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漫画介入社会

2012-12-12 05:18
书香两岸 2012年11期
关键词:神兽漫画香港

千禧年前,香港独立漫画早已默默耕耘。有较小众的如利志达的《同门少年》、独立漫画杂志《退地》和《曱甴》等。亦有在报刊刊载的温馨小品,如草日的普普阿三、麦家碧的麦兜等。同时,香港的政治漫画人亦在纸媒上努力躬耕,以漫画讽刺时弊,尊子、马龙等都是大家熟识的名字。

进入21世纪,香港的独立漫画人更是集百家之大乘:他们既如实验漫画,尝试各种形式和语言上的突破和实验;亦具本土意识、人文关怀,他们吸取政治漫画的养分,以漫画反映社会状况,更探索以漫画为弱势发声、介入社会的可能;同时他们亦如麦兜漫画般进占主流,在报纸/潮流杂志有专栏,有广告商和商场的合作机会,亦有漫画人物周边产品的开发。他们并未因身处主流而影响独立性,作品不避各项社会议题,或直接讽刺时弊,或以漫画呈现社会、探讨问题,甚至以漫画来展示另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模式的可能。除此以外,他们亦会就一些社会议题自发创作并在网络上作个人发表,或为他们认为值得支持的活动/非营利机构绘画漫画。

近两三年,香港独立漫画又再有新力军。公民意识觉醒、网上平台流行,造就人们在网上发表与社会及政治相关的漫画。其内容抵死啜核(注:幽默诙谐、到位),惹得网民纷纷转贴、流传,并被主流媒体吸纳。

以下为读者简略介绍“新漫画运动”(此概念由汤祯兆于2008年提出)及后的部分香港独立漫画人,一窥他们如何以漫画介入社会:Stella So

Stella So的作品有两大主题:老少女和老旧建筑。

《老少女基地》绘画Stella本人的“老少女”生活点滴,示范单身独居的大龄女子也可以生活得丰盛。方法是摆脱主流媒体的教导,不再单靠购物来丰富生活、依赖恋人来给予温暖。

她常自己动手动脑筋丰富生活:在街上捡拾各种宝贝(包括她的猫)、DIY家具摆设、种植、煮食、拉筋舒缓工作疲劳……她在画中更生动地绘出制作步骤,鼓励读者一起实践!

而温暖的关系,则来自旧建筑老社区的人情网络。她的《粉末都市》中大多是大幅大幅的跨页图,乍看或许不太像漫画,但她笔下的唐楼永不缺少窗户内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风景,它们就如漫画的一个个黑框,会吸引你慢慢地、一格一格窗户地读下去,品味当中生活的自在与邻里感情。Stella要呈现的,不仅是旧建筑之美,更是此等建筑/城市规划里所孕育出来的邻里关系、地区网络、空间运用、人情友爱、互助关怀、宽容互信……

大概是出于对这种活泼社区和美好生活的爱,她亦为不少街道保育运动作画,软性地告诉人们,这些社区有着比发展和经济更有价值的意义。

杨学德/阿德

或者大家都是被《麦兜响当当》中的丑样同学吓着而认识杨学德,但其实他功力深厚,首本漫画集《锦绣蓝田》中,他以其繁杂多彩状似零乱却又描绘细致的画风,利落地说出七十年代的屋邨(即公营房屋,由政府兴建管理并以低廉租金租予低下层市民)人事情怀,叫人惊艳,有“中国当代农民画的香港沉郁都市版”之称。

其后他在潮流杂志和报章开专栏,并结集成《标童话集》和《不轨剧场》系列。每星期一次的专栏除了可让他在漫画语言方面多作尝试,内容亦天马行空:“做乜唧啲梦”(注:哪门子的梦)画下他奇怪的梦境;“胶报”则画出世界各地不知真伪的奇珍异事……他亦创作了不少角色如威珍、孖佬兄弟等,搞笑地呈现香港草根生活文化;近年他又创作了“小主人”——一个全球最富有的小朋友——来讽刺有钱人/港孩不懂人间疾苦。

