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问题

2012-12-28 12:26邵淑娥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8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核算资产

邵淑娥

(大连金州新区机关事业单位经费核算中心,辽宁 大连 116600)

1 概述

2005年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还是6万亿,而到了2011年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2万亿。随着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掌握程度的提高,对其收入管理也将更规范,纳入预算管理,将遏制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发放福利等扰乱收入分配秩序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通过出售、出租、出借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收益,而这部分收益多年来被各单位自收自支,并未列入预算。在基层县市行政事业部门,坐收坐支现象也非常普遍。

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实现财政资金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2 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问题

2.1 资产管理登记不完善,权责不清

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资产登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通过详细记录资产的库存数量和调拨往来的信息,一方面为领导掌握资产库存情况和添置新资产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登记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起到很大的作用。过去,有许多资产,大家对其只留有模糊的“印象”,但却不知其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对公有财产漠不关心。管理不善,责任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常出现无人看管,无人负责,重复购买的现象,造成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为了改变资产管理混乱无序的局面,提高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确保资产不流失,建立了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并明确由专人兼管资产登记管理工作。

2.2 管理核算制度不规范

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很繁琐的,这项工作面对的是种类数量多、年久陈旧老化的国有资产,小则几百元,大则十几万元,要把庞大的资产有序地重新登记起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把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搞好,首先设计了一个资产统计表格,格式内容包括: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金额、购置日期等。发给各处室,然后根据所填数据,再到各处室实地清点,错报更正,漏报补上。通过上下核对,确保了统计数据准确。同时,要把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处室责任人,把各处室、资产统计表每年装订成册,并附上资产统计说明,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3 资产信息登记不完善

要准确无误地掌握各种资产的数量、好坏程度、使用时间长短,都能通过资产统计表反映出来。如:资产名称、品牌、型号、产地、购价、购置日期等,并按处室、或个人分别设户,然后由个人签名,以示管理责任人。对应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写好报废清单上报,新购置的资产要及时进行登记,资产购进的报销发票由资产管理员登记后才能报销。由于每年都有新增的资产和报废的资产,因此,每年年底需到各处室进行清点核对,再从新更换一次资产登记统计表。这样既保证了资产登记准确无误,又能使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了一个比较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对国有资产起到了监督作用。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的相应措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且长期需要坚持的工作,提要切实高了职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心,也明显提高了大家对国有资产的爱护意识。给领导和财务部门提供了准确、真实、完整、可靠的国有资产数据资料。总之要完善资产管理规章,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巩固资产清查成果,为部门预算编审提供基础数据。抓好单位财务管理,是做好部门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必须加强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做好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把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单位资产管理,完善购置、使用、处置程序,为资产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基础。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资产登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3.1 严把购置审批关,优化资产配置。

对固定资产购置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单位新增固定资产,必须严格按政府采购法和相关规定程序办理。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该区规定,区直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对经批准配置资产须纳入政府采购,并在购入7日内完成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和入帐工作。由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3.2 健全资产核算制度,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按照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原则,在进行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的同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台账。对账实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经审批后进行账务调整。范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健全资产核算制度。该区要求区直各单位在每年末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调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卡片台帐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账实、账账相符;确定具体人员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办清交接手续。

3.3 严把资产处置关,完善资产收入管理。

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实行严格的报批制度。单位处置固定资产,不论处置资产的种类、价值和处置方式如何,都必须向财政部门申报,并提交相关资料,经实地调查核实下达批复后,方可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强化固定资产收入管理,有效规范收入分配。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收入包括固定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收入、利用固定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以及利用固定资产从事其它形式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4 严把监督检查关,明确资产管理责任。

严格固定资产处置管理,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固定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核销等,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充分发挥系统平台的作用,对单位资产实现动态监管。

目前财政部门要求各部门在前一年度做好新增固定资产、设备的预算,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都需得到财政部门审核和备案。审计署则建议组建行政事业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明确资产收益征管办公室职能。

行政单位经营性资产整合运作改革实行“三个不变”的原则,即:维持原单位既得利益不变;维持原单位管理体制不变;职工工资、福利维持原单位待遇不变。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抓手,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监管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1]曹颖萍.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J].中国林业经济,2009(04).

[2]孙桂芬.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2).

[3]周贤元.浅谈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24).

[4]柳岚,戴菁.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核算资产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