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2013-01-16 05:29张华莉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带头人升华青年教师

张华莉

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是以知识储备与教学方法为依托的,其专业成长过程大致要经过入门、提高和升华三个层次,笔者对于该如何完成三个层次的转变给出了一些建议,不成熟之处,还请同仁多批评。

一、教师成长的三个层次

1.入门:从教师第一天走到讲台上,是没有任何独立的教学方法可言的,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不能形成基本的教学规范,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有时候我们听一个年轻老师讲课,虽然他讲得很认真,可是能清楚地感觉出其精力没能用准。这一层次,所有的教育人员都要走过,这是专业成长的第一个瓶颈。

2.提高:伴随教龄与经验的增加,教师的方法渐渐丰富,对于教学规范和学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与感悟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教参,二是身旁的老教师。这一层次,教法与经验虽多,可是却面临着拘泥形式,不能活用的问题。甚至出现了迷失自我的困境。这种困境,大致在从事语文教育三到五年时发生。

3.升华:教学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则要做到离其形而用其神,达到教学方法的活用。小学语文学科中有不少名师,听其讲课,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模式方法,可是置身于名师的课堂上,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值得咀嚼,很有滋味。这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终层次。

二、入门到提高的方法

1.听课。一是多听身旁教师的课,二是多观摩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实例。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摩,把各种授课类型都学习全面,才能按教参及自己的想法上课。

2.从书本中找灵感。年轻的教师应当多读一些实践性强的教学论著,如于永正著《教海漫记》、张庆著《张庆文集》等等,虽然内容很多,可是读起来不乏味,教师应当多从中汲取经验。理论性强的论著当然也很好,但是青年教师很难读得进去,不建议阅读。

3.从外环境中找方法。任何学校,全都有学科带头人。这些带头人的教科研水平决定了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有这些带头人的指点,也就是通过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年轻教师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如在一次调研中,听一位青年教师讲《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问:为什么叫做借箭,不叫骗箭?那位教师没想过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在课后交流研讨时,教师们各抒己见,谈了各自的见解,帮助她找到了回答学生这个问题的办法,并且还引出了这篇课文中的其余几个关键问题,使青年教师获益良多。

4.实践与反思的作用。同样一批来到学校的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之后,差距便会逐渐拉开,这与教师自身的实践与反思是有很大关系的。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把握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所以教师在每次教学之后,都要坚持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的习惯。这种反思,是任何一种教科研形式都无法取代的。

三、提高到升华的方法

当所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师心中都留下固定的印象与程式,这时候要求教师做的就是不拘泥于这种程式,而是能将其活学活用,让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能和自己的教学习惯有机整合到一起。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仍然是反思与自我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容易出现越教视野越窄的困境。即便是学现代文学的教师,在教了几年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之后,专业知识也会消耗殆尽,长此以往,知识储备会出现不足的状况。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不断充实与拓展才能自我克服。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意识很强,可是在方法提升与宏观思想上较弱,这也是职业教师容易出现的误区。其实,小学的语文教师中,一直不乏有思想、重行动的积极探索者,尤其是这些年,一些有个性的教师倡导的诗意语文、情趣语文、深度语文都非常好。广大教师应当多学习、多思考,争取做到兼容并包,为我所用。

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一些教师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认识与操作上的对传统教法的整体否定,弱化教师功能,课堂教学去语文化。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向升华层次迈进。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要冷静思考,明确哪些是应当变革的,哪些是不能变革的,明确怎么样汲取传统精华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变得更为得心应手。

总体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里,最严重的无非是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相适应性。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不断使自身教法同教学内容、学生之间进行协调统一的过程。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华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带头人升华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四川:部署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计划5年行动
政策资金扶持 重庆培养五类农村致富带头人
高校“双带头人”建设中的困境及应对
回归教材,让探究升华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浅析升华现象成因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