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使命——照相侦察卫星

2012-12-29 20:10刘进军
科学24小时 2012年5期
关键词:返回舱分辨率苏联

□刘进军

第六使命
——照相侦察卫星

□刘进军

照相侦察卫星不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就是成为战争贩子。它应用人类最先进、最领先的技术,却每时每刻忙于偷窥和算计的小人行为……

1990年初,美国的间谍卫星天天徘徊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拍摄正在兴建的一座神秘工厂。卫星判图专家认为,这是一座化学武器工厂。闻悉此事,许多国家纷纷予以谴责,但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却否认此事,声称:“这是家普通的制药厂。难道我们制造点驱虫药你们就感到难受,你们是否就是蛔虫?”

不久,这家工厂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为此,卡扎菲暴跳如雷,随即发表声明痛骂美国间谍卫星和纵火间谍的破坏活动。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第一个发现卡扎菲的化学武器工厂?美国国家侦察局的官员大笑后赶紧捂着嘴说:“‘锁眼’。”

“锁眼”照相侦察卫星有那么厉害吗?美国国家侦察局的官员很夸张地说:“当你回到家关上房门的时候,这个卫星可以通过大门的锁眼,看到屋内的一切。”从此,“锁眼”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来。

照相侦察卫星是一种利用光电遥感器对地面摄影,获取军事情报信息的侦察卫星。根据不同侦察用途和卫星类型,照相侦察卫星可以装载可见光相机、红外相机、电视摄像机、成像雷达、扫描仪、地形照相机、全景相机、多光谱或超光谱相机等遥感器。遥感器把目标信息记录在胶片或星载记录器中,后由地面回收图片或无线电传输的图像信息,经地面图片中心加工处理后,专业判图人员可通过

判读和识别目标的信息和特征,确定侦察目标的精确地理位置。

扣人心弦的影像之战

根据信息传送到地面的方式不同,照相侦察卫星可分为返回型照相侦察卫星和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早期的照相侦察卫星都是返回型照相侦察卫星,又称为胶卷返回型照相侦察卫星。

1960年代,美国对卫星的概念还不十分了解,卫星通信技术十分原始,要在太空进行侦察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怎么样尽快得到侦察情报呢?美国卫星专家后来设想了两种回收方案:返回舱回收和图像传输回收。这与前苏联当时的做法不谋而合。

卫星拍摄侦察完毕后,卫星的返回舱带着胶卷重新回到地球。前苏联的回收方法是返回舱降落到本土拜科努尔附近,由地面部队回收。美国的回收方法更惊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空中搜救,由美国空军派出专门的飞机,等候在降落区域,等待返回舱的归来。几架“C-119”运输机装备了专门的搜救设备,在半空中用钩子勾住返回舱的降落伞,或用大网在半空将返回舱一网打尽。还有一种是海上搜救,如果返回舱溅落在海面上,美国海军舰艇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捞,避免其下沉。

美军搜索部队为了回收胶卷经常发生莫名其妙的事情。有时卫星压根儿没有将返回舱抛下,有时则是空军飞机根本搜寻不到返回舱。最可悲的是海军舰艇在降落区域看见了返回舱溅落,但来不及打捞它便沉入海底了。

美苏之间的冷战常与卫星谍战紧密相连。当年,美军在太平洋海域回收返回舱时,前苏联海军的潜艇便早已等候在那里。美军搜救部队在前苏联海军潜艇的监视下回收返回舱。从此,美军舰艇与前苏联海军经常剑拔弩张,进入一触即发的准战争状态。所以,每当卫星返回舱即将重返大气层降落的时候,美国搜索部队便如临大敌。

无处遁形的超级秘密

198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研发了光电传输照片的方法。光电传输又被称为数字图像传输。卫星拍摄了感光胶片,在卫星上进行电子图片扫描,然后通过数据信号传输到地面站,再合成照片。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早期卫星技术不发达,似乎难度很大,无法采集很多照片,而且卫星不一定每天路过地面站上空,无法及时传输。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逐渐发展成为高分辨率的图像传输型的侦察卫星。但基于当时的技术局限,片子大部分还是黑白片,只有少数实验任务拍摄的是红外和彩色胶片。

后来,先进的光电传输型侦察卫星诞生了。它拍摄的影像可直接或通过跟踪与数据中继通信卫星实时传输到地面判图中心和指挥中心。光电传输型侦察卫星可将侦察到的兵力调动、导弹核潜艇航向等资料立即报告地面。图像传输型照相侦察卫星通常采用电视摄像机、多光谱照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等侦察仪器,直接将画面传输到司令部甚至单兵携带的数据终端上。如果一架美国战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甚至一架“全球鹰”无人机悄无声息地侦察,或一艘核动力潜艇悄悄潜航,卫星不到一分钟便能发现、计算航线并报警。

根据获取图像信息的遥感器不同,照相侦察卫星可分为光学型和雷达型两种。早在1960年代,美国早期的光学照相侦察卫星就开始侦察中国。1964年上半年,美国当局已经确信中国正在积极研制核武器,并将很快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工作。1964年9月29日,美国国务卿拉斯克突然宣布:“中国已经做好了试爆首颗原子弹的准备,不久即将举行试爆……”

