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新举措

2012-12-10 04:31周洪飞陈五锋缪晓辉单云亮王苏建吴维华
养殖与饲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兽医站如东县

周洪飞 陈五锋 缪晓辉 单云亮 王苏建 吴维华

1.江苏省如东县双甸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东 226403;2.江苏省如东县长沙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东 226413;3.江苏省如东县丰利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东 226408;4.江苏省如东县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东 226400

如东县被列入国家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尤以生产优质苗猪畅销全国18个省、市而闻名,养猪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东县全面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获得了显著的养猪效益。然而,随着如东县集约化、规模化养猪生产发展,被国家列入规范防治重大动物疫病之一的猪链球菌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与危害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有效防控猪链球菌病,保障全县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如东县于2008年1月起推广应用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技术,经过近5a的全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1 病原体与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病病原为溶血性猪链球菌,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链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猪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土壤和尘埃中,也常存在于健康猪体内(如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在猪只抵抗力下降或外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使健康猪发生猪链球菌病。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内脏器官及关节内均有猪链球菌存在。猪链球菌主要通过损伤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易感动物。本病的发生与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在潮湿闷热季节易发生与流行的特点。猪的易感性最高,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尤以仔猪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可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 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以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和妊娠母猪流产等症状为临床特征。可分为急性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4种类型,尤以急性败血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可分别达到40%和85%)。最急性型患猪可在无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突然死亡;急性型患猪体温可突然升高到41.5~43.0℃,表现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继而呼吸紧迫或困难、运动失调、后肢麻痹、卧地不起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通常可在2d内死亡。

3 猪链球菌病防治技术

3.1 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免疫程序

1)猪链球菌病弱毒疫苗。按疫苗瓶标签注明的剂量,每头份加1mL铝胶盐水进行稀释。30日龄断奶仔猪和育肥猪,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种公、母猪每年都要在春、秋2季各进行1次,以强化免疫效果,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生猪免疫接种14d后均需二免,注射疫苗剂量与首免剂量相同。

2)猪链球菌病多价灭活疫苗。30日龄断奶仔猪,颈部肌肉或耳后部肌肉注射,1头份/头;育肥猪,颈部肌肉或耳后部肌肉注射,2头份/头;种公、母猪每年都要在春、秋2季各进行1次,以强化免疫效果,颈部肌肉或耳后部肌肉注射,1头份/头。生猪免疫接种14d后均需二免,注射疫苗剂量与首免剂量相同。

生猪在免疫接种链球菌病弱毒或多价灭活疫苗后14d,均可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均为6个月。

3.2 科学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免疫操作规程

1)疫苗的采购、保存与发放。需采购经农业部批准的正规生物制品厂家生产的猪链球菌冻干弱毒或多价灭活疫苗,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冷藏保管、统一登记发放,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接种效果。

2)免疫接种要求高密度、高质量。各镇畜牧兽医站负责开展所在地的生猪免疫接种工作,并对猪链球菌病开展强制性免疫接种工作,使其应防密度达到100%,并严格按照科学制定的猪链球菌病免疫程序规范接种。

3)严格消毒程序。免疫接种器械需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生猪免疫注射部位应先用3%碘酊或70%酒精消毒后才能注射疫苗,并实行“一猪一针头”的操作,避免交叉污染,严禁“打飞针”。

4)疫苗使用前应注意的操作要点。注意检查疫苗瓶外观及疫苗状态,凡出现包装破损、封口不严、颜色改变等现象的疫苗,均禁止使用。另外,从冰箱取出的疫苗,要待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摇振后才能使用,可在避免对生猪造成冷刺激的同时保证疫苗的均匀度。

5)观察猪只健康状况。只有健康生猪才能接种猪链球菌病疫苗,因此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前要注意观察其健康状况。凡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质瘦弱的猪,均不宜接种疫苗。对妊娠母猪或临产母猪,需慎用疫苗接种,避免发生机械性流产。

6)商品猪在屠宰前3周不得进行免疫接种。可保证商品猪肉的品质,并可避免造成浪费(疫苗在短期内不能产生免疫力)。

7)严格掌握疫苗使用剂量。若盲目加大疫苗免疫接种剂量,不但不能增强免疫效果,还会增加免疫副反应。因此,要严格要求动物防疫员对生猪实行二免,避免为图省事而采取一次性大剂量免疫注射的错误行为。

