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醉心

2013-01-09 09:37洪晔
读者欣赏 2013年1期
关键词:姜夔万宝音乐家

洪晔

音乐不同于书画那样有迹可循、有书可考。与文学家、书画家相比,中国古代乐人时常被遗忘在今人的视线之外。

历史上的音乐家即使被记住,也多是因为一些花边故事,如汉高祖的戚夫人本是当朝著名舞蹈家,却只因“人彘”的故事才为人所知;又如李延年是入了史书中《佞幸传》的人物,少有人知他对于西汉乐器、民间音乐的贡献;明代“东方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朱载堉等没有花边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音乐家就更鲜为人知了。

师旷之“诤”:不闲于琴瑟而匡主裕民

师旷是春秋时的乐师,博学多才,尤善音乐。据说,当师旷弹琴时,马会停止吃草,仰起头静静倾听;正在飞翔的鸟也会沉醉其中,甚至丢掉口中的食物。据说,师旷精通音律,善辨音,听琴声即可知战争吉凶。

就是这么一个惊才绝艳的人,却眼盲。

关于师旷的眼盲,有很多种说法。一种说是天生眼盲;一种说是师旷太聪明,眼睛看到太多东西,心不能专,于是用艾草熏坏眼睛,以求心净;一种说是为了学琴,师旷用针刺盲双眼,以求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样的故事,后世的文艺作品中多有记载,师旷大概是为求至臻境界自盲双眼的最早范本。种种说法已经无法分辨真假,但从中可见,时人对师旷眼盲的讨论皆是因为“师旷之聪”与其眼盲的鲜明对比。

剥掉传说中的传奇色彩,师旷亦有十分成熟的音乐理论。他创作了《阳春》《白雪》等乐曲,《阳春》取万物之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楚代宋玉称《阳春》《白雪》“曲弥高,和弥寡”,是典型的雅乐。

然而,春秋之时,师旷的音乐并不“和寡”,反而十分流行,诸侯纷纷请他到自己的封地演奏,甚至他表演过的地方会被特意记录下是师旷演奏过的地方。如今开封市的“古吹台”便是师旷吹奏过的遗址,这在当时属于“跨国表演”,这个当时的“异国音乐家”演奏过的地方竟被保存了两千余年。

仅仅是音乐上的成就,还不足以成就师旷“乐圣”的传奇。春秋时期,乐师可以参政。师旷位至太宰,“总六官之事”,面对晋平公,师旷堪称“诤臣”。

有一次,晋平公同群臣饮酒时喟然长叹,“莫乐为人君,唯其言莫之违”,觉得当君主真是太好了,没有人敢违背自己的话。师旷坐在旁边,二话不说拿着琴就向平公撞去,原因是:这不是君主应该说的话。他完全没有给君王留面子、给自己留余地。“劝学”的典故中,那句著名的“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于昧行乎”也是出自师旷之口。

和后世的音乐家相比,音乐不只是师旷的技艺,而是师旷的精神。史书评价师旷“不闲于琴瑟而匡主裕民”,的确是最好的写照。

万宝常之“郁”:“何用此为?”

和许多青史留名的音乐家不同,万宝常终其一生都只是乐工,未曾与圣宠、权力、富贵沾上边。万宝常本是南北朝时期梁国人,并非出身乐师世家,而是在10岁那年经历了一场战争后,按照北齐法规,被“配为乐户”。

“配为乐户”使“乐工”成为万宝常的被动选择,却也让音乐界多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隋文帝杨坚建国之初,令人重定乐律,制黄钟调。演奏后,杨坚问万宝常的意见,万宝常说:“此乃亡国之音,岂陛下之所宜闻?”接着,万宝常竭力说明此乐声之哀怨放纵,实非雅正音乐的道理。隋文帝最终同意他的意见,命其调整乐音。万宝常领命制成了各种乐器,还撰写了《乐谱》六十四卷,提出了有名的八十四调(即一个音律有七音阶,每个音级上建立一个调,所以成为七个调。那么“十二律”即可得“八十四个音阶调式”)。

