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 一卷是多少

2012-11-20 02:43袁逸
博览群书 2012年4期
关键词:帛书计量单位读万卷书

○袁逸

此图系清道光三十年(1850)九月二十四日所作,刚好是主人公“松溪处士”的20岁生日,地点在其书斋“镜水轩”。画上有其题词,略谓:“男儿须负绝人才,不尽瑯環学不魁。寿世文章荣世业,根基全在此时培。”映照的是其踌躇斋室、读破万卷博功名的心境。前贤历来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类的教诲,那么,“读书破万卷”究作何解?古时的一卷又到底是多少?

今天的图书,多以册、种、部等计数,古时却有不同。卷、轴、册、函等是古代书籍制度并在社会实际中用得最常见的。在漫长的简牍与帛书盛行的年代,“篇”与“卷”被更多地应用。“篇”原是简牍之计量单位,即以竹、木为载体的书籍计量手段,“篇”的作用是主文义之起讫,也即以文章内容的独立为考虑;其后,“篇”即作为一篇完整文章的计数,一直沿用至今。“卷”则为帛书的计量单位,主帛书之长短,也即以机织缣帛的物理形态为标准,一件长度大致恒定的缣帛即为一卷。到了纸本时期,无论是刻是抄,则多以卷、轴、册称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凡书,唐以前皆为卷轴。盖今所谓一卷,即兴古之一轴。”

宋以降,随着线装书在书籍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轴”之作计量应用逐渐消退,虽然在不少文人的笔下仍间或用之,如李鸿章之“读遍牙签三万轴”等。卷和册成了千年以来最被广泛采用的书籍计量单位。其中,“卷”的含义已悄然演变为近似“类”的区分,或内容、主题相近,或年代、体裁有别,或篇幅多寡分布,皆可以“卷”区别之。而“册”则通用于书籍的物理形态,一本独立形状的书即为一册。

那一卷究竟是多少呢?先看以下数据。

明《永乐大典》:22877卷,11095册;合2.06卷/册。

清《四库全书》:79337卷,36300册,997000000字;合2.19卷/册,12566字/卷。

清《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本):10000卷、目录40卷,5020册;合2卷/册。

《文选》60卷,浙江图书馆藏明清各家12种刊本,从 6、10、12、16、20、20、30、32册都有;合2—10卷/册。

《艺文类聚》100卷,浙江图书馆藏有8种明刊本,分别为14、16、20、32册;合3—7卷/册。

我手头有部分清代古籍的统计,选取其中有明确卷数、字数的,以考每卷字数。刊刻时间从嘉庆十一年(1805)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约百年间。

《荒政辑要》九卷,卷首一卷,82500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二卷,13171字;

《高僧传初集》十五卷,卷首一卷,156327字;

《维摩诘所说经注》八卷,85418字;

《庄子内篇注》四卷,66315字;

《大乘起信论直解》二卷,43029字;

《成唯识论述记》六十卷,580776字;

《禹贡揭要》一卷,47页,17766字;

《花间笑语》五卷,134页,48240字;

《榕郡名胜辑要》三卷,135页,47520字;

《唐陆宣公集》二十四卷,456页,约18万字;

《增订愿体集》四卷,卷首一卷,附刻《经验良方》一卷,203页,58464字;

《易成方》二卷,96页,30720字;

《汉隶辨体》四卷,242页,91476字;

《破邪论》二卷,57页,24757字。

以上15种书,共149卷,1526479字,计平均每卷10245字;其中有页码的8种,共1370页,498943字,平均每页364字。每卷约28页(56面)。又,按当今的装帧,20—30万字一册最为普遍,若是,则上述15种书、150余万字,大致相当于今之5—8册左右。如是,古之一卷约合二册线装古籍,约12000字;约相当今天的五六页杂志。

可见,欲“读万卷书”的量,约相当于一部《古今图书集成》的容量,或者1.2亿字的书。如果每天读6000字,两天便是一卷,一年180卷,约55年读完。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

当然,此所谓“万卷”,是极言其多,并非是个确数。有道“书到用时方恨少”,故也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至于“破”字,更有深义在焉。不是真的要把书读破,与物质的书是否破损无关。孔子“韦编三绝”,倒是真的将那书读破了,一而再,再而三,随着书简的破损,书中的精义妙玄也统统涵纳于胸。欧阳修所读之书皆若新收,也并不妨碍其满腹锦绣、卓然大家。

也有不拘一格、博览群书之意。凡中外之大师巨匠,无不学贯中西,淹通古今,经纬天地,驰骋文理;食不厌精难免弱不禁风,唯吃得五谷杂粮,不忌粗蔬野菜,咽得麻辣醋酸,方能博采众长而厚积薄发,兼谙百科且术有专攻。

“破”,又有用功刻苦耗神费心之义。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学问不做半点空”;小和尚念经的有口无心,一目十行地浮光掠影,漫不经心地信手翻阅,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均与“破”无缘。

此处之“破”更指深入其中,出乎其上,有攻关破敌之意;以书为敌,以笔作矛,攻坚克难,摧营拔寨,敌营十八年,千里走单骑,智取威虎山,登陆诺曼底。读书亦如攻城掠地,要深研穷究,读懂读透,消化吸收融合,将那一本本书化为己有;犹如解放军将那俘获的数百万国民党兵吸纳以壮大自己。要读出感悟,读出新意,读出自己的阐发、见解和创建;是“不破不立”、“破茧化蝶”之“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出神入化,后来居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极目千里远,一览众山小;是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云开月朗,破涕为笑。可以说,科学的进步、文明的发展即是立足于无数前赴后继的“破”字中的。

“读书破万卷”,说到底,乃是在生命的进程中通过学习以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登临更高的境界。

猜你喜欢
帛书计量单位读万卷书
医学论文中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疯狂的计量单位》
宇宙的尺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全家过年抢红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典出何处
楚帛书近十五年研究简述
马王堆帛书的书体形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