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债务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

2013-01-03 09:51王之尧
长沙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变动借贷债务

何 南,王之尧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系,广东广州51052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家庭借贷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现象,是家庭与金融机构或者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消费融资活动。家庭债务主要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两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管制放松、金融工具创新等因素的驱动下,西方发达国家家庭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美英两国的家庭债务规模分别达到了133579亿美元和14517亿英镑的水平。自1997年金融机构正式开展个人(家庭)消费信贷业务以来,中国的家庭债务既包括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信贷,也包括各种民间借贷,由于微观数据的缺乏,我国目前还没有对家庭部门债务的全面正式的统计数据。本文采用金融部门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数据作为家庭债务的一个近似值。中国的家庭债务经历了一个迅速增长的阶段,从1997年的172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74277亿元,其中住房抵押贷款56852亿元,消费者信用为17425亿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债务积累起步晚,但增速迅猛。家庭借贷行为在助推家庭住房、汽车消费的同时,也给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隐忧。在我国当前房地产调控趋严与货币政策趋稳的背景下,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探讨我国家庭债务变动的各种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有利于合理控制我国家庭债务的规模,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一 相关文献回顾

现有研究中,国外学者对于家庭债务的研究大多建立在消费理论的基础上。Blanchard和Fisher认为收入、消费与储蓄之间的非一致性为借贷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1]。早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关注家庭跨期消费选择行为,Peart认为人(特别是贫困人口)是非理性的,人们仅将收入的很小一部分留作储蓄,大大增加了家庭借贷行为产生的可能性[2]。生命周期—收入假说的提出为理解家庭借贷行为提供了新思路,逐渐成为研究家庭借贷行为的基本框架。Attanasio强调了消费平滑动机在解释家庭借贷行为时的作用,理性消费决策者出于一生预期效用最大化考虑,会在生命周期内平滑其消费,这通常导致其在高收入时期保留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消耗储蓄的行为。这一观点隐含了家庭借贷在低收入时期补充或替代储蓄来平滑消费的重要作用[3]。

中国正规金融机构面向家庭放贷的时间不长,学者们针对家庭债务的研究才起步,关于家庭债务变动及其经济影响的许多问题还没有深入展开分析。早期多集中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银行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与消费信贷发展关系的考量,认为信用体制不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欠缺、市场主体未成熟等都是导致我国消费信贷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进一步指出利率、通货膨胀、房价、家庭资产与劳动参与等因素会从不同途径影响我国家庭债务的变动等。由于我国家庭债务的规模较小,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研究成果尚未形成体系。且因家计数据获取的限制,国内对于家庭债务决定因素的研究仍停留在宏观政策和基本经济面层面,且实证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我国家庭债务变动因素归结为一个由需求和供给两大力量共同作用的体系,进而探讨家庭债务变动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

二 中国家庭债务变动的特点

(一)中国家庭债务的总量变化趋势

中国家庭债务的主体由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构成。我国家庭债务从1997-2010年的变动情况如图1、图2所示。其中,1997-2004年,家庭债务及其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很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2.2%,8年间规模扩大了117倍,2000年更是高达286.1%。随着债务余额的增加,家庭债务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5-2006年呈小幅的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仅为9.7%,从2007年起,家庭债务的规模又开始迅速增长。截至2010年末,家庭债务总额达到74277亿元,是1997年的432倍。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为56852亿元,占全部家庭债务总额的76.5%,消费信用为17425亿元,占家庭债务总额的23.5%。

图1 1997-2010年中国家庭债务总额变动(亿元)

图2 中国家庭债务增长速度(%)

