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切除痛风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2012-12-17 05:30王德军董清平指导
中医药信息 2012年2期
关键词:压痛针刀血尿酸

王德军,董清平(指导)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痛风石是痛风的继发的特征性损伤,为尿酸盐沉积于各种组织中引起的反应。痛风石生长在痛风患者的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而出现临床症状,其发病率占痛风患者的20%~30%,痛风石的发生与病程的长短和血尿酸浓度的高低呈正相关性。病程低于5年,血尿酸测定(476umol/L的患者,发生痛风石的几率较小,病程10年以上,血尿酸测定长期)540umol/L的患者,有50%的患者发生痛风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刀方法切除痛风石疗法)和对照组(口服中药痛风婷胶囊)。治疗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为58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是9年,平均病程为7.82年。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47岁;病程最短7年,最长是10年,平均病程为8.4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障碍、关节体征总积分、血尿酸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影响两组患者的转归因素处于较均衡状态,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长期处于高尿酸血症状态,可有痛风家族史。2)痛风伴有痛风石病史,单个跖趾关节痛风石居多,多个关节痛风石较少。3)以第一跖趾关节痛风石为多见,继则其他跖趾关节、趾(指)骨间关节也可见痛风石。受累关节肿胀,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病情较重者可见有关节变形、窦道、结痂、甚至皮肤缺损。4)检查血生化指标,血尿酸值较高。5)X线摄片检查:可见有软组织肿胀、或软骨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圆形缺损。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1)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正确认识本病,配合治疗;2)限制嘌呤摄入量,完全禁止食用动物内脏(肝、肾、脑)、牛羊肉、沙丁鱼、啤酒类等,限制食用鱼类、禽类、豆类;植物中如:全麦、带皮谷物、菠菜等应略加限制。

2.2 治疗组 采用针刀进行治疗(标准编号:Q/320503 XH001-1999,苏药器监(准)字99第204116号,苏州明仁器械)。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确定患者痛风石部位、常规术区碘伏消毒、铺无菌敷料。2)根据痛风石的生长部位,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3)然后应用针刀切开皮肤、皮肤下组织,皮肤切口的大小应根据痛风石的大小而定,到达痛风石的部位后、应用自制刮匙刮除痛风石,痛风石是完整孤立的肿块,无完整的包膜,如同过期的牙膏,沉积于软组织、神经、肌腱、关节处,应注意痛风石周围的神经、血管、肌腱等,防止发生损伤。4)痛风石容易溶于生理盐水,应用其反复冲洗,局部包扎。5)切出的痛风石送病理科进行病理检查。6)对较大的痛风石切除后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是否缝合皮肤切口,同时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

2.3 对照组

口服痛风婷胶囊。由黄精、淫羊藿、茯苓、黄柏、丹参等组成,每粒含生药0.50g。每次3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28天。

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及关节体征总积分、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后第1、2、4周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及关节体征总积分、血尿酸的变化情况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都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构成比应用卡方检验,两组均数的比较应用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局部关节体征评分的比较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 2.54 ±1.082.45 ±1.02*1.03 ±0.82*0.48 ±0.87*对照组30 2.31 ±0.912.07 ±0.98 1.31 ±0.96 0.92 ±0.72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评分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治疗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 1.73 ±0.981.54 ±1.02*0.71 ±0.82*0.48 ±0.71*对照组30 1.69 ±0.781.21 ±0.98 1.03 ±0.96 0.73 ±0.62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红肿评分的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红肿评分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红肿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治疗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 1.44 ±1.060.76 ±1.02*0.51 ±0.82*0.28 ±0.59*对照组30 1.48 ±1.041.10 ±0.98 0.80 ±0.96 0.48 ±0.57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的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的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治疗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 1.60 ±1.010.76 ±1.02*0.64 ±0.82*0.40 ±0.60*对照组30 1.37 ±0.871.04 ±0.98 0.80 ±0.96 0.66 ±0.54

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体征总积分的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体征总积分的比较(±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关节体征总积分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 7.51 ±3.99 1.68 ±2.44*30 7.06 ±3.31 2.84 ±2.02对照组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全身指标的比较 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的比较(umol/L,±s)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BUA)的比较(umol/L,±s)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治疗相比,*P<0.05。

组别 n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治疗组 30581.93 ±57.14440.67 ±34.68*400.61 ±17.67*384.61 ±22.67*对照组 30560.72 ±49.41533.15 ±36.82502.44 ±24.55467.59 ±26.71

3.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 见表7。

表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n(%)]

3.4 痛风石的病理检查

痛风石的病理检查可见有炎性细胞、巨核细胞、尿酸盐针状结晶、尿酸盐树状结构等。见图1。

图1 痛风石病理检查图

4 讨论

正常人体内的尿酸,每天生成和排出量大致相等。无痛风石的痛风患者,尿酸均以速溶性有害尿酸盐的形式存在。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速溶性尿酸盐仅占体内尿酸盐的极小部分存在,而大量的速溶性尿酸盐逐渐转化为慢溶性尿酸盐,浸入到各种组织中以痛风石形式存在,这种慢溶性尿酸盐高达速溶性尿酸盐的数百倍乃至数千倍,如不切除取出痛风石,仅仅依靠自身的代谢,是不可能排除掉的,使痛风难以治愈[1]。应用针刀切除痛风患者的痛风石是一种微创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行之有效,治疗费用较低,易于患者接受,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便于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针刀切除痛风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后,关节疼痛及压痛;关节红肿及关节活动障碍;血尿酸指标明显降低,能够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改善关节功能,避免关节损伤加重,防止出现关节残废,治疗后总体疗效优于应用痛风婷胶囊口服治疗。

[1] 孙贵才,谢晶日,吴洪亮,等.中药联合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持续性痛风性关节炎[J].中医药学报,2011,39(5):108-109.

猜你喜欢
压痛针刀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