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2-12-04 09:17贾伯进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贾伯进

【摘要】何为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的: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课堂教学三要素——学生,老师,文本,这个是众所周知,这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老师引导着学生阅读文本。老师通过这种方式,授业解惑,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但是,纵观现在的阅读教学,前景堪忧,课上老师是绝对的主宰,课堂成为老师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学过程过于单一、乏味,学生则扮演只是聆听者的角色,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了改变目前的困境,本文对高中阅读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在繁多的教学方法中,糅合百家之长,总结出一些适应课堂教学的方式,优化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认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有所提高,语文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就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使学生具备终身的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告诉他们怎么才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不是教师控制着场面,由自己代替学生完成阅读实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阅读的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从学生、教材的实际出发,把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我们语文教育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自从孔子把学在官府,推广为学在民间,平民教育便如火如荼地延续至今,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呆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师说》中说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开了,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上了这么多年的学,学习的课文也是不胜枚举了,要背诵的也不在少数,笔记更是写了一本又一本,有时候连自己都会被自己当时的认真所感动,但是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一些内容,只要我们花时间就可以了,但是更强一点的能力,我们却是没有的,比如独立阅读与分析文章的能力。由于在高中的时候,老师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高中的教学过程的,在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的限制下,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一些老师都是争分夺秒地填鸭式的把知识灌输到学生脑子里,在讲述课文时,通常都是老师读一遍,再把重要的地方,讲解一下,一篇课文就教完了,学生几乎没有什么自己思考和阅读的机会,使得学生对文章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对文章的主旨也是一知半解的。正是由于对阅读能力锻炼方面的忽视,很多学生的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是毫无目的地阅读,那么我们有时会感到茫然,而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所以在阅读是带着问题去阅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积极、努力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前都应该让学生进行预习,把文章读一遍,让学生对文章所叙述的内容大致有个了解,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多了,说不定就可以与作者心意相同,可以感受到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那分或悲或喜的情绪。很多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不够理解,这并不是说明文章有多么的晦涩难懂,而是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当学生对于通篇文章有了大体的把握后,我们就要让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精雕细琢地分析,细致到对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在此处有什么独特意味,以此达到对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掌握,把文章分析得细致入微,不差丝毫。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讲授一篇课文前,老师可以事先针对文章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思考,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自己自主地去阅读、思考、理解课文,阅读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善意鼓励,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

不像数学、物理这些学科一般严谨细致,语文是一门主观性很强的学科,除去一些基础的知识,很多时候,语文问题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而且只要是言之有理即可的,如果有学生向老师质疑时,说明这个学生是的经过认真地思考,對于这些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老师要持着鼓励的态度。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我们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进行思考,对于不懂的知识点要善于提问,勇于质疑也是一种能力。有的时候,学生由于某些原因,对文章的理解有误,但是他自己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当他发现别人的想法和他的有异时,他就大胆地对别人的思想提出了质疑。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批评他,要对他积极的思考,勇敢的质疑进行表扬,还要鼓励他以后还要保持这样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来纠正他的思想误差。高中阶段,学生的心智日趋成熟,但是还是没有完全摆脱稚气,很多时候年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很成熟的,而且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自尊心特别的强,所以我们必须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当他们的思想出错时,要及时地纠正,但是口气要委婉,而且还要积极鼓励他们不断思考,要勇于推翻老师的观点,老师讲的有时候也是会有误差的,要有质疑的勇气。

四、结语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重视阅读教学,积极改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打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打基础,培养出有用之才。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