 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R].2002,20.

[8] 周银素,陈典瑞,卢岑,等.江门市大中专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态度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10.

[9] 陈李,叶志勇,陈筱华,等.不同人群无偿献血心态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69.

[10] 歆穆.定量适量献血好处多[J].大众科技,2001,12:24.

[11] 高东英,梁万年,高国静,等.北京市社区居民无偿献血知晓情况调研[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4):331-3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2.10.119

463000 驻马店市中心血站(乔清伟)

猜你喜欢
驻马店市无偿献血者献血者
送伞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驻马店市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驻马店市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