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2-12-04 09:17顾燕燕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顾燕燕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头戏,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然而,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泥淖。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懂难学;老师则感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难教。因此,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特别的重要。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重头戏,在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高考中占有不轻的分量。《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已经出炉,语文部分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变动则值得琢磨。然而,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却陷入了泥沼。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懂难学,老师则感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难教。教学上基本以传统的模式为主,有的老师将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字词串讲,句子翻译,而不去把握文意,分析文章内容,更谈不上评价和鉴赏;而有的甚至抛开词语句子,架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这两种做法影响了学习兴趣与效率,不但不符合《考试说明(语文)》的考试能力要求,而且也与新课标的理念相悖。所以,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特别的重要。

那么应该怎样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以为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确定。新课程改革搞了十年,但语文课程只有“课程目标”,至今没有清晰地界定学科的教学内容,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现在再来看看在新课标当中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重视在阅读实践过程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以及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在课程标准当中缺失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重大任务只能由语文教师来完成。

那么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呢?《课程标准》是纲,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教材是根本,学情是基础,《考试说明》更具有指导意义。有了这些纲领作依据,教学的方向就明确多了,语文教师就可以逐篇开发教学内容了。但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具有驾驭整套教材的能力,具有建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的能力。苏教版采用模块主题的编排体系,而单从文言文的教学来看,极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将五本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集中起来,结合《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教学实践,逐篇研究文本,开发内容,然后整理归纳课程目标。当具体授课时,需将课程目标重新分配到各个文本中去落实,这时必须结合文本特点做到重点突出,即哪个文本最适宜承载哪块教学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建成之后,教师的底气就足了,教学的方向就有了,教学也将变得更有效了。

当然,要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在此,就结合苏教版五本必修教材来谈一谈笔者的文言文教学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气氛

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离骚》被学生认为是最烦的篇目之一,不妨以“名句引读”法来导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两句可谓是耳熟能详了,学生很感兴趣。介绍屈原时,学生自然会联系到端午节,因名人而享有的假日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屈原一人,足见国人对屈原的敬仰,学生因此就会满怀崇敬而自觉主动地去学《离骚》。

二、读通读顺文章,达到美读成诵

反复诵读自古都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教师的点拨、范读或是听录音朗读是很有必要的。至于美读成诵,唯有利用早自修了。为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好早自修、使早自修的朗读更有效,我经常会搞一些朗读效果检测,如课文填空、字词检测。当然,在诵读要求上,不同的篇目就会有所不同,《指南录后序》、《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之类的记叙类文章重在理解,读顺,《项脊轩志》、《陈情表》如泣如诉,需有感情的诵读,才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眷眷之情以及李密对祖母的无尽孝心。通过美读不仅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能在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至于《劝学》、《师说》之类的文学经典必须熟读成诵,这既是课程目标,也是《考试说明》的要求。

三、夯实学生基础,通过检测落实

语文教师都明白,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点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鉴赏评价文言文作品的前提,也是文言文教学的最基本内容。为落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必修三第四专题专门编排了一个文言文单元,既有课内精读,又有课外自读,可谓篇篇都是经典,是引导学生把握文言文学习的典范。因此,这些课文就必须花功夫落实。

结合教学经验及考试要求,对文中出现的虚词、实词要作量化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学在课堂,练在课后。但仅靠一份作业是难以落实的,更需要反复、长期的训练才能巩固。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课程目标中规定背诵篇目是检测的重点,必须人人过关,背诵过关,书写过关。文言基础则采用作业态度检测的形式,错误率高的题目甚至还得反复。这种跟踪监督的方式比较适合于中等水平学生,效果明显。

四、学会举一反三,善于联系

如果说整理归纳有助于知识内容的把握,那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灵活运用知识。为此无论是教与学,我们都应加强知识的内部联系。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多方面联系,或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回忆,或联系一些成语、句子,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虽然很短,但是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重要。“贰”字数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比较特殊,但是已经学过,部分学生也能回忆起“四海一”的“一”字。“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字是“依靠、凭借”之意,含同义的“因”字的成语就有“因人成事”,而本板块的名称“因声求气”的“因”则可信手拈来。况且,“因”字在本专题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两课又将反复出现。经过不断地联系、反复,学生自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挖掘拓展,传承文化

完成词语学习,只是实现文言文教学的初级能力目标,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否则,将忽略了语文学习的高层次能力目标,也失去文言文阅读的终极价值。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优秀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应是最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而中学文言文课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文质兼美的作品,有必要将它们作为传统文化载体来理解、接受。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文言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