然而,“八十四调论”在隋朝并不受重视。至盛唐时,万宝常的“八十四调”才被应用到乐曲演奏中,一些音乐家则从这一理论上注意到了“七声音阶”的特定价值。万宝常还发明了用水尺来定音律的办法,比传统的“管口校律”更科学、更准确。

万宝常是性情中人,这也是其终生不得志的原因之一。每当他听到掌管宫廷音乐事务的“太常寺”演奏音乐时,就会痛哭不止,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道:“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年)时,天下真的大乱。

他的晚景十分凄凉,生病,无子,妻子携款潜逃……饥寒交迫中,万宝常把他所有的书稿都投进火里,叹道:“何用此为?”一个被迫成为乐工的音乐奇才,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全用在探索音乐上,却未能因此谋到幸福生活,临终前感叹乐书有什么用呢?

他的命运是大多数宫廷乐人的写照,“何用此为”的感叹是泣血之音,大概世人也觉得万宝常不应是如此的结局。在《隋书·万宝常传》中,晚年的万宝常和邻居说:我是天上谪仙,要回天上去了,十几天后便失踪不见了。

李龟年之“遇”: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一个精于作曲、演奏、歌唱的优秀乐人,他的名气甚至大过许多里程碑式的音乐家。他的一生成就于两个“遇”。

一为遇上唐明皇,李龟年于最好的时候遇到了最好的知音。

唐玄宗是位懂音乐的君王,“梨园”便是唐玄宗为扩充宫乐规模所建。能进入“梨园”的都是优秀的宫廷乐师,唐玄宗甚至会亲自教习音乐。

李龟年和李彭年、李贺年三兄弟出身宫廷乐师世家,都在梨园子弟之列。三兄弟从小喜爱音乐表演,创作的《渭川曲》受到唐玄宗的赏识。李龟年在三兄弟中尤其出色,不仅歌声惊艳,更擅长筚篥、羯鼓这些比较不易演奏的乐器,并且经常创作新曲子。常常出入于梨园的唐玄宗便自然而然地十分赏识李龟年的才华。

由于他们技艺精湛,王公贵族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正因为如此,在玄宗一朝,李家富贵荣华,一时无二。

给李龟年的名气更添一把火的是诗仙李白。大概中国有史以来最豪华的演出阵容就是由李龟年即刻谱曲,杨贵妃伴舞,唐玄宗亲自伴奏,李龟年演唱的李白的三首《清平乐》。

李龟年的第二次“遇”,是在江南偶遇杜甫。安史之乱爆发,前后持续七年,玄宗皇帝无暇顾及昔日“知音”,而李龟年也流落江南,生活潦倒。

昔日出入名门的李龟年,如今流连在一些酒肆之中,为百姓演奏歌曲谋生。偶尔会有一些官员仰慕李龟年当年的名声,邀请李龟年赴宴,李龟年必定会唱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他无比思念安史之乱前的那个仿佛欢乐永不停息的盛唐,那个高高在上却认真与他讨论音乐的唐玄宗。

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辗转逃亡,也来到潭州,碰见流落于此的李龟年。两人结识于东都时,正值风华少年,杜甫比李龟年大几岁,寄居在洛阳姑母家。当时杜甫无名,而李龟年却已出入王侯之家。

至今,两人皆垂垂老矣,杜甫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仿佛一张色彩绚丽的画被幽幽落了有意境的最后一笔。李龟年成了从盛唐到衰落的一个见证者,一个标志。

姜夔之“清”:裁云缝雾,敲金戛云

姜夔的文学才华与音乐才华,适逢宋词体裁盛行,自然迸发出了让人惊艳的火花。时人填词,多在既有曲调上填词,而姜夔填词时遇到不合适的地方,会自己变调,更时常自己谱新曲,且流行一时。这便仿佛词坛中大家都在几首既有曲调上填来填去,忽然一位既能作词又能作曲的才子横空出世,且词曲功力皆是其中翘楚,才名怎能不冠绝一时?

