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政策的演进及其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2012-12-14 04:06王欣雨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贸易

【摘 要】 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近年来,中日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产业因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纵观以往几十年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其独特的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如果中日两国巩固现有的传统贸易并积极开拓高附加值的商品贸易,则两国间贸易结构将逐步得到调整和升级。文章通过对日本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的演进分析,提出当前我国对日贸易的定位。

【关键词】 产业政策中日贸易产业转移对策

1.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历史

1.1战后产业复兴时期(1945~1960)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体系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原有工业固定资产破坏严重;原材料及粮食进口的渠道被切断;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很高;社会再生产秩序混乱。因此,当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和稳定经济秩序。这一阶段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很弹性的,能够迅速及时地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调整。

1.2高速增长时期(20世纪60年代)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从经济实力来看,已跻身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大国行列;从技术水平看,重要产业的生产技术已经赶上和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从工业化发展来看,真正实现了重、化学工业化;从对外经济关系看,出现了出口额的大幅增加和经常性的贸易顺差。在这一时期,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

1.3产业调整转型时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迅速提升。但进入70年代,日本的经济遇到国内外诸多挑战。在国内外的压力下,日本及时地调整了产业政策的方向,首先,加大节能技术和高技术开发,发展节能产业,其次,加快“高加工度化”和“知识集约化”。1970年公布的《70年代的通商产业政策》提出,产业结构将从以资本密集程度高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转向以知识密集程度高的加工装配工业为中心的结构转移;1975年公布的《产业结构长期展望》进一步增加了尖端技术开支政策;1980年公布的《80年代的通商產业政策》提出,建立以尖端技术领域为中心的产业结构。

1.4经济全球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从注重国外技术的引进吸收转变为向创造性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迈进。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单一增长为目标向以“生活大国”为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在泡沫经济之后,提出《新技术立国》和《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并制定了“以科学领先,技术救国”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知识密集型产业。政策要点中提出的低碳技术发展及技术创新政策等,对我国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日本历次产业政策调整对中日贸易的影响

产业结构决定进出口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延伸和反映。一国进出口商品的变化反映了该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出口商品结构中,食品、初级产品以及纺织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以及金属制品的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农业向制造业的转变和制造业内部的转变。同时,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会引发对特定商品的进口需求,从而影响进口商品结构。就日本而言,产业的这种决定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支柱产业的转换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另一方面,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使得产业发展对进口原料、燃料的引发需求更为明显。

2.1日本对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体现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日本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转移的现象。中日邦交正常化时,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已得到飞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重化学工业化特征。在日本对华出口中,工业制成品占了很大比重。随着日本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投入的加大,电器制品及零件的对华出口逐步增加,同比增长加快;对华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也有了新的发展,日本在中国技术引进国别中,始终居前4位。日本对华出口结构的上述变化与其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分不开的。随着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口商品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的重化学工业化是以钢铁等金属原料和以石油等矿物性燃料的大量进口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石油危机后,对石油的进口需求急剧增加;同时,由于原材料型产业的衰落,铁砂等金属原料的进口比重逐渐下降。随着日本由重化学工业化向高度知识密集化转变,由加工型贸易体制向经济成熟条件下的贸易体制转变,对进口原料和燃料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其进口商品中,矿物型燃料的比重随之逐步下降,进口商品也转向工业制成品。

2.2日本对外投资成为影响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新生变量

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日本加速制造业的海外转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加快了对东亚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步伐。据统计,1995年日本民用电子、电器产业在海外拥有据点311个,比1985年增加了173个,其中设在中国的据点由4个增加到39个。一般而言,对于东道国来说,直接投资对贸易会先后出现进口诱发效应、进口替代效应、出口诱发效应和返销效应。从近年日本对华投资急增、中国对日贸易大进大出和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迅速提高等情况来看,日资企业对于中国进口出口的替代和诱发的效应是相当明显的。

2.3中国积极应对日本震后的产业转移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两个从前鲜为人知的事实也浮出水面。一个是“失落的王国”,即本次重灾区的日本东北部地区,作为全球高端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是全球半导体,汽车主要零部件和电机零部件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地区。第二个是“沉默的王者”,虽然长期萎靡不振的经济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舞台上的活跃程度,但实际上日本仍然牢牢地掌握控制着全球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左右着关键零部件的全球供应网。中国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该如何把握这次机遇?应该有的放矢地争取日本东北灾区企业将高端制造转移到中国来。首先要对有“制造业王国”之称的日本东北地震灾区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在掌握日本东北灾区产业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对应该争取当地哪一部分的产业转移到中国来,以及如何争取他们把产业转移过来准备一套解决方案。中国与过去相比已经积累起较为雄厚的资金能力,同时,中国还是日本产业在海外最大的市场,这也是一种优势,中国要利用市场的优势给日本产业界压力,促使它把高端制造转移到中国来。

对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我国来说,“十二五”时期将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期,日本2010年经济产业政策重点中透露的诸多重要信息,对我国制订“十二五”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技术发展规划均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成.日本2010年经济产业政策重点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6):77-79.

[2]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强永昌..战后日本贸易发展的政策与制定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 Dominick Salvatore.国际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5] 陈淮.日本产业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经济研究所.日本概览[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作者简介:王欣雨(1990-),女,汉族,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贸易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制造,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贸易统计
争议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贸易统计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