8)免疫接种后的处理工作。动物防疫员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后,需为其打上耳标,并在《免疫证》和《生猪免疫登记簿》上填写生猪免疫接种记录(包括猪的品种、性别、日龄,疫苗来源、批号、接种时间等);还应将剩余疫苗(开封后当日未用完)、疫苗瓶及其包装物、注射器具等集中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9)生猪免疫副反应处理措施。若有少数生猪发生免疫过敏反应,通常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其他辅助治疗措施后都能恢复。

3.3 科学诊断

1)临床诊断法。通常根据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等综合分析,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验诊断法。无菌采集病死猪或濒死猪的心血进行涂片,或无菌采集病死猪或濒死猪的肝、脾、肾、肺、淋巴结等器官组织进行触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若见有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的单个、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球菌,即为猪链球菌。同时,将无菌采集的心血或肝、脾、肾、肺、淋巴结等器官组织病料,分别接种至普通琼脂和血液琼脂平板,置37℃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可发现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未见菌落生长,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有圆形、光滑、湿润、微隆起、无色露珠状大小的菌落,并在菌落周围出现溶血现象。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适量血液琼脂平板上的单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的单个、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猪链球菌。

综合分析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等,再结合实验室检验诊断结果,即可确诊。

3.4 科学治疗

1)一旦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原则上应对发病猪全部实行无血扑杀,并对其尸体及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但为了尽量降低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疫情可控前提下对某些具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及时隔离诊治,并对同群猪开展药物防治工作,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与病猪的死亡率。

2)通过采用药敏纸片扩散试验法筛选猪链球菌敏感药物。具体操作:先用无菌接种环挑取适量经纯培养的链球菌单菌落,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均匀划线涂布;然后用无菌镊子取抗菌药敏纸片(中国生物制品鉴定所生产),贴在血液琼脂培养基表面,每个平板(直径9.0cm)可贴5张抗菌药敏纸片,抗菌药敏纸片的间距不少于2.4cm,抗菌药敏纸片中心距平板边缘不少于1.5cm;随后置37℃恒温箱中培养16~24h;最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直径(抑菌圈直径越大者对猪链球菌病的疗效越好)。经药敏试验筛选出的对猪链球菌高敏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等,抑菌圈直径为1.8~1.5cm;对猪链球菌中度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氨嘧啶等,抑菌圈直径为1.0~0.5cm。

3)采用高敏抗菌药物治疗猪链球菌病并实施对症疗法。实践证明,选用高敏抗菌药物对猪链球菌病患猪进行及时治疗,多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可选用青霉素钠(钾),4万~5万IU/kg体重,肌肉注射,每隔8~12h注射1次,连用3~5d;或用头孢噻呋钠,3~5mg/kg体重,肌肉注射,1~2次/d,连用3~5d。同时,根据临床症状表现情况,实施对症疗法。如对淋巴结脓肿型,待其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脓肿排出脓汁,再用3.0%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冲洗脓腔、涂以3.0%碘酊;对败血型及脑膜炎型,应及早使用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并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当患病猪体温过高、病情严重时,还需进行强心、补液和降温治疗,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mL、10%安钠咖4~6mL、0.5%地塞米松2~3mL、5%维生素C 8~10mL,1次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5mL。另外,还需对隔离治疗的患猪加强护理,以增强患猪的抗病能力,促其早日康复。

4 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措施

4.1 广泛开展防治猪链球菌病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如东县农牧部门广泛开展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意义及其紧迫性的宣传活动,通过如东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镇广播站以及相关会议进行大力宣传,并印发防控猪链球菌病的相关科普知识宣传材料52 000多份,使之家喻户晓。

