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法阻滞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2012-11-22 05:38王继宏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4期
关键词:外展肩部肩周炎

牟 云 王继宏

1.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 054000;2.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 054000

三点法阻滞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牟 云1王继宏2

1.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 054000;2.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 054000

目的 研究三点法阻滞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三点法阻滞结合NJF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痛点注射。 结果 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和100.00%,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点法阻滞下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具有无痛、安全、治愈率高的特点。

三点法;神经传导阻滞;NJF;肩周炎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过去称之为肩周炎或冻结肩,本病是因多种原因致肩盂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关节腔变狭窄和轻度骨质疏松为其临床特点[1]。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采用三点法阻滞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itation,NJF)治疗肩周炎并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探讨此二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就诊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 60例,其中,男 43例,女 77例,年龄 40~69岁,平均50.8岁。无双侧同时患病者,除外糖尿病、肺结核、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无药物过敏史,治疗前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除外肩关节的骨折、肿瘤和肩关节化脓性炎症。病程29 d~4年,平均6个月。

1.2 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左或右肩部疼痛不能抬举患臂或后伸受限,夜晚疼痛不能入睡,需紧压患肢方可睡眠。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级:搭肩试验(患肢搭对侧肩膀)正常,触耳试验(患肢过头顶触摸对侧耳尖)尚可,患肢可后背至胸10棘突水平;2级:搭肩试验正常,触耳试验过头顶中线,患肢可后背过中线;3级:搭肩试验尚可,触耳试验不及头顶中线,患肢后背不过中线。按照此种方法分级,其中1级患者52例,2级40例,3级2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非治疗因素如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取三点法阻滞加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治疗。三点法神经阻滞具体实施方法,选取以下三点注入药物。①结节间沟点:患者取坐位,患肢轻微做旋转动作,医者可摸到喙突下外方的肱骨大、小结节的结节间沟。将针刺入结节间沟头侧,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5~6 mL。②肩胛上神经取点:由肩峰至肩胛骨内缘在肩胛冈上缘划一横线,再划一过次横线中点的与脊柱平行线,在其外上角等分角线上距交点2.5 cm处为进针点。针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4~5 cm,有放散痛后注药5~6 mL。③腋神经取点:腋神经由C5~6神经组成,穿过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及肩关节囊下部。取肩峰的背侧下方约4 cm对着喙突方向进针4.0~4.5 cm,到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后注药8~10 mL。阻滞药液配制: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500 μg,神经妥乐平3 mL,加注射用水6 mL,共计21 mL。注射后采用以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为主的手法,扩大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包括骨关节运动时关节面运动中上肢伸展-内收-内旋,上肢屈曲-外展-外旋,上肢屈曲-内收-外旋,上肢伸展-外展-内旋;相反牵拉关节运动中的上肢伸展-内旋-内收+肩胛外展-上方旋转;上肢屈曲-外展-外旋+肩胛内收-下方下旋;上肢伸展-外展-内旋+肩胛外展-上方旋转;上肢屈曲-内收-外旋+肩胛内收-下方下旋等。每个动作都遵循被动-主动-抗阻的方法,体位为仰卧-侧卧-坐位。30 min/次,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行单纯痛点注射,取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药液(药液配方同试验组),每点3~5 mL,每周1次,连用4周。注射后配合一般常规手法进行松解理筋手法治疗。

1.4 辅助治疗

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患肩局部的粘连及痉挛得以充分松解,嘱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功能锻练:每日坚持做手指爬墙及弯腰划圈等肩关节活动,每日2~3次,每次坚持在15 min左右,以恢复肩周软组织的伸展性。

1.5 评定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及压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肩关节前屈>150°,外展>120°,后伸>45°;显效:肩部疼痛及压痛减轻,肩关节各项活动接近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及压痛较前减轻,肩关节各项活动较前有改善;无效:肩部疼痛症状及肩关节活动度无改善甚至加重[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0到10将疼痛分成11个数字等级表示疼痛程度 (0为无痛,10为最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每例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计算机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疗效统计见表1、2。试验组治愈4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68.33%,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前比较,第2、第3及第4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4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显效、有效患者中随访,半年内复发1例,复发率为1.8%。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第1次治疗后相比,#P<0.05

