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设计要点分析

2012-12-13 07:30俞锡弟郭甜甜
环境卫生工程 2012年4期
关键词:厕位公共厕所水封

俞锡弟,郭甜甜

(1.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28;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诺尔顿建筑学院,俄亥俄州 哥伦布 43210)

公共厕所设计要点分析

俞锡弟1,郭甜甜2

(1.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28;2.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诺尔顿建筑学院,俄亥俄州 哥伦布 43210)

依据CJJ 14—2005,从公共厕所各功能区的构成、屏蔽设计、男女厕所间比例设计、平面空间尺寸、防臭技术和节水技术等6个方面对公厕设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路。

公共厕所;功能区;屏蔽;平面空间;防臭;节水

1 公共厕所各功能区的构成

公共厕所从功能上可分为主功能区和辅助功能区,主功能区是任何公共厕所都应具备的部分,辅助功能区可根据需要设置。

主功能区主要分为盥洗区、小便区和大便区。其在布置形式上主要有:一字形布置、L形布置和品字形布置。一字形布置适合于长形面积的布置,L形布置和品字形布置适合于曲形面积和方形面积的布置。

辅助功能区中管理间和工具间设置的必要性及面积大小,与厕所的管理和保洁方式有关。其他辅助功能区(休息间、寄存间、小卖部和大厅等)与厕所的基本功能无直接联系,所以不在本文中探讨。收费类公共厕所的管理间一般应设置在厕所的进出门处。

2 公共厕所的屏蔽设计

公共厕所的屏蔽设计主要是指公共厕所男女厕所间的屏蔽。按照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规定,各类公共厕所厕位不应暴露于厕所外视线内。即要求一、二、三类公共厕所均要设置屏障设施。目前,公共厕所男女厕所间的屏蔽问题,并没有引起设计部门的充分重视。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屏蔽设计要占用一定的使用面积,另一方面是对屏蔽设计的内容和方法没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屏蔽通道分为全屏蔽通道和半屏蔽通道2种。所谓全屏蔽通道就是在厕所门外的任一位置均不能看到厕所内的任何设施及正在使用设施的人。所谓半屏蔽通道就是在厕所门外的任一位置均不能看到厕所内的任何厕位及正在使用该厕位的人,但可以看到盥洗设施和使用盥洗设施的人。

2.1 全屏蔽通道的设计

全屏蔽通道一般有:L形、P形、U形、倒P形和Z形(见图1)。这5种形式适用于各种平面布置在全屏蔽通道设计上的需要。其中,L形全屏蔽通道适合于长形面积的布置,是使用面积最小的全屏蔽通道。

2.2 半屏蔽通道的设计

半屏蔽通道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大、小便厕位暴露于厕所的外视线范围。其设置方法同样可以采用全屏蔽的5种形式,只是原来全屏蔽通道墙体的某一墙面可以用来放置洗手盆等设施。另一种方法是把盥洗设施全部放到男女厕所间外的公用场所,在盥洗间与厕所间之间设置全屏蔽通道。

半屏蔽通道相对于全屏蔽通道,具有使用面积小的优点,但在文明程度上次于全屏蔽通道。适宜于流动人口较多、建筑面积较小且须设置较多便器的公共厕所。

需强调的是,公共厕所必须设置屏蔽通道,且一类厕所应采用全屏蔽设计。

2.3 通道宽度的确定

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体行走的需要。人体的宽度一般为500 mm,规定的通道单向最小宽度为600 mm。为避免双向行走时发生相互避让,宽度应大于1.00 m。通道宽度的设计与厕所内厕位的数量有关。当厕所内厕位数量较多、厕位的排列较深时,通道的宽度应适当加宽。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厕位数量较多的大型公共厕所,通道应分为主通道、分通道和支通道几个层次。人们由主通道进入分通道,再进入支通道,才到达使用的厕位。如厕后,再由支通道、分通道,进入主通道后离开厕所。所以应使主通道的宽度大于分通道,分通道的宽度大于支通道。一般情况下,主通道的宽度宜大于分通道500~1 000 mm,分通道的宽度宜大于支通道500~1 000 mm。

3 公共厕所男女厕所间比例设计

3.1 男女厕所间面积的计算

若男女厕所间的总面积为S,男厕面积∶女厕面积=m∶n,则在实际使用中,总建筑面积接近50 m2及以上的厕所,一般可选用的参数如下:①当男女厕位数量为1∶1时(且男厕大小便厕位相同),可取男女厕面积比为4∶6,则男厕面积=0.4S,女厕面积=0.6S。②当男女厕位数量为1∶1.5时,可取男女厕面积比为1∶2,则男厕面积=0.33S,女厕面积=0.67S。

3.2 男女厕所间面积的划分

对于对称的总平面可简单地在对称轴线的两边,对总边长进行比例划分,就能大概确定男女厕所间隔断墙的位置。男女厕所间隔断墙的具体位置,还要根据拟采用的大便间厕位的尺寸和相关模数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如下:由中轴线向男厕方向按自然数中奇数的顺序(1 m、3 m、5 m、……)确定男女厕隔断墙的位置,当面积比例接近上述计算值时,就初步确定了男女隔断墙的设计位置。不对称的总平面可参照上述方法划分。

