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2012-12-04 09:17蒋伟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拓展语文素养

蒋伟

【摘要】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再次明确“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本文将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利用好课本的资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有知识的丰富,又能得到心灵的净化,在语文素养上得到整体提升。

【关键词】语文素养;拓展;阅读与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再次明确“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也指出,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将学生的生活和教学相联系,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料毕竟是很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知识的延伸,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利用好课本的资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有知识的丰富,又能得到心灵的净化,在语文素养上得到整体提升。

立足文本,体会文章内涵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的教学,一篇课文可以拓展和延伸的部分非常多,传统的死记硬背文字和课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一篇课文的时候,关键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品味和感悟,能与作者达到心灵的共鸣,领略文章构筑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从内心理解和欣赏文字。

善于在文本教学中“留白”

在苏教版的教材设计中,很多文本选材上都有适当的“留白”,正如著名作家梅里美所说,做诗只能到七分,剩下的三分是作者去补充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阅读中拓展的必要。学生基本上很少能主动自觉地发现这些需要体会之后进行补充的“留白”,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将一些可能涉及到的难点和故事情节重点讲解,引导学生大胆地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思维拓展补上相应的空白。学生在进行补白的过程,就是活跃思维和升华感情的过程。比如在讲解《最佳路径》的时候,可以设计一道拓展题,让学生站在文中各种人物的角度上开始思考文中人物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解决它,这样就使学生和文章中的人物产生了心灵的共鸣,让文章的主题更加清晰明确。

难点拓展

每篇文章的讲解都有教学难点,也是一篇文章含义深刻之处,如果能在教学难点上进行有效的拓展,就能提高学生对中心的把握。在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中,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教学的难点和文章的中心所在,但是不要按照传统的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最后直接将中心揭示出来,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樟树的品质和宋庆龄的品质,必须要进行课外材料的延伸,要将宋庆龄的有关事迹讲述给学生,才能把握樟树的象征意义。

高效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可见,在阅读上进行拓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学生的思维适当地引申到更广阔的外围空间中,增大文学的信息量。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课外阅读的拓展活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不同的拓展阅读,实现高校阅读,激发学生拓展阅读的兴趣。

课前阅读

课前的拓展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了解大量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唤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课前做好知识能量的储备,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中,学生对课文的背景“非典”时期,了解很少,在课前就不必要让学生捧着课文读,而是介绍大量的有关“非典”的材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写作的大背景,然后在细化到课文中,就能深切感受主人公叶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课中拓展

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答疑解难,就要在课程进行中善于利用课外的拓展阅读材料。比如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中,要将李时珍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的一些小故事适当地进行穿插,使这些故事成为支撑文章的重要因素,让单一的课文变得丰富多彩,用小故事的衬托,将人物塑造得更真实生动。

课后拓展

语文的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和其他学科一样,学生要在例子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练就自己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一篇文章讲解完之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文章还没有衰减的热情,及时推荐相关的阅读读物,延续课后的阅读训练和学习,例如在学习完名著的选篇后,要将整本名著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从局部到整体的学习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其他艺术形式对某些文体的改编,激发学生对文章拓展阅读的兴趣。

练习创作,提高语文技能

任何一种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语文的学习重点是语言和文字,教材中都是书面语的表达,要检验学生对于这些书面表达的掌握,除了必要的背诵和默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语文作业都会布置很多作文,但是这样的练习有时候和课本的教学有些脱节,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做到趁热打铁,最好就是在课文的讲解结束后,让学生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进行创作。主要的方式有三种:仿写、续写、读后感。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创作练习,都是建立在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所以,创作的拓展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还能将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运用、练习。同时,创作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集大成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布置了创作的拓展练习后,对学生的作品一定要认真地批阅和修改,也可以根据学生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遗留的问题和教学方式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拓展语文素养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