宋词流传至今,多有文字,曲谱极少,而姜夔留给了后人一部词曲谱集—《白石道人歌曲》。这是少有的带乐谱的宋词,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

姜夔的才华在这部词曲谱集中展露无遗。《白石道人歌曲》中有14首姜夔自己写的“自度曲”。此前词牌前后两段的曲调是完全一致的,而姜夔的自度曲突破了词牌前后两段完全一致的套路,开风气之新。在每首“自度曲”前,姜夔还写有小序说明词曲的创作背景,有的还介绍了演奏手法。这对后人来说珍贵至极,也让他成为南宋唯一的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

在音阶的使用上,姜夔亦有他的创见。姜夔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正衬他清空、蕴藉的词风。杨万里称其词曲有“裁云缝雾之构思,敲金戛云之奇声”。史书记载,姜夔“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弱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可谓曲如其词,词如其人。

然而他一生布衣,半世飘零,从未踏上仕途。姜夔才名远播,获得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的激赏,他晚年写下《大乐议》,建议复苏宫廷音乐,没得到任何回应。也正是这样的落差形成了姜夔“清空”、“骚雅”的风格,权力、财富与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塑造了许多艺术家,也定义了许多艺术家的命运,不管对于艺术家本人是好是坏,姜夔都刚好是其中之一。

朱权之“贵”:从藩王到艺术家

宁王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对于朱元璋的儿子,当时有“燕王善武,宁王善谋”的说法。朱元璋登基后,采取了让儿子封王建藩,替自己保卫中央的办法。朱权被分封“大宁”(如今河北、辽宁、内蒙古一带),管辖军事重镇。时年朱权仅15岁,可谓少年意气风发。然而,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设法控制朱权的兵权,逼朱权和其一起谋反,篡位成功后,却分毫不提之前与朱权提过的“分治天下”,并夺走朱权的所有兵权,将其调至南昌。时年25岁的朱权深觉政治前途无望,开始了他寄情艺术的一生。

朱权在艺术上涉猎颇广,一生致力于研究著述,最终成为著名的戏剧家、戏剧理论家、古琴家、历史学家、道教理论家。朱权其他方面的成就这里暂不赘述,他在音乐上的主要成就在于古琴制作以及琴谱的编纂。

朱权在南昌修建精舍,编纂了古琴曲集《神奇秘谱》,这亦是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中各曲之前都写有详尽的题解,将琴曲的渊源、演变情况和乐曲的表现内容作了介绍,段落、指法、音位也标写得很清楚。所以,尽管近五百年来,有上百种古谱集中保存了成千首传曲,比较起来,还是以《神奇秘谱》中保存的古代音乐作品史料价值最高。

朱权的制琴技艺也十分精湛。明代宁、衡、益、潞四王所制之琴因为音色之美以及制琴人的宗师地位被称为“四王琴”,宁王朱权所制的“飞瀑连珠”位列四王琴之首。飞瀑连珠的音质可谓古今独步,世人赞誉“其声铿然”,“其声泠然”,“其声清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里的金唱片中,就选有中国古琴曲《流水》,其演奏用琴便是这张“飞瀑连珠”。不管外星人是否存在或听到,朱权的琴音都已飘向浩渺宇宙。

朱权“神姿秀朗,慧心聪悟,于书无所不读”,这样一个出身皇室、有气质、聪慧又好学的青年,15岁封王,25岁经历国变、兵变、家变,其《神奇秘谱》成就于45岁左右,自此开始产生出世之念,一心向道,传世作品“飞瀑连珠”上便署名“云庵道人”,最终朱权以道袍道冠入葬。

猜你喜欢
姜夔万宝音乐家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万宝龙M_Gram 4810皮具系列于上海全球首发向心而行自有所成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音乐家石膏像
万宝常,一个被饿死的音乐家
论姜夔词的表现艺术
愿世界更美好
姜夔,你咋这么牛
荣膺2016年第二十五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小小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