分组例数 治疗前 第1次治疗第2次治疗 第3次治疗 第4次治疗试验组对照组50 50 6.7±1.8 6.8±1.6 3.3±1.1 5.4±1.5 2.6±05*4.5±1.8 1.8±0.5*3.8±1.8 1.5±0.2*#3.7±1.6

3 讨论

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以及活动减少是肩周炎的主要发病因素[3]。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的一个证候群。肩胛上神经自臂丛上干分出后,发出冈上肌支、肩锁关节支和肩关节支,分出冈下肌支、下关节支等。由于肩胛骨的频繁活动和该神经的曲折绕行,容易引起神经卡压及炎症发生疼痛。腋神经自臂丛分出后,穿过四边孔而至三角肌深面,除分出肌支外,尚有感觉支分布于关节囊下部。结节间沟为一骨-纤维隧道,深约0.5 cm,宽1~2 cm,长4.5 cm,韧带封固,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穿过狭窄的骨纤维鞘时,由于经常运动而产生摩擦,使肱二头肌长腱腱鞘受伤,发炎。笔者通过此三点阻滞即两处神经阻滞,一处腱鞘阻滞,可以使肌痉挛首先获得缓解,随后炎症被控制,神经刺激和相互反射作用也相应减低,疼痛消失,利于患者功能锻炼,以松解肩关节部位粘连,另一方面能使肩关节区域血管扩张,可切断疼痛恶性循环,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炎性反应而收到明显治疗效果[4]。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是由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霍明博士在遵循凹凸法则的原则下,追加螺旋运动,使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关节松动法互补,从运动学角度出发,集肌肉运动、关节运动、关节囊内运动为一体的一种运动疗法[5]。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所有的动作都是从被动运动开始,先放松患者肩部肌肉,通过肩关节的囊内运动、关节的运动,松动肩关节,扩大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再通过主动的运动和抗阻运动,对关节对角线螺旋运动模式、刺激触觉感受器、牵张反射等减轻疼痛,提高肩部肌肉力量,促进正常关节、关节囊内运动,维持治疗效果。

笔者在阻滞麻醉下使肩部疼觉传导通路阻断,可减轻痛苦,为下一步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提供了良好条件;肩部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阻断后,长期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得以松弛,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在麻醉下肩部部分交感神经受阻滞,支配区域内小血管扩张,有利于局部堆积的炎性代谢产物的排出和组织水肿的吸收[6]。在无疼、肌松的条件下,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使肩关节充分活动,将原已粘连的软组织松解,是该疗法的主要特点。

本文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00%,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说明三点法神经阻滞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综合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4-835.

[2]刘剑,方玲,许伟东,等.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综合评定[J].安徽医学,2004,25(3):228-230.

[3]宋文阁,类维富.疼痛诊疗手册[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286-287.

[4]李仲廉,安健雄,倪家骧,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3-315.

[5]霍明,陈立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2.

[6]严相默.临床疼痛学[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88:2.

Clinical study of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itation on scapulohumeral periaxthritis

MOU Yun1WANG Jihong2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Military Honor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Xingtai 054000,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Third Hospital of Xingtai City,Hebei Province,Xingtai054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itation(NJF)to treat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1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the tri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with 60 patients.The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JF was used in trial group and the each point injection was given in control group.ResultsIn the trial group,cura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33%and 100.00%respectively,and without any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treatment.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rapea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hrough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JF has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being painless,safe,and high curative rate.

Three-point method;Never block;NJ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R685

A

1673-7210(2012)08(c)-0038-02

河北省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ZC053)。

2012-03-15 本文编辑:郝明明)

猜你喜欢
外展肩部肩周炎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