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2012-11-29 03:30王晓梅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9期
关键词:学习能力课程改革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化工过程安全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与职业标准,做到产学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化工过程安全技术 课程改革 学习能力 产学结合

一、化工安全专业学生学习《化工过程安全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生产逐渐向自动化、复杂化、大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生产工艺过程涉及的高温、高压、腐蚀、有毒等条件状况越来越多,这些情况的存在为保证安全生产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求从事安全管理的安全员或安全主管具有该行业所需的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相关的安全评价方法以及安全管理的知识外,还应对化工生产的工艺过程有所掌握,这才能使制定出的安全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而《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这门课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常用的化工反应过程和单元操作的特征、危险性以及应注意的安全问题[1,2]。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易于帮助学生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着重点,对于以后的工作能做到基于实际生产有的放矢。

二、《化工过程安全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欠缺化工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

本学校安全专业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安全管理一个是化工安全与工业环保。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招生初是文理兼收。这就存在一个招生进来的学生可能对化学的知识的了解只是表面的问题。比如只是知道化学元素和基本的化学反应,而不清楚化工生产的原理、化工设备的工作状态变化以及工艺条件的变化对化工生产的影响。虽然我们学校对这个专业也开设了《基础化学》,《化工原理》等课程,但学生学习这两门课本身也缺少基础,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基础课程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牢靠,也为我们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较难解决的问题。

2.课程内容设置的复杂性

《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这门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是各种具体有机和无机生产的过程、易出现的典型事故和给出具体的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措施。而每一个具体的化工生产过程都十分复杂,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也十分广泛,有热力学引发的安全问题,有动力学引发的安全问题还有有关机械方面引起的安全隐患等等,这都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大量的基础知识并能综合利用。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化工工艺基础、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物料的危险特性等知识内容。

3.教学老师对当下的化工生产情况缺少与时俱进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给化工生产带来重大变革同时,也给在新的生产条件下如何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能结合科技发展,以及有关安全问题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提出一些新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能力。但由于教师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学岗位上,缺少了到企业学习的机会,这就有可能出现教学与企业实际状况脱节的现象,使得学生掌握的老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

4.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现在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利用书面知识被动学习为辅,这种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会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课程改革的思路

1.《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化工过程安全技术》是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二年级下学期核心课程。构成教学体系的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随着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工学结合指导思想的提出,那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大力的推广。原来进行的没有真实的装置供学生实训的理论教学模式对于以技能为培养方向的高职学生来说过于强调理论的学习,没有达到训练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因此需要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本课程依据培养目标岗位和岗位群的具体工作能力需求,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提炼,把理论教学内容转化为典型工作任务,依照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安排。以期本核心课程达到培养企业安全员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2.《化工过程安全技术》课程改革的建议[3]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应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讲座和培训班,学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实践逐渐转变教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教学中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深入企业,学习企业安全生产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或者加强与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与安全员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应建立教师持续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合作和交流服务,提升教学团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2.2按项目化教学的要求编写校本讲义

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高职高专类学校势在必行的一项内容。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教材或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利用学校现有所有资源编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3强化学生素质培养

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发挥接收器的作用,缺少动手、动脑分析功能,走出校门后即不会动手也不会动脑,企业也愿意接收这样的人才。所以在我们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尽量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应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

2.4建立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

从教学初应该把企业引进来,参与本行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预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建设,从而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建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企业和学校资源优化组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的融合体,建立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学生能实际参与化工生产过程,更能形象而深刻地体会所应掌握的知识。

四、以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学习为例介绍改革思路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苯乙烯的生产作为一个项目,为了完成对这个项目的安全生产,可以把这个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体验苯乙烯的生产过程并对此过程做安全分析制定出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路如下图所示:

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项目化教学示意图

项目

任务1、任务2、任务3、任务4-----

1.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技术项目化教学的任务分析

任务1 安全员安全培训

具体内容:生产安全管理培训

能力目标: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具备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能力。

任务2认识苯乙烯生产装置

具体内容:认识苯乙烯的生产流程和苯乙烯生产装置

能力目标:能认识苯乙烯的生产装置及结构;能判断反应器的类型及说出工作原理;能了解工艺操作条件;能分析出工艺过程安全问题并制定出安全措施。

任务3学习安全连锁装置与安全附件的工作原理

具体内容:认识安全连锁装置,认识安全附件

能力目标:能根据工艺安全需要安装合适的安全连锁装置;能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选择正确的安全附件;能讲出每一种安全附件的工作原理、适用环境以及维护保养方法。

任务4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分析

具体内容:查找资料,确定安全评价方法,使用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对苯乙烯生产过程进行安全分析

能力目标: 能正确划分分析单元;能选择合适的安全分析方法分析苯乙烯工艺过程安全;能掌握工艺过程涉及物料物性、流量以及危险特性;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适的安全措施。

任务5编制苯乙烯生产过程应急救援预案

具体内容: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点,编制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能力目标:能知道消防器材类型及使用环境; 能知道现场急救的方法;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方法;能分析出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的异常状况

任务6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具体内容: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方法,学习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方法,学习对苯乙烯生产过程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能力目标: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能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五、结束语

通过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达到学生能在实训场地,通过他们的实践、摸索、分析,他们而直观地获得各种反应过程和操作单元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危险特性等相关知识。教学改革后的教学模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动手、分析、思考为主,老师的提点、总结为辅而完成所有的教学项目。这种教学模式即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动脑能力,避免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做实事的情况,能成为企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杰,康彦芳.化工工艺安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崔克清,陶刚.化工工艺及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教职成.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

作者简介 :王晓梅(1978-07),女,硕士,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安全标准化咨询和安全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学习能力课程改革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