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下对新型作业的思考与设计

2012-12-04 09:17徐凤英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徐凤英

【摘要】在生本教育中,教师更多关注文本,往往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原先认知。笔者从新型作业的设计中分析原因,发现学生的作业意向和兴趣,在生本教育中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作业成为课堂教学更为有效的延伸。

【关键词】新型作业;发现;学生关怀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生本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在课程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今天,主宰著学生课余生活的作业也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作业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丰富,从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

在讲授《黄山奇松》一课时,笔者设计了(1)画一幅黄山奇松图;(2)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其中第一项作业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第二项作业则强调了知识的迁移运用。从这份作业设计中,能强烈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在作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能强烈感受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的良苦用心,正所谓“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但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真正从这些新型作业中受益了吗?教师真正关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和兴趣了吗?据调查,大多数师生对这类新型作业的兴趣不强,甚至还有几分排斥,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新型作业的思考

相比传统,这类作业对学生的确有一种眼前为之一亮的新鲜感,热情也是相当高的。有的学生回家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画了一幅“迎客松图”;有的学生为了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上网,跑图书馆;有的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惜动员家里的大人一起来帮忙,那架势让教师们看了都感动……

但几次下来,学生作业的热情就冷淡下来。原因在于学生觉得做这样的作业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所以在比较之中还是觉得传统作业完成起来方便、省事;第二有些新型作业还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上面提到的《登山》一课的作业就必须借助于资料、网络来完成,那么这项作业对那些家里没有电脑或家中书籍不完备的学生来讲,就无法完成或很难完成。第三,有时作业时间紧,想做也来不及,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教师因为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而责备学生,在以后的这类作业中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抵触情绪;有的作业要会画、会唱、会演,那么对于不擅长此类的学生,这样的作业就会令他们很为难,不做不行,做了没人说好;加上有些新型作业思维的含量较高,难度较大,像上面所提到的《掌声》一课的设计,班上的好同学都觉得棘手,不知如何下手,更不用说中下等的学生了,简直是一筹莫展,生本教育中对学生的关怀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新型作业的思考

刚开始,教师也觉得这类作业形式多样、灵活,有新意,设计这样的作业能体现出新课程改革“自主、开放、创新”的理念。可实践下来就发现麻烦来了:第一,以往的传统作业简单、统一,批起来很痛快。现在不行了,学生作业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时候碰上一些稀奇古怪的答案,自己还要动脑子想一想——费时、费劲;第二,新型作业中读写结合的作业、写感受、感悟的作业、实践性强的作业多起来了,这对于怕写东西的学生而言简直是一件“难于上青天”的事,学生费了半天劲,教师看了直摇头,一来二去折腾得学生与教师都觉得心力交瘁、苦不堪言;第三,有的新型作业不是一个对、错就能解决的,有时需要将其作业成果展示出来,有时需要组织交流、反馈,有时需要围绕作业开展系列活动……

基于上面的种种原因,这类新型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怎么受师生的欢迎。细心的我们可以发现这类作业又慢慢地少了下去,传统型的作业又开始“大行其道”。现在,我们大多就只能在公开教学活动课的结束或在教案设计上有这样创意的作业设计。但只是教师的作业创意,为了虚应一下“时事”,博得一些评课时的谈资,接下来作业中需要的交流、汇报、展示就无人问津了。现在,这类作业大多成为一种形式,只徒具一副空壳而已。

三、生本教育背景下新型作业的设计

面对作业转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结果发现原来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要知道任何一种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在曲折中求得发展的,所以发生上述的问题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或者让它“有名无实”地存在着。

当务之急,笔者认为首先以冷静的思考去克服浮躁的心态,让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一个适应过程。其次要看到新型作业在学生智能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只是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作业一定要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千万不能为了盲目地求新、求异,让学生对它们“望而却步”,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作业的兴趣;第三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这类作业的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多给予帮助与鼓励,不要只管布置,只求结果,要关注学生作业的全过程,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帮助,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完成这类作业的乐趣,培养起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特长。如布置学生学唱歌,教师就要和音乐教师联系好,由音乐教师帮着教唱;如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籍的名称或一些网站的网址,让学生搜集起来有大致的方向;碰到难度大的作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解作业的难度,让他们一步一步在你的指导下完成;最后教师一定要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作业时间适当延长,给学生更多的作业时间和空间;不要怕麻烦,要注重作业成果的检查、反馈,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如利用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结合班队课开展与你设计的作业相关的“讲故事”、“颂诗会”、“表演课本剧”等活动。

四、结语

教师应有责任让这种新型作业从布置到实施到最后完成都要落到实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克服了心理上的畏难,才能享受到新型作业带给他们的学习乐趣。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