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到“手动”的华丽转身

2012-12-29 16:07胡锡晟
科学24小时 2012年6期
关键词:航天事业交会天宫

□胡锡晟

“自动”到“手动”的华丽转身

□胡锡晟

对于“自动”、“手动”这两个概念,按照常规思维模式来理解,“自动”意味着更加先进或科学,“手动”意味着稍逊一筹。可事实未必如此,“手动”未必比“自动”更加落后或不科学。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手动”的背后蕴含着更多的科技进步和更丰富的技巧。比如,“神九”与“天宫一号”空间交会对接,就是实现从“自动”到“手动”的华丽转身和伟大跨越,其难度更高,挑战更大。

2011年11月,“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再一次实现历史性飞跃。其重大意义在于:“神八”与“天宫一号”的精准成功交会对接为日后我国空间站的美好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究其细节,“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自动交会对接,离不开先进的测控系统支撑:测控站、飞控中心、远洋测量船、国际联网合作站、中继卫星组成了陆海天基“三位一体”的载人航天测控网。

然而,回顾人类的航天史,即使人类拥有了先进的测控系统,也并不能保证飞行器的交会对接百分之百的成功。无论美国还是前苏联,在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进行实际空间交会对接操作上都经历了多次失败。美国的双子星3、4、5号交会对接实验都以失败告终;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在使用中仍然频频出现对接失败;即使到了“和平号”时代,还出现了“进步号”货运飞船对接失败且撞伤“和平号”空间站的事故。面对航天史上多次历史教训,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如何才能确保我国研制的飞行器在太空中顺利交会对接,把风险降到最低?毫无疑问,“手动”成为了一个重要保障。不可否认,“手动”操控也不能保证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万无一失,但可以肯定的是将会大大降低我国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的风险。

从飞行器交会对接的整个操作技术过程来看,在“自动”交会对接失灵的情况下,航天员的“手动”操控显得非常关键。可以说,“手动”操控对“自动”操控而言,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因而,对于人类航天史而言,只有实现有人参与的手控交会对接技术,才能称之为比较好地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人类航天事业才能抒写新的篇章。就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而言,实现从“自动”到“手动”转变,将为日后建立空间站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保障。

从“自动”到“手动”的转变,对航天员自身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航天员自身而言,也将实现华丽转身,经历一次新的“蜕变”和升华。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中,对航天员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心理素质等要求非常高,很考验航天员的耐力。在此次交会对接的过程中,航天员需精细观察,根据各种数据,做出各种科学合理的判断,才能完成交会对接。因而,这对于航天员将是个极大的考验,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才能确保未来我国航天事业的再一次超越。

猜你喜欢
航天事业交会天宫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一雄科技携新品“车匠C60”亮相汽交会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孙家栋
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
——孙家栋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立方体星交会对接和空间飞行演示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辉煌六十载业绩耀千秋--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