果然,在拉斯克预言半个多月后的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了。为了侦察中国试爆原子弹的情况,美国国家侦察局动用了十多颗“策略号”卫星、多颗“日冕号”侦察卫星。美国侦察卫星获得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准备经过、爆炸实况和试爆结果。拉斯克耸耸肩,鼻子一哼:“嗯哼,一颗小原子弹”。美国总统约翰逊对此却评价道:“这是自由世界最为黑暗,也最具战略影响的一天。”

冷战时期,为了吓唬前苏联,美国甚至公布了一张照片:画面显示一个前苏联海军士兵正在阅读一份报纸,“真理报”的字样赫然在目,连地面甲板车上的螺钉也清晰可辨。当时,前苏联最先进的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为0.2米。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照相侦察卫星采用凝视成像技术,地面分辨率高达0.1米,号称“极限摄像”。由此可知,前苏联侦察卫星的分辨率远不如美国。

太空间谍的火眼金睛

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特别是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卫星有独特的穿透侦察能力,可进行夜间和全天候侦察。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的眼里,自以为深藏地下的神秘要塞、地下城堡及秘密武器,都将像玻璃缸中的金鱼一样一览无遗。“自由伊拉克”战争前,萨达姆自知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就将大量飞机坦克埋藏起来,他满以为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谁知被美军照相侦察卫星的雷达清查得一个不漏,战后被当作战利品照单全收,无一遗漏。

根据侦察任务不同,照相侦察卫星可分为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和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普查型照相侦察卫星一般运行在较高的太空,站得高、看得远,居高临下,视野广阔,能够侦察上百万平方千米的面积。

“天顶”(又名“泽尼特”)卫星是前苏联最早的照相侦察卫星。它属于低分辨率、普查任务、胶卷返回型的照相侦察卫星。“天顶”卫星是前苏联1961年至1994年发射系列卫星的总称。为了掩盖真实的性质,所有“天顶”卫星都冠以“宇宙”系列名称。在过去的33年间,有超过500多颗“天顶”卫星发射升空,成为航天史上数量最多的卫星类型。它的照相机的安排各不相同,大多数卫星装载了4台摄像机,焦距分别为1000毫米和200毫米。

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在低轨道飞行,图像分辨率高,能够侦察到地面几千以至几万千米的面积。有时为了获取更高的地面分辨率,这种卫星有一个绝招:机动变轨。它会降至150千米的飞行极限。详查型照相侦察卫星对卫星姿态的控制精度和稳定度要求高,一不小心就会被地球引力吸引而坠落。

前苏联的“琥珀号”照相侦察卫星属于高分辨率详查型卫星,被前苏联国防部称之为“彗星”。卫星重6.6吨,运行在220千米的近圆形轨道上,地面分辨率为0.75米,设计寿命为45天。卫星装载了空间定位系统的地形照相机和高分辨率摄像机,目的是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地图。空间定位系统包括两台卫星定位相机、激光测高仪、导航传感器和同步设备。卫星能够描绘地球上任何地区的地形图和专题地图。卫星影片拍摄的总面积约为1050万平方千米。

照相侦察卫星通常采用太阳同步低地球轨道,以大约每秒7.8千米的速度围绕地球飞行。以此速度测算,90分钟到100多分钟便可围绕地球一圈。如果多颗照相侦察卫星组成星座,几乎可以无缝隙地同时看遍全球。

照相侦察卫星的显著特点是机动变轨能力强,可随时变轨奔赴敏感地区。苏俄详查侦察卫星的缺点很明显,由于低轨道飞行阻力大、变轨频繁,消耗燃料较多,所以工作寿命很短,一般只二、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为了保守秘密,俄罗斯侦察卫星在完成飞行任务后,均在轨道上以爆炸解体的方式结束飞行。

千里眼是人类的向往,也是人类的悲哀。照相侦察卫星与地球观测卫星运用同样的技术。地球观测卫星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地球因此而更美丽。照相侦察卫星应用人类最先进、最领先的技术,却每时每刻忙于偷窥和算计的小人行为。尽管有一些过时的照相侦察卫星也为民服务,但它们仍然是一种太空垃圾。

照相侦察卫星不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就是成为战争贩子。有史料为证:每当即将发生战争或战争期间,军事大国就会密集发射各种军事卫星。那种派遣几个美女或帅哥的特务迷城方式和飞机紧急起飞的侦察模式已经落后。美国70%的战略战术军事情报来自侦察卫星,重大、特别重大的战略情报来自侦察卫星的比例更高。

未来照相侦察卫星的主要发展趋势是:提高地面分辨率;组成星座协同工作,以提高时间分辨率,提高侦察图像幅宽;增强红外和多光谱或超光谱能力,增加移动目标指示能力;降低成本,增加使用寿命;提高卫星自卫生存能力。照相侦察卫星收集情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点,被誉为“太空千里眼”。美国国防部将照相侦察卫星的侦察任务称为第六使命。

猜你喜欢
返回舱分辨率苏联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监督图像超分辨率算法
“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原生VS最大那些混淆视听的“分辨率”概念
实践十号返回舱回家
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成功着陆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