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兴工、强农、扩城、惠民”发展战略加快巴彦生态宜居中等城市建设步伐

2012-12-04 07:12邓宏图
活力 2012年16期
关键词:宜居生态农业

邓宏图

巴彦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处于“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内。围绕省委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的发展举措,为把科学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今后一个时期,巴彦以建设生态宜居中等城市为发展目标,全力实施“兴工、强农、扩城、惠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宜居城镇”等生态经济,把巴彦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基础雄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历史名城亮丽宜居、先进文化日益繁荣、和谐社会幸福平安的生态宜居中等城市。

一、实施兴工战略,加快巴彦工业化进程

我们把“兴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来抓,就是通过全力开展好招商引资上项目,实现集中精力引进、建设和扶持一批工业项目,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为完成巴彦工业经济的原始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创新招商理念,着力引进一批牵动力强、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率大、节能减排效果好的项目。

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的谋划运作,找准地方特色与国家政策的结合点、重点项目与国家政策的有效对接点,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增强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动力。

三是完善工业园区功能。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的要素聚集作用,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全面完成兴隆工业园区和巴彦工业新城“六通一平”建设,提升园区档次,吸引企业入驻发展。

四是做大做强非公有制经济。深入落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手发展一切有利于增加财富、扩大就业的各类民营企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五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财政体制、流通体制、招投标体制等项改革,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和工作机制。

二、实施强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我们把“强农”作为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全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到2016年,粮食产量计划达到50亿斤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我们的主要措施:

一是全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发展“200万亩高产作物、100万亩水田、50万亩经济作物”的要求,优化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继续实施“主辅换位”战略,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二是全力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北部低碳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

三是全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整修配套、土地开发整理、黑土地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屯道路硬化、环境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工程,提高新农村建设标准。四是全力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专业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增强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三、实施扩城战略,加快巴彦城市化进程

为了实现生态宜居中等城市的目标,我们修编了巴彦镇建成区总体规划,使巴彦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1.82平方公里。东部为老城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10.02平方公里,定位为具有百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西部为新城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8.2平方公里,定位为行政、科技、工业、商贸、文化体育中心;南部为工业新城,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定位为集食品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我们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认真做好城镇各项规划。按照“生态、宜居”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县城总体规划、新城规划、小城镇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是稳步实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老城区重点完成城区改造、五岳河生态长廊、中心公园等设施建设;新城区重点完成以行政办公区、人民广场、轴承工业园、文化体育设施为主的核心区建设。全面推进城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营造空气清新、景观优雅、富有文化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三是创新机制经营管理城镇。用市场经济手段,有效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实现“投入、经营、增值、再投入”的滚动发展。要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核心,逐步完善城镇保洁等长效机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大格局。

四、实施惠民战略,加快和谐巴彦建设进程

我们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把“惠民”放在了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上。在普惠民生方面我们主要的措施有: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解决城乡社会保障等问题,健全和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不断扩大农村和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对特困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逐步扩大惠及面,改善和提高城乡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加快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

二是全面加强公共服务。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整合优化卫生资源,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加快科技、人口与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

三是创新社会管理。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注重事前预防,注重排查化解,注重疏导情绪,注重长效治本,开创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巴彦”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编辑/小舟)

猜你喜欢
宜居生态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基于多种数学方法的城市宜居性评价体系
最宜居的多元文化之城——多伦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发展报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