说到底,你我都只是寻常百姓,杨学德的画笔不求俊男美女卡哇伊,反而呈现丑样麻甩(注:粗俗)无聊戏谑繁杂零乱,而这,才是你我的日常。

智海

智海大学念营养学,以自行影印发表及投稿开始漫画创作。没有学院背景的他,视野更广阔自由。他览遍欧洲独立漫画并引介给香港读者;亦关心两岸三地的独立漫画发展,除引介大陆、台湾作品,也曾与欧阳应霁合著香港独立漫画家访问集《路漫漫》。智海早期作品中有大量的漫画语言实验,例如坚持重新绘画重复的画面,逼使读者仔细阅读并思考其中的意义。他又会思考漫画的可能性和社会意义。他尝试以漫画引介文学,除了为文学作品绘画封面/插画,亦曾与台湾作家鸿鸿合作小说绘本《灰掐》,与江康泉一起“骑劫”香港文学——取文学作品中的意念再创作自己的漫画作品。他曾把社会议题写入漫画,也会在接受商业委托时考虑自身的社会责任。

智海早期漫画如《默示录》等,无论绘画风格及故事均沉郁阴冷,人物孤僻,呈现都市的落寞与疏离。近年作品《花花世界》系列则一改笔锋,变成颜色温柔明亮的温馨父女日常。然而智海骨子里的批判意识仍在,但面对当代环境生态社会政治上的种种不济,“花花”以正面开朗的生活态度应对,简约生活、亲近自然、善待身边的人和(动)物、履行公民责任……在在提醒我们,由自己来开始改变的可能。

小克

小克的创作广泛,既是漫画家,又是插画家和填词人。他的漫画专栏反映了他的特色:或是全版以一幅图配大段文字,或是改写歌词配上漫画成纸上MV。这亦为漫画专栏拓宽了定义。

他的题材风格多样,是漫画全才。在《伪科学鉴证》中,可以看到他以严肃笔调画“serious series”感叹岁月与人情,以Q版的“Panda&Amanda”展示恋爱中的女生的野蛮与可爱;以香港著名大厦为造型的“维港巨星”机械人的故事述说香港文化与时事,又以胖嘟嘟的“聋猫”尽情搞笑玩同音字;他会画下他与他的两只老猫金银婆婆的温馨生活点滴,又会唠唠叨叨画下“十大最憎”、在专栏中批评或嘲弄香港过热的楼市或失智的公共设施设计等等。

Cuson Lo

Cuson原是插画师,亦有画不同种类的漫画,其中以政治漫画最为人熟悉。他一改以往的政治漫画家只能被动地在报纸专栏发表的模式,以Facebook为平台,无需理会报章的时间或篇幅限制,更为活跃自由地主动发表作品。除了针砭时事,他亦能自主地为他所支持的政治人物/事件作画宣传。这些作品亦成为了那些运动中重要的文宣。

他的时事漫画更为他带来开创先河的工作,成为免费报章am730的驻报漫画家。延续Cuson的漫画对时事的有机和能动性,驻报漫画家不同于一般专栏作家,并不是画特定的专栏,而是把新闻与漫画结合,是报业与漫画界合作的新尝试。

阿涂/胡手然涂

阿涂最早活跃于香港流行的讨论区“高登”,并发表《高登神兽卡》。《高登神兽卡》参考自大陆网民的十大神兽的概念,恶搞网络术语/香港俗语。他把俗语改成神兽名字,以日本动画中常见的游戏卡为蓝本,为神兽设计样子和属性。作品在网络广传,风头一时无两,影响所及,当时在网络上发表近况的人都以“鸟”代“了”(广东话中二字同音)恶搞一番。

成名后阿涂持续关心网络创作自由、香港政治生态、地产霸权及捍卫粤语文化等事宜。他在杂志发表《神兽漫话》,让他笔下的神兽一只只登场,以搞笑的短篇漫画讽刺时弊。他亦著有《谜图小学鸡》,以流行的画图猜字App“draw something”为蓝本,让读者在看图猜谜间认识广东俚语谚语。

猜你喜欢
神兽漫画香港
如果《山海经》里的神兽被唤醒了?
《神兽》
浑沌之死
“神兽”返校全国部分地区开学时间表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