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城:微缩的百年风情

2012-12-23 06:19韩西芹刘汪洋
今日重庆 2012年7期
关键词:戏院国泰风情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图/本刊记者 刘汪洋

影视城:微缩的百年风情

Movie and TV City: A Miniature of One Hundred-Year Style

□文/本刊记者 韩西芹 图/本刊记者 刘汪洋

两江国际影视城是重庆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2011 年开工建设,开发周期为5-8年。其中占地1平方公里的影视基地,复建5万-10 万平方米民国陪都风格标志性建筑群,是目前国内拍摄民国题材、巴渝风情的最大影视基地。

两江国际影视城,位于重庆龙兴古镇的腹地,一个隽永而清秀的地方。

沿着弯曲的山路,绕过一片起伏的山峦,隔着薄薄云雾,一排排的青砖瓦房跃入眼帘。略显灰黯的建筑,仿佛经历了上百年岁月的洗礼,在阳光下散发着幽深的气息。旁边,清澈的高洞河蜿蜒而去。

刚竣工的影视城风情民国街,这里还寂静少人。一条古香古色的老街,长300米,宽150米,窄的只有几米。小巷弯曲,店铺栉比,那些飞翘的屋檐,那些雕花的窗棂,那些残旧的垣墙,力图为人们还原出一百年前旧重庆的生活场景,以及蕴藏的历史与人文。

“民国街”,正如它的名字,真实地还原了民国时期重庆上半城66 栋建筑。不同风格的住宅和建筑,外观按照历史照片原貌1:1比例复建,带着岁月雕琢的灰白,展示着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和韵味。

徜徉在大街,这里就像一个老城区,老街、老巷、老房子,间杂着民宅、茶馆、客栈、药房、当铺。街墙上张贴着旧月历、海报,房顶上吊着锈迹斑斑的铁艺灯,那些熟悉的巷名、门牌让人恍惚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老重庆传统市井生活。王记钟表店、宝成华记银楼、五洲大药房、美华服装成衣行、荣典堂、康和旅馆……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商号俯首即拾,无处不显现着一种苍老。随意从一小巷走进,漆痕斑驳的窗门和梁柱,敞亮的房间,可以想象出当年院中人家其乐融融的景象,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新华日报”营业部复制如真

商铺林立

〉“国泰戏院”霓虹灯招牌

〉广告招贴

与巴渝建筑相辉映的,是矗立其中的精美小洋楼。1891 年重庆开埠,随后几十年间,多个国家在这里修建兵营、使领馆、金融机构等,留下大量的历史遗迹。民国街上,就复原了这一时期的殖民式建筑。譬如重庆银行、交通银行、白玫瑰西菜、百代公司、瑞盛洋货、大都会餐厅,它们多为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建筑,青白相间的外墙,有廊柱花窗。混迹在重庆朴实简陋的民房中,为这一带建筑增添了异国情调。

远处望去,最夺人眼球的是消失已久的国泰戏院。在上个世纪30 年代,它位踞重庆解放碑柴家巷口,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很多人只能在老照片里一睹它的风采,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西式建材,雍容不凡的轮廓,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招牌在楼顶上,醒目、招摇。当年,戏院白天放电影,夜晚上演话剧,许多重庆市民慕名前来追捧。抗战期间,郭沫若在重庆创作的历史剧《屈原》,由“中华剧艺社”在国泰戏院公演,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人人奔走相告。如今,复建的戏院完整保存着以前的样子,时光似乎在这里定格。据说,今后这里仍将作为电影院和剧场使用,一部分作为影视博物馆,

〉巴渝风格建筑

〉“吃”“玩”皆有去处

国泰戏院对面则是抗战时期的重要遗址—《新华日报》营业部,这是一份在抗日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红色媒体。遥想当年,在那段漫长的艰苦岁月,它完成了唤起民众、鼓舞斗志的使命。如今岿然矗立那里,抚摸一砖一门,都能勾起对那段逝去历史的重温。

2012 年3月,影视城迎来了著名导演冯小刚的抗战新片《1942 》的拍摄,由于该片多场主景涉及重庆抗战史,拍摄时,民国街变成了硝烟纷飞的战场,再现了70 年前发生在重庆的战争故事。有消息传来,影片杀青后,将于今年十月公映,首映式就在民国街上的国泰戏院里,以此向这座曾经用鲜血捍卫过的城市致敬。

作为目前国内拍摄民国题材的新锐实体影视基地,两江国际影视城完成了一期项目“民国街”,二期建设即将动工,重现民国历史上这座长江上游重镇的往昔盛景。朝天门、抗战胜利纪功碑、民国政府大楼、罗斯福图书馆等富有历史厚重感的老重庆地标都将一一展现。

猜你喜欢
戏院国泰风情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国泰基金旗下多只基金近六个月涨幅超10%
神秘撩人的东方风情
沙滩风情
唐时风情诗为伴
利物浦风情
论故乡·026
论故乡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