(二)中国家庭债务的结构变化趋势

1.家庭债务的内部结构变动。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家庭信贷体系,家庭借贷品种主要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贷款、小额短期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家居装修贷款、旅游度假消费贷款、医疗贷款、存单抵押贷款以及综合家庭债务等,基本涵盖了不同家庭的消费性借贷需求。在我国家庭债务的组成结构中,住房抵押贷款占据了家庭债务的绝大比例。从总体态势来看,2000-2010年间,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占家庭债务总额的比重基本上都在80%的水平上下浮动(见图3)。家庭债务的这一组成结构反映出我国家庭债务市场上以购置住房为主的需求偏好和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的供给不平衡状态。

2.家庭债务的地区结构变动。依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成熟程度,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这12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由图4可知,2006-2010年,四个区域的家庭债务总额均逐年增加,东部地区的家庭债务总量明显居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居后。可见,我国家庭债务的地区结构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家庭债务分布同经济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此外,我国家庭债务分布的城乡差异也很明显。商业银行面向家庭的消费信贷集中于城镇,民间借贷仍是农村家庭融资为主要方式。

图3 按用途分类的家庭债务构成

图4 家庭债务的地区结构(亿元)

(三)中国家庭债务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比率变动

1.家庭偿债比率的变动。尽管我国家庭债务从绝对数量上已形成巨大规模,但家庭债务的一些相对指标较之美英等发达国家仍然较低。从图5可以看出,中国的家庭偿债比率(家庭债务总额/居民总收入)经历了1997-2004年的高速增长,2005-2008年的平稳起伏,2009年起恢复增长态势,直至2010年达到最大值45.41%,而同年美国的该项比率为104.2%,2009年英国为102.6%。

图5 家庭偿债比率、家庭债务与GDP比率(%)

2.家庭债务占GDP比率的变动。家庭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变动趋势与家庭偿债比率的变动走向大致相同,只是相对平缓,2002年后基本保持在10%-20%的波动范围内,2010年达到最大值18.66%。这说明虽然我国家庭债务积累迅速,总量巨大,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家庭债务规模尚处在合理水平。

3.家庭债务占金融机构放贷总额的比重变化。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中国目前家庭债务积累水平尚未对银行系统的稳定构成明显威胁。从图6可知,提供给家庭的贷款数额占金融机构本外币全部贷款总额的比重逐年递增,从1997年的0.23%增长到2010年的14.75%,这既有顺应促消费政策而着力发展家庭债务的原因,也有借贷市场不断完善,家庭借贷品种不断丰富的原因。但金融机构提供给家庭的借贷仍不是其主要业务构成,家庭借贷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图6 家庭债务占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比重(%)

三 中国家庭债务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需求面的决定因素

1.家庭资产积累水平。家庭资产主要包括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其中金融资产是家庭偿还债务主要来源。由于数据可获性的限制,本文借鉴孙克任的研究方法估算家庭的金融资产额,用家庭住房资产来考察家庭实物资产额,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加总即为家庭资产总额[4]。将图7所示的家庭资产和同期家庭债务变动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的增长走势大致相同,都在持续增长,且近几年的增长幅度更大。家庭资产积累水平和家庭债务之间存在正向影响。较高的家庭资产积累预示着家庭融资借贷以及债务偿还能力的增强,由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家庭收入增加引致的家庭资产积累稳步提升是驱动家庭债务水平提高的基础。

2.家庭医疗支出。在我国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负担的医疗成本分摊机制中,家庭卫生支出占据比重最多,平均达到了50%以上(见图8)。但近年来家庭医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却出现持续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显示,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政府的医疗经费负担比重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不确定性和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间接推动了消费的增长和家庭消费借贷需求的增加。

3.消费者信心。综合分析消费信心指数的变动和同期家庭债务增长速度发现,两者的变动轨迹十分相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家庭对整体经济保持着较乐观的态度,信心指数一直在110以上波动,家庭债务水平的加速上升有着稳固的心理基础。金融危机爆发后,消费者信心指数剧烈下挫,一度探底至100的临界值,但整体信心水平仍然处于乐观区间,表明大多数家庭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满意,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态度。同年,家庭债务增速明显放缓,但仍然保持着增长势头。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信心指数迅速回升,家庭债务额亦加速增长。以上分析表明:家庭债务的增长幅度和心理乐观程度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图7 家庭资产积累水平(亿元)

