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012-12-04 09:17董朝明
课外语文·下 2012年9期
关键词:故事语文教学

董朝明

【摘要】运用故事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纠错目的。在标点符号正确运用、错别字纠正、形近字读写、句意理解和普通话训练过程中,都可以运用故事进行辅助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故事;纠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心不在焉的现象,导致学生在领会、运用语文知识时会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若能巧妙引用一些有关且有趣的故事,则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巧用故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呢?

一、学生不注意标点符号使用时巧用故事

有些学生在做作业时,特别是写作文,不注重使用标点符号,教师可讲《巧用标点》的故事,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对标点符号的高度重视: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要招收学生,对穷人子弟不收学费,对富人子弟却要收费很高。他出了一则招生通知,在说明交费的地方这样写道:没有米面也可以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没有银钱也可以。穷人子弟来,他就读成“没有米面也可以,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没有银钱也可以。”富人子弟来,他就读成“没有米,面也可以;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没有银,钱也可以。”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认识到:对同一句话,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意思完全不同。这样,大部分学生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都会给予高度重视。

二、学生写错别字时巧用故事

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常常会写错字或别字,师生为此都会很苦恼。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讲评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时,可巧用故事:文革时,有个女知青到农村插队。两年后,她给父母写信,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年队上的粮食风(丰)收了,我分的狗(够)吃了。农闲时,我常上山打野鬼(兔),晚上吃了鬼(兔)肉后和大狼(娘)睡在一起,现在我的肚(胆)子大了,什么也不怕了……”她妈妈读完信后晕了过去,被送进医院抢救。她爸爸请人护理她妈妈,连夜赶到她插队的地方。他推开门一看,她好好的,心头的一块石头才落地。坐在床边喘粗气,脸色非常难看。她惊问:“爸爸,你怎么啦?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她爸爸气呼呼地说:“都是你写的好信。”并拿出信一一指出信中的错别字。

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书写时必须特别注意区分同音字、近音字和形近字,以免写成错别字。不然,语意就跟原意相差很远,从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三、学生误读形近字时巧用故事

在朗读时,有的学生会误读形近字,教师可引用故事《先生看公文》: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喜欢代村民看公文。一天,县官派差吏发来公文,上写着:要鸡三只兔二只祭神。教书先生接过公文一看,立即吩咐村民找一只鸡来随后送到衙门交给知县。知县一看,顿时瞪大双眼大声喝道:“怎么只提一只鸡来呢?”教书先生上前答道:“大老爷息怒,你公文上不是写着:‘要鸡三只免二只祭神吗?这三减二不等于一吗?知县一听更是气上加气,吩咐手下人说:“去,让他到圣人殿里跪跪炉香再起来,看他以后还念不念错字。”教书先生被推到圣人殿,一看上面的三个牌位,他又拼命挣脱跑到公堂,喊道:“错了,我给扎天子(孔夫子)跪还行,他是圣人,凭什么让我给曹三(曾参)顾四(颜回)跪呀,他俩可是我家做下活的呀!”

此故事告诫学生平时要准确掌握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朗读时不能粗心大意,以免误读形近字造成笑话。

四、学生误解句意时巧用故事

在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难免会误解句子的意思。这时,教师可引用《财迷鬼》故事:从前,有个“财迷鬼”见了钱不要命。一天,他看到集上有个小摊子,挂着一块招牌:拔牙止痛,健身康体,每颗牙50元。财迷鬼大步走上前,对拔牙的说:“喂,拔牙!”拔牙的问:“拔哪颗?”财迷鬼一边拍着胸膛一边指着两个牙,喊道:“这两颗!”。拔牙的拿起钳子拔起来,直拔得财迷鬼满嘴流血,痛得嗷嗷大叫。拔完后,财迷鬼一手捂脸一手要钱。拔牙的一听,愣住了,说:“这是什么话?”“牌子上明明写着拔一颗牙50元钱嘛!”“这是你要给我的手术费呀!”

讲完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实例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认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在准确掌握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之后,才可按所读内容行事。否则,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

五、学生不重视学和说普通话时巧用故事

有的学生平时不注重学说普通话,这会影响学生交流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讲这样的故事:有一天,一个男人来到一间餐厅,对女老板说:“老板,睡觉一晚多少钱?”女老板听得莫名其妙。男顾客又重复了一遍。这时,女老板说:“去去去,我这儿是餐馆,不是旅馆!”男顾客一边手指着墙上的饺子图片,一边解释。原来,他是在问“水饺一碗多少钱?”

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学生会更加明确学说准普通话的重要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现象,教师有的放矢地引用一些有联系而又有趣的故事,不但能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加深对不良现象认识而引以为戒,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当然,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运用故事来进行教学只是纠错手段之一,我们既不能为了讲故事而使教学手段单一化,也不能为了激发兴趣而使故事内容庸俗化。因此,我们要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知特点,在讲故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故事语文教学
故事细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