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华国乐三弦

2012-11-22 01:45桂海骏
剧影月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国乐三弦演奏者

■桂海骏

中华国乐三弦是我国历代运用很广的乐器,是广大人民所喜爱的民族弹拨乐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它的成型与定名始于七百多年以前的南宋早期,当时三弦只是作为戏曲与说唱艺术的伴奏乐器,随着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三弦逐步成为独奏乐器登上乐坛。

我从事三弦演奏工作三十多年了,怀着对中华国乐文化深厚感情、对三弦艺术的执著追求至今仍在艺术生产第一线不断为三弦艺术的发展作探索与研究。三弦属于中音乐器,它杆长、弦细、无品音域宽广,具有淳厚、圆润和其它乐器难以比拟的独特音色。可以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无论在乐队中担任独奏、领奏、合奏及西洋乐队作为特色乐器,其使用效果是其它乐器难以取得的。

我认为对三弦艺术的发展首先要扫除思想上的障碍,旧中国时期三弦受歧视自不必多谈,然而至今有些人轻视它还是存在的,尤其是因为三弦长期与说唱艺术为伍为它伴奏,因此轻视的程度更为严重,在一度时间里“弹弦子的”成为演奏者的贬意称呼,特别是文革时期又常常在作品中只作为陪衬反面人物的乐器使用,岂不可笑?至今这种思潮在一些音乐创作者中仍然存在。使得当今青少年见到三弦都不知是什么乐器,这些均给三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件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古代时就传到了日本,在日本家喻户哓、极为普及,甚至现代摇滚乐中都溶入三弦。在八十年代时当我听到邓丽君歌曲中广泛应用三弦伴奏,如此好听使我对坚持练好三弦下定了决心。三弦的弹奏难度很大,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即使在专业团体中改行的也不在少数。作为我们每个专业三弦演奏者来说必须弘扬民族文化,不断提自己的演奏水平,要有敢于和其它乐器竞争的勇气,为三弦在乐队中的作用及地位作不懈的努力。

我在三弦的演奏中力求音色好听,在乐队中根据不同风格的音乐及乐曲进行中的声部,掌握好演奏的力度,硬点的往琴码下点、软点的往琴码上点,该衬托在乐队中的不要强,将其溶在乐队中,出旋律时要力求演奏得完美漂亮,使听者感到其它乐器无法代替的效果。基本功的训练很重要,过去三弦对右手训练讲究,如今应加大左手在按弦上下功夫,恰到好处的揉弦,在传统的把位上使每个音都为一个把位,吸收大提琴的演奏指法。要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当代音乐元素,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相结合,丰富自己的演奏内函。如越剧中的流水、嚣板演奏中溶入摇滚及爵士效果更好,其实本身节奏及强弱都有这些共性。在演奏四拍子中有些不一定按强、弱、次强、弱弹奏,以免机械,强弱根据乐曲感觉走,长轮要弱进渐强渐弱,有橄榄形。我在每场演出中很讲究三弦的演奏,使人们改变对三弦的偏见来提高三弦的影响力。在各种乐曲及晚会的录制工作中,往往作曲家们只给某些乐句,而在实际录制中往往会要求这里加点、再加点,甚至要求全曲弹一遍再去剪辑,这说明了作曲家们对三弦创作改变了看法。

在时代的发展及实践中三弦本身也应该有改进及提高。随着当代乐曲及演奏的发展要求,三弦的弦枕到琴码的距离在75厘米至85厘米为宜。要普及三弦的演奏、多举办三弦演奏者能参加的音乐比赛,三弦界人们要团结一致南北互溶振兴中华三弦!繁荣三弦独奏作品的创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加工整理、改编、移植优秀乐曲和民间音乐。呼吁作曲家们多为三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在移植西洋配器同时更好地研究民族器乐,在当代不同风格的乐曲中大胆地应用三弦,反映各种不同的音乐内函,这对促进三弦艺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为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为三弦艺术振兴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国乐三弦演奏者
器乐演奏舞台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心理调控探究
三弦在京剧伴奏中的规律及特点
左手握右手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国乐改进社”的历史回顾
有一种经典叫特仑苏 《又见国乐》
浅谈京剧伴奏乐器三弦
抗战时期新国乐思想研究概述
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