4.2 采取试验示范与全面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方法

2008年以来,如东县将生猪饲养量大、仔猪产量多的岔河、双甸、新店、马塘、洋口、丰利和苴镇7大农业镇建为推广应用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的技术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在试验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应用猪链球菌病免疫程序与免疫接种技术操作规程;选用猪链球菌多价灭活疫苗或冻干弱毒疫苗,组织开展强制性的生猪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坚持上门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认真指导各养猪场和养猪农户,落实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的3项重要措施。一是坚持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模式,严禁从疫区引进生猪。对引进的种猪和补栏猪应隔离观察1周以上,并经免疫接种猪链球菌疫苗后方可混群饲养。二是坚持做好生猪饲养环境卫生消毒工作。猪链球菌可通过粪、尿等排泄物和腺体分泌物传播,因此需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保持猪圈、舍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周需对生猪饲养环境消毒1~2次,可先采用1%~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6~12h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对饲养场内的饲养设备、运载工具等,可采用3.0%来苏儿或0.3%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洒消毒。三是坚持对病死猪实行“五不准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即一不准转运、二不准宰杀、三不准加工、四不准经营、五不准食用,并对病死猪及其污染物实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大幅度提高试验示范基地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的技能水平,进而带动全县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推广应用工作深入开展。

4.3 大力开展畜牧兽医技术培训

如东县农牧部门每年都举办2~3期生猪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培训班,组织基层畜牧兽医站兽医与动物防疫员全面推广应用猪链球菌病免疫程序与免疫接种技术、生猪产地与屠宰检疫技术、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生猪养殖场所与交易场所中各个环节的卫生消毒技术等。近5a来,由如东县畜牧兽医站举办的猪链球菌病等生猪重大疫病科学防治技术培训班或专题技术(知识)讲座班共有14期,接受技术培训的基层畜牧兽医站兽医、动物防疫员共有1 150多人,全面提高了如东县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等生猪重大疫病的技能水平,推动了全县科学防治生猪重大疫病工作的顺利开展。

4.4 完善生猪重大疫病应急处置预案机制

由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如东县生猪重大疫病应急处置预备队伍,并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坚持定期开展应急处置生猪重大疫病突发事件技能实战演练活动,提高快速反应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规范应急处置猪链球菌病等生猪重大疫病突发事件技术措施,千方百计把生猪重大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努力把疫情损失降到最低。

5 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取得的成效

5.1 推动了全县群防群控生猪重大疫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广泛开展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的重要意义及其紧迫性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使之家喻户晓,增强了全县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等重大生猪疫病的意识观念和责任感,推动了全县群防群控生猪重大疫病工作的深入开展。

5.2 免疫技术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组织开展强制性生猪免疫接种工作,大幅度提高了猪链球菌病防疫密度,使猪链球菌病应防免疫接种密度高达100%、抽测免疫抗体效价保护(合格)率大幅度提高(至91.21%),其免疫技术性能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

5.3 生猪检疫与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技术操作轨道

通过建立推广应用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试验示范基地,全面推广应用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与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操作规范,使全县生猪检疫与病死猪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技术操作轨道。不仅从源头上消除了猪链球菌病等生猪重大疫病隐患,而且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使广大群众吃上了放心肉。

5.4 全面提高了对生猪重大疫病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生猪重大疫病防控组织系统与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机制,落实资金、技术和物资3项储备,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定期开展应急处置预备队伍实战演练活动,全面提高了对猪链球菌病等生猪重大疫病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5.5 获得显著养猪生产经济与社会效益。

1)大幅度降低了生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生猪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从2007年的29.60%与14.10%降低到了2012年的6.95%和2.42%。5a来累计减少发病猪527.24万头、减少病死猪271.38万头;新增养猪经济效益225 808.34万元,其中新增养猪利润148 173.48万元、节约养猪医疗等成本费用77 634.86万元。

2)保障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良种母猪数量从2007年的16.56万头发展到2012年的22.97万头、年度上市优质瘦肉型商品猪数量也从2007年的84.45万头发展到2012年的125.52万头。5a来累计新增上市优质苗猪512.48万头、新增上市优质瘦肉型商品猪123.39万头。如东县通过推广应用科学防治猪链球菌病技术,有效控制了猪链球菌病等生猪重大疫病的发生,保障了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了养猪业产业化进程,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兽医站如东县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教师作品
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小学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The Mosquito and the Lion
猪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控
A Harvest season.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基层兽医站如何落实猪的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