4 公共厕所平面空间尺寸设计和实例分析

4.1 公共厕所各类别设施尺寸的选用

4.1.1 门尺寸的选用

公共厕所各类别门选用尺寸参考值见表1。

表1 公共厕所各类别门选用尺寸参考值

4.1.2 厕位间尺寸选用

厕位间尺寸选用原则:①一类公厕的厕位尺寸要大些。②厕所男女厕位的数量少的尺寸可大些。③内开门比外开门的要大些。④应了解隔断材料出厂的基本模数,尽可能减少材料的浪费。⑤每个大便厕位长应为1.00~1.50 m、宽应为0.85~1.20 m。⑥每个小便站位(含小便池) 深应为0.75 m、宽应为0.70 m。独立小便器间距应为0.70~0.80 m。⑦通槽式水冲厕所槽深不得小于0.40 m,槽底宽不得小于0.15 m,上宽宜为0.20~0.25 m。槽的深度是从卫生角度上考虑的要求。

4.1.3 走道宽度

走道宽度与厕位的布置形式有关。厕位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排式和双排式。厕位的单排式布置形式是指一组厕位同方向布置,组内所有厕位的门朝向同一方向。厕位的双排式布置形式是指一组内厕位成对的相向布置,组内每个厕位的门朝向对面另一厕位的门。其中,单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30 m,不得小于1.00 m。双排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宜为1.50~2.10 m。单排和双排内开门走道宽度均不得小于0.6 m。

4.1.4 厕位屏蔽

各类公共厕所厕位不应暴露于厕所外视线内,厕位之间应有隔板。

4.1.5 洗手盆尺寸

洗手盆尺寸(含洁具和使用空间):800 mm(宽) ×600 mm(深)。

4.1.6 其他几个重要尺寸

洁具的轴线间和临近的墙面的距离不应小于400 mm;无障碍圆形空间450 mm不应被重叠使用空间占据;大便器前使用空间800 mm(宽)×600 mm(深);小便器前使用空间700 mm(宽)×500 mm(深);相邻洁具间隙不小于65 mm;行李空间900 mm×350 mm;通道空间宽度不应小于600 mm;蹲便器后部离墙200 mm。

4.2 公共厕所平面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图2和图3分析了男女厕所间面积变化与厕位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图2和图3均采用了半屏蔽通道设计,厕所总面积均为160 m2(8 m×20 m),其中男厕所使用面积46 m2,女厕所使用面积80 m2,盥洗室面积30 m2,管理间面积4 m2。

图2基本参数为:男厕位18个(大便器8个,小便器10个),女厕位24个,其中无障碍厕所2个,大便厕位尺寸900 mm×1 500 mm,无障碍厕所面积5 m2(2.0 m×2.5 m),平均每个厕位占地面积3.8 m2,平均每个大便厕位占地面积为5 m2。图3在图2的基础上,男厕大、小便厕位比例由1∶1改为1∶5,使男厕位总数增加到24个,男女厕位比例为1∶1,基本参数为:男厕位24个(大便器4个,小便器20个),女厕位24个,其中无障碍厕所2个,大便厕位尺寸900 mm×1 500 mm,无障碍厕所面积5 m2(2.0 m×2.5 m),平均每个厕位占地面积3.3 m2,平均每个大便厕位占地面积为5.7 m2。通过比较发现,当男厕所间面积减少后,只要布置合理,不会使男厕位的总数量减少。

图4显示:在室内净宽度分别为3.7 m和3.4 m的小面积厕所(20 m2左右)内,如何在满足设计标准各项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厕位的合理布置。该设计使靠门的男女2个侧位的侧面板,从地面一直做到屋顶,以达到半屏蔽设计的要求。厕内通道宽度600 mm,图4中a、b厕位尺寸分别为900 mm×1 200 mm和880 mm×1 100 mm,能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该平面布置只适用于小面积厕所的改建,不建议在新建建筑中采用。在具体设计时还要考虑厕位隔板的安装和上下水的布置。

5 公共厕所的防臭技术

5.1 臭度标准及其测定方法

5.1.1 臭度的测定方法

粪便中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氢和氨,其感觉阈值分别为0.000 7 mg/m3和1.14 mg/m3。恶臭强度的评价一般有定性法和定量法。

定性法一般将臭度分为6级:0(无臭);1(勉强嗅出臭味(感觉阈值));2(刚能辨别出恶臭的特征气味);3(明显感觉);4(强烈感觉);5(无法忍受)。这种测评方法具有实施简便、反映直观等优点,但具有准确性较差、主观性强等缺点。

定量法是采用GB/T 14675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将待测臭气按照10倍的等比级数进行一系列的稀释,同时由若干个合格的人员对每个稀释等级进行嗅觉测试,直到闻不出味为止。稀释的总次数越多,表示这种气体的臭味越强。最后一个等比级数的数值(总稀释次数),就是计算臭气强度的主要依据。