图8 家庭医疗卫生支出(亿元,%)

(二)供给面的驱动因素

1.宏观政策调整。在我国信贷配额的制度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量并非完全由市场利率决定,而是受到很强的政府政策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1998-2003年间,由于政府对家庭借贷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助推,家庭信贷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2004年起,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的个人信贷政策不甚明朗,加之商业银行面向家庭的信贷运营体系尚未健全,金融机构的家庭信贷供给在该阶段出现停滞。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各地区家庭消费贷款投放呈现出平稳到加速增长的态势,家庭信贷供给在金融危机后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到了2010年,房地产市场上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家庭债务增长从高位回落后趋稳。2011年初,为治理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货币当局频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收紧银根,存款准备金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频繁上调,同时控制银行放贷数量,以促进家庭信贷增速进一步向稳态回归。从1998年至今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轨迹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机构的家庭借贷供给受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影响程度很大,家庭债务的变动走势与宏观政策的调控取向基本相同。

2.借贷利率的变动。不断降低的借贷利率是影响家庭债务积累不断增加的主因之一。由于家庭借贷的组成大部分是以住房贷款为主的长期贷款,所以我们采用五年以上中长期贷款利率来代表名义上的家庭借贷利率。在正式开展家庭借贷至2010年末的十多年间,名义借贷利率一直维持在6%上下范围内稳定波动(见图9)。而同期的通货膨胀率(这里用居民消费价格CPI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则是有增有减,除2007、2008年数值较高外,总体处在较低水平。用名义上的长期贷款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得到实际利率,实际借款利率在1997-2010年间整体呈现着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低借贷利率在推高了家庭债务规模的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的债务风险,一旦利率水平激增,高负债家庭借贷将面临暂时的还贷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长期债务拖欠和破产问题。

图9 1997-2010年借贷利率变动(%)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家庭债务水平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评估开始集中于家庭部门视角。投放给家庭部门的贷款持续增多,表明整个经济中流通的资金更加充裕。虽然根据前文分析,我国的家庭债务的规模尚处于合理水平,家庭债务在拉动消费投资需求,增加经济活力方面有重要积极意义。但过高的家庭债务水平,不仅会增加家庭债务的风险程度,也会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

推动家庭债务规模合理发展,充分发挥家庭信贷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一是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良性增长,这是家庭收入和资产积累稳步增长的前提,同时也是家庭借贷发展的基础。二是继续推动借贷利率市场化改革,落实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协调各种利率关系,提高中央银行对基础利率的引导能力以及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关系对借贷利率的决定作用。三是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养老、医疗和教育等社会保障体制配套改革协同推进,减少人们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预期,给家庭债务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基础。四是引导金融机构在稳定对家庭消费的金融支持的同时,保证银行的信贷质量。政府还可通过提供各种政策优惠来增强银行的家庭信贷投放积极性。五是适时完善家庭信贷相关立法,理顺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并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预防家庭债务风险,杜绝家庭债务规模虚高泡沫化。一是政府主导建立整体债务风险预警系统和指标体系,通过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来预测整体债务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对策。二是银行进一步完善家庭信贷制度建设,健全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防止因债务拖欠、违约而导致的不良贷款的增加。加大银行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力度。三是家庭内部要强化债务管理,将家庭资产负债比控制在合理水平。

[1]Olivier Blanchard,Stanley Fisher.Lecture on macroeconomics[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89.

[2]Sandra J Peart.Irrationality and intertemporal choice in early neoclassical thought[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000,(33).

[3][美]哈尔·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6版)[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4]孙克任,谢俊士.居民储蓄、储蓄分流与金融资产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6,(1).

猜你喜欢
变动借贷债务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变动的是心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