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3-01-04 06:09杨成伟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性行为经历高校学生

张 鸿,杨成伟,陈 琳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成都 610101)

近年来,高校学生群体的性观念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研究多以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且少有对影响婚前性行为观念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研究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比例的增长,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是否呈现新的特征?本文拟对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的婚前性行为观念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影响其婚前性行为的因素,以期为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成都市4所高校未婚本科和研究生1 0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0份。其中研究生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5份;本科生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

1.2 调查工具

参考国外性态度量表[1],自编“高校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婚前性行为观念、婚前性行为观念影响因素(家庭成员、同辈群体、社会媒介、学校环境等)等3个方面,共计22个题目,已用效标关联效度进行了效度检验(r=0.67),符合研究要求。

1.3 被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

本科生:1年级180名,占被调查总数37%;2年级120名,占25%;3年级125名,占26%;4年级学生50名,占10%。研究生:1年级246名,占57%;2年级128名,占26%;3年级51名,占17%。

1.4 被调查学生的恋爱及婚姻状况

被调查本科生中有过恋爱经历(包括目前及过去曾经有的恋爱关系)的学生326名;被调查研究生中有过恋爱经历的学生361名。占被调查总数的76%。

2 结果分析

2.1 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如表1所示,高达64%的高校学生群体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仅7%的群体表示“坚决反对”,还有近29%的群体表示“可以理解,不接受也不反对”。由此可见,当代高校学生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给予了较大的宽容度和较高的接受度。

为更好地研究不同类别群体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进一步对高校不同学历层次群体、不同恋爱经历群体和不同性别群体的婚前性行为观念进行更细致的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在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和“坚决反对”2种观念群体中,学生的选择存在性别、学历和有无恋爱经历的差异。研究生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比例高于本科生,男生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比例远高于女生群体,且呈显著差异。而无恋爱经历群体对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高于有恋爱经历群体。这3组对比数据同时也说明了男生对性容许的程度[2]高于女生,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在婚前性行为的选择方面高校女生比男生更慎重。这与已有研究认为“有20.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时可以发生性行为”基本一致[3]。近10年,高校学生群体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接纳程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在这变化的背后还潜藏着异于常理的现象。

表1 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

表2 对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与“坚决反对”群体人数Z检验

表3 高校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观念影响因素的看法

表4 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影响因素Z检验

由此可见,当代高校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持肯定态度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性爱观念,逐渐走向个性化、多元化的个人性爱观。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男生更开放,女性相对更保守。此外,性观念明显开放的群体已经存在并且占一定比例,对这一群体应着重给予性观念的正确引导,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2 婚前性行为观念的影响因素

如表3、表4所示,在影响婚前性行为观念因素分析中,50%及其以上比例的学生认为“同辈群体”对自身婚前性行为观念有影响,尤其是“无恋爱经历”学生群体。这说明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性行为观念的参照上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自己年龄相仿群体的性行为模式是自己在性行为方面的主要参考指标;其次,“社会媒介”对婚前性观念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有恋爱经历的学生以及高校男生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有21%、36%的学生选择了此项;而“家庭成员”、“学校环境”以及“自身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力却相对较小,但有恋爱经历学生仍然认为学校环境也具有影响力。由此说明,高校学生在婚前性行为观念方面虽存在着性别差异,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多种,绝非本质主义的生理因素。

现实中,我国的性教育对于家庭环境以及社会媒介因素对婚前性行为观念的影响力长期缺乏足够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个体性观念的因素愈加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别的特点。

3 讨论与反思

3.1 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现状

性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性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的软肋,这不仅有高校自身因素的影响,更有积淀多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当代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比率的上升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应转变观念,并从理论上认识到这一问题对高校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要性,根据大学生性现状及时调整其性教育的内容、方式,切实做好高校性教育工作。

