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泾水厂排泥水处理设计

2012-11-17 05:27刘波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8期
关键词:脱水机排泥泥水

刘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四川 成都 610081)

上海罗泾水厂位于上海市北部的宝山区,其取水水源来自以长江水作为水源的陈行水库,设计总规模为20万m3/,其中一期工程 10万 m3/d。

净水厂工艺分为A线和B线,其中A线采用以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活性炭滤池工艺为主体的净水工艺,设计总规模18万m3/d,其中一期工程8万m3/d;B线采用以脉冲澄清池+V型滤池+粉末活性炭膜处理工艺为主体的净水工艺,处理规模2万m3/d,在一期工程中完成。A线为主体生产线,B线为辅助生产线(带有生产性总结经验性质)。两条生产线的沉淀池出水可以联络。

产生生产废水的主要构筑物包括:A线气水反冲滤池、A线活性炭滤池、B线气水反冲洗滤池、A线平流沉淀池、B线脉冲澄清池等。

生产废水包括排泥水回收系统和排泥水处理系统。排泥水回收系统主要收集A线气水反冲滤池初滤水和A线活性炭滤池初滤水,并将其提升至配水井回用。

排泥水处理系统主要收集A线气水反冲洗滤池、A线活性炭滤池、B线气水反冲洗滤池反冲洗排水和表冲水以及A线平流沉淀池排泥水、B线脉冲澄清池排泥水、脱水间上清液排泥水,并将其处理后达标排放。

1 排泥水处理目标

(1)排泥水经浓缩脱水处理后,泥饼的含固率≥35%。

(2)排放的上清液符合《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1999),其中悬浮固体SS含量≤70mg/L。

(3)处理后水资源回用时,满足杂用水标准,其中浊度≤5NTU。

2 干泥量及排泥水水量分析

2.1 干泥量计算

上海罗泾水厂原水由陈行水库提供,陈行水库同时为大场泰和、月浦、闸北等水厂提供原水,参照大场泰和的原水水质(2003~2005年),平均浊度为29NTU左右,最大值为110NTU,最小值6NTU,水质良好,不存在有机物污染问题,经统计,超过90%的概率在50NTU以下,故设计取值50NTU。平均色度11,最大值15,最小值8,设计取值15。絮凝剂投加量:4.6mg/L(以Al2O3计,相当于Al2(SO4)330 mg/L),悬浮物量与浊度关系:SS=1.0NTU(符合长江水的水质特点)。

干泥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工程采用英国《污泥处理指南》的计算公式,即:

G =QP ×(SS+0.2B+1.53C)(KgD·S)

其中:

Qp:为设计流量 万m3/d

SS:源水中悬浮物量(假定在常规处理中全部去除) mg/L

B:源水中经处理后去除的色度 度CU

C:铝盐的絮凝剂投加量,以Al2O3计mg/L

G:干泥量 Kg

经计算,所产生的总污泥量为G=20×104×1.05×(1.0×50+0.2×15+1.53×4.6)=12.61t/d。

2.2 排泥水水量计算

各构筑物排泥水水量及排泥水浓度计算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进入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排泥水含固率大致为0.2%。

?

3 工艺方案及工艺流程

3.1 工艺方案

(1)将上述各构筑物的排泥水首先送入排泥水调节池,排泥水调节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初滤水排水区,初滤水将通过泵提升后送入配水井回用,另一部分为滤池反冲洗排水及沉淀池排泥水区,该部分排泥水需进行浓缩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外运填埋。

(2)浓缩池采用带斜管的高效浓缩池,斜管采用加长型大口径斜管,水力负荷采用1.5~2.0m3/m2·h。为保证处理效果,浓缩池前设置了折板絮凝反应区,反应区停留时间约15min。药剂拟采用来自于脱水间的PAM。浓缩池进泥含固率约为0.2%,出泥含固率约为2%。浓缩池上清液浓度低于70mg/l。

(3)用于净水厂污泥脱水的机械主要包括离心脱水机、带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且都能保证良好的脱水效果。经综合比较,与其它类型的脱水机相比,离心脱水机具有占地小、环境条件好、土建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本工程选用离心脱水机。离心脱水机的进泥含固率约为2%,出泥含固率≥35%。

(4)脱水后的污泥与当地的渣土运输公司协商后外运。

3.2 工艺流程

根据上述工艺方案确定的工艺流程框图详图1。

4 构筑物设计

4.1 排泥水调节池

排泥水调节池尺寸为 44.0×20.0×5.35m,钢筋砼结构。内分为2个区,分别为初滤水回用水池和排泥水混合调节池。

其中初滤水回用水池容积约650m3,可满足1.1倍的叠加的初滤水排水量。一期设回用水泵2台,1用1备,二期增加1台,Q=65m3/h,H=15m,N=5.5kW。2%,出泥含固率≥35%。PAM的投加量按3~5kg/tDS考虑,稀释浓度按0.3%设计,投加浓度按0.1%设计。脱水后的污泥通过卡车外运。一期工程各设备的运行时间按16hr设计。