5.1.2 臭度的有关标准

GB/T 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规定了各类公共厕所对臭味强度、氨和硫化氢的浓度要求,具体标准见表2。

5.2 厕所内臭味的来源

1)每个厕位在使用时,大小便器中存留的粪便和尿液会产生臭味,若不及时冲洗,并把厕位的空气抽走,臭味将向其他区域扩散。

表2 GB/T 17217臭味强度和臭味物质浓度要求

2)贮粪池的粪便发酵产生的恶臭气体,通过厕所内地下排水管道,由地漏、沟槽和其他未进行密封或密封失效的设施进入厕所。

3)其他来源,如废物箱内污染物、地面遗撒的尿液等。

5.3 设计中防止厕所臭味产生的方法

1)设计时选用防臭效果好的前冲式蹲便器。应选用存水口面积较大、存水量较多,能一次性在水中贮存较多的排出粪便的蹲便器。

2)引风排气,合理布置气流的通道,增设机械通风,增加换气频率;提高厕所内的净高,加设天窗,增加厕所内的总气体容量。

3)防止水封破坏。水封是设在卫生器具排水口下,用来抵抗排水管内气压的变化,以防止排水管系统中气体窜入室内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水柱,通常用存水弯来实施。由于,动态(卫生设备在瞬时大量排水的情况下引起管道内气压波动)和静态(自然蒸发和毛细作用)的原因,水封容易受到破坏。按规定水封高度一般应为50~100 mm。厕所内最易被破坏的水封是地漏。由于地漏的水封的水量少,水封高度小(一般为10~20 mm),管径小,使用的频率低,动态和静态的原因都能极快地(有时只有几分钟)破坏水封,使整个排水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使有毒有害的气体很快进入室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要把地漏的水封问题作为厕所防臭的关键来考虑。

防止地漏水封破坏的方法:①选用多功能的地漏机构,有弹簧的、翻板的多种形式和产品。使用能向下出水,不能向上出气的地漏。并加强使用上的管理,防止失效,及时排除故障或更换。②厕所地面不设地漏。补充的方法是蹲便器的台面与地面相平,地面的冲涮水可由便器排入下水管道。三类厕所可将地面水通过地面坡度直接引入通槽小便池内。但小便槽排水口必须设防臭气的大口径地漏或返水弯。③设计时可将地漏作为一个独立的排水单元进行设计,做一个集中的有较高水封高度返水弯,再与主排水管道连接。

4)防止贮粪池气体进入厕所地下排水管道。厕所内的最大臭源来自贮粪池,应做好贮粪池与排水主管道间的隔臭设施。

可以采用的隔臭方法:①在贮粪池内加设隔臭设施,如在贮粪池内加设水封立柱、隔臭弯头,以及在贮粪池进水口加设隔臭弯头。②贮粪池与厕所主排水管之间加设隔臭井和U形返水弯。③贮粪池臭气引出处理技术。一般采用由贮粪池引出排气管向高空排放的方式处理。有条件的场合可通过在屋顶上加设生物除臭罐(罐内加堆肥产品)等方式处理。

6 公共厕所的节水技术

公厕用水主要是冲便和洗手用水。应尽量采用先进、可靠、使用方便的节水卫生设备。宜采用喷射(或旋涡)虹吸式坐便器。应使用便器每次用水量不大于6 L的冲水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生物处理或化学处理污水。

洗手用水节水方法:①应在公厕内禁用搬把式和旋转式开闭的水龙头。②宜采用延迟关闭式和脚踏式水龙头。③最好使用红外感应式水龙头。④如使用国外一种较普遍使用的洗手用水节水装置。该装置水箱顶盖做成一个洗手的小水盆,当冲便后,自动补水先通过放水管与水箱顶部的金属水管相接,自动流出洗手用水,如图5所示。

7 结束语

公共厕所设计是公共厕所各部分功能在图纸上的直接描述,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应从公共厕所各功能区的构成、屏蔽设计、男女厕所间比例设计、平面空间尺寸、防臭技术和节水技术等6个方面,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密集有序地布置使用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Main Points of Toilet Design

Yu Xidi1,Guo Tiantian2
(1.Beijing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Desig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28;2.Knowlt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 OH 43210)

According to CJJ 14—2005,six main points of toilet design were analyzed,including constitution of functional area,shielding design,proportion design of men’s room and women’s room,design dimension of flat space,deodorizat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And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ideas were proposed.

toilet;functional area;shield;flat space;deodorization;water conservation

TU993

A

1005-8206(2012) 04-0061-04

2012-06-27

俞锡弟(1941—),原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总工,CJJ 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的主编。

(责任编辑:刘冬梅)

猜你喜欢
厕位公共厕所水封
农村公共厕所如厕舒适度调查分析
局部硫化技术在三峡水利枢纽深孔弧门水封更换中的应用
从上海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说起
上海虹桥站内启用智能厕所
干熄焦水封槽结构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
互联网改变厕所
火炬设施水封罐设计
住建部:男女厕位比例2∶3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2号深孔泄洪洞链轮闸门水封型式设计研究
二合一公共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