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可以接受,只要“不让别人知道”、“不怀孕”或“双方愿意”就可以,是“体验幸福”和“充实大学生活”的方式,并认为“只要有爱或不互相利用都可以发生性关系”,这导致有婚前性行为的学生比率不断上升,尤其当下各种媒体对于性快餐文化有意无意的炒作和宣扬,大学生性体验的比率上升较快,且对性行为的态度趋向轻率,这种对性行为不严肃的态度值得全社会关注。首先,从性别方面分析,高校男女学生在婚前性行为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一般而言,女学生与男学生相比,性倾向更保守,对婚前性行为更倾向于认为不正当。这一方面是源于女生对自身的保护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发生婚前性行为比女性发生婚前性行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且女性会对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后果有所顾虑,高校女生比男生更担心这一行为对日后婚姻质量的影响,这对于两性在婚前性行为的选择上可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还可能因为女生比男生更注重恋爱的精神因素。其次,从学历上对比,虽调查数据反映出研究生群体比本科生群体更能接受婚前性行为,但差异不明显,因此,对婚前性行为观念的接受与学历及年龄因素有联系但未表现出密切关系。最后,无恋爱经历的学生比有恋爱经历的学生更能接纳婚前性行为,但两者差异不显著,这似乎与常理相悖。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无恋爱经历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甚至不排除由于无恋爱经历学生基本没有婚前性行为经历,反而觉得在性观念开放的当前,有着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的认识。

3.2 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影响因素

随着个体发展,社会化场所从学校延伸到社会,影响其行为态度的角色增多。研究发现,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主要受到同辈群体、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媒介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同辈群体对于婚前性行为观念的影响,随着个体成长,进入初高中阶段后,朋友同伴逐渐成为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因此,高校学生群体的行为身受其群体成员共同的行为准则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亲密朋友。调查显示,与同伴交流性观念及性行为是高校学生生活中的必备内容,这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婚前性行为重要影响的原因。其次,家庭成员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影响。根据社会学习论的观点,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对个体影响最深的环境,因而父母亲常是传递性教育与性别教育的最重要角色。有研究发现,父母分离或离婚、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很差与少女性行为、少女妊娠相关[4];有研究者报道,女性婚前性行为的发生受家庭因影响比较大[5],具体而言,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大学生性态度的形成与发展[6]。再次,社会媒介网络色情的影响。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影响着个体的成长,有研究显示,有无网络色情接触,高校学生在接吻、性爱抚、性交上均存在差异。社会媒介和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高校学生有关“性”教育的“辅导教材”,或者说是在此方面提供着最生动的范例[7]。最后,12%有过恋爱经历学生认为学校环境,主要是学校隐性和显性的性文化对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具有影响。

3.3 高校正确婚恋、性爱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对高校学生婚前性行为观念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反映出目前高校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持单纯的接纳态度,同时也表明在高校加强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性行为观念正在形成中的高校学生,进行性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确、客观地认识高校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特点,了解他们正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需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和咨询。要树立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规范、系统的性教育。要注重性教育师资人员多元化和专业化,性教育形式也要多样化和适宜化。性教育既可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组织活动,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提供健康热线电话、提供有专业学术信度的、健康的性教育网站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性教育渠道。总之,高校性教育应重视对高校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积极引导,性教育既是知识的教育,身心健康的教育,也是人的教育,文明的教育,目的在于塑造健全人格。加强高校性教育,减少高校学生“性轻率”行为的发生,培养高校学生“负责任的性态度和性行为”,让学生学会保护、调节、完善自己,身心更加健康。

[1]HENDRICK C,HENDRICK SS,REICH D A.The brief sexual attitudes scale[J].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2006,43(1):76 -90.

[2]李银河.性文化研究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赵冰洁.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2):111-113.

[4]GUIJARRO S,NARANJO J,PADILLA M,et al.Famil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olescent pregnancy:study of a group of adolescent girls and their families in Ecuador[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9,25(2):166.

[5]罗丹,肖水源,邓玉娟.某高校大学生性观念、性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480-484.

[6]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79-1081.

[7]郝雁丽.西安市大学生性现状及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8):76-79.

猜你喜欢
性行为经历高校学生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