主要设备包括:脱水机供料泵一期2台,1用 1备,二期 2用,Q=5~30m3/h,P=0.2MPa,N=4KW;污泥切割机一期2台,1用1备,二期2用,Q=19m3/h,N=2.2KW;离心脱水机一期 2台,1用 1备,二期 2用,N=22+4kW,Q=19m3/h,固体负荷37.5kg/h;絮凝剂制备装置1套,3~5kg/h,N=4KW;脱水系统加药泵3台,2用1备,二期3用,其中1台用于高效浓缩池的絮凝剂投加,Q=150~1500L/h,P=0.2MPa,N=1.5KW;絮凝剂稀释装置2套,一期1用1备,二期2用,Q=2500L/h;螺旋输送机1套,L=9.0m,N=2.2kw,螺旋直径 260mm;单梁悬挂式起重机 1 台,G=5T,L=7m,H=9m,N=2×0.4kW+8.3kW。

排泥水混合调节池容积约1600 m3,可满足1.1倍的叠加的混和排泥水量。一期设污水提升泵2台,1用1备,二期增加1台,Q=145m3/h,H=10m,N=7.5kW。

4.2 高效浓缩池

高效浓缩池尺寸为15.1×(13.6~24.6)×(5.2~6.8)m,钢筋砼结构,共分2格。分为折板絮凝反应区和高效浓缩区。其中折板絮凝反应区的混合时间为60S,反应时间15min,絮凝采用机械混合折板絮凝,折板分为相对折板、平行折板和平行直板3段,穿孔管排泥,排泥坑内设2台潜污泵排泥,1用1备,Q=40m3/h,H=9m,N=4.0kW。高效浓缩池水力负荷采用1.7m3/m2.h,采用蜂窝斜管Ф80,斜长1200,α=60°,内设中心传动浓缩刮泥机2台。底部污泥送入浓缩池排泥泵房,上清液排入厂外。

4.3 浓缩池排泥泵房

浓缩池排泥泵房紧临高效浓缩池,尺寸为10.8×5.4×5.6m,框架结构。内设3台排泥凸轮泵,一期1用1备,二期增加1台,Q=12m3/h,H=10m,N=2.2kW。

4.4 贮泥池

贮泥池设在脱水间前,按停留时间2hr考虑。贮泥池尺寸为6.2×3.0×3.0m,钢筋砼结构,分2格。内设双曲面搅拌器2台,N=1.5KW 叶轮直径1000mm,r=30~80r/min。

4.5 污泥脱水间

污泥脱水间尺寸为28.0×10.0×10.2,框架结构。主要包括脱水间、配电间和泥棚。内设脱水机供料泵、离心脱水机、无轴螺旋输送机、污泥加药装置、配电装置、污泥泥棚等。进泥污泥按一期6.3tDS设计,进泥含固率为

图1 排泥水处理工艺流程框图

结语

(1)污泥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日本、英国、德国各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但大同小异。本工程采用英国公式进行计算,在实际运行中还需做好污泥量的实测工作,特别是SS与浊度的对应关系。由于所选的设备都留有一定的余地,当干污泥量增加时,可以通过提高沉淀池的浓度,减少排泥次数,提高浓缩池的排泥浓度,延长脱水机的运行时间来进行调节。

(2)加强高效浓缩池上清液和脱水机上清液的监测,设计中考虑高效浓缩池上清液能达到排放标准,脱水机上清液则不能达到,若脱水机上清液经长期监测能达到排放标准,也可考虑直接排放。

(3)本工程考虑将滤池初滤水回用,将沉淀池排泥水、滤池反冲洗水及其它排泥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不仅节约了工程投资,保证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了自用水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浓缩池的进泥浓度,降低处理难度,从而保证了脱水系统的顺利运行。

[1]何纯提.净水厂排泥水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55.

猜你喜欢
脱水机排泥泥水
西门子S7-200 SMART在好氧池排泥控制中的应用
煤泥水处理智能控制研究现状
泥水加压平衡盾构
基于自适应内模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双质体卧式振动离心脱水机橡胶弹簧设计与受力分析
二沉池排泥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Salient pairwise spatio-temporal interest points for real-time activity recognition
大决心
圆盘式与皮带式石膏脱水机经济技术对比分析
污水沉降罐排泥工艺试验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