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神科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方法及体会

2013-01-21 14:31袁辽荣韩艳辉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护士长精神科专科

袁辽荣 韩艳辉

我院是一所精神疾病专科医院,近年来大量新护士进入临床,成为护理战线的新生力量,但由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新护士适应工作时间相对较长或难以适应。为了使新护士尽快进行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其专科护理水平,我们对2007~2011年进科的新护士进行滚动式岗前培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2011年进科的新护士共18名,17名女性,1名男性。其中大专4名,中专14名。

2 培训方法

2.1 制定培训计划

在跟人、跟班的基础上集中授课。为新护士发放相关培训资料,先进行为期1周的入科教育,之后进行3个月的临床带教。入科教育内容包括:敬业爱岗、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管理制度、劳动纪律、服务理念、安全防范知识、精神科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精神科护理工作特点等。在带教期间新护士需掌握各班周日程、核心制度、基础技能、精神科护理常规、精神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临床护理基本技能、精神科应急事件的防范及处理流程、健康教育方法及技巧等。上述内容除通过带教老师带教外,还通过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每周2次的理论授课,并结合科内实际病例讲解、情景模拟演练、病案讨论、床边提问、个案查房等来强化学习效果,每周至少进行其中1种形式的训练,由护士长指定内容或新护士提出问题。护士长每月定期对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的落实及各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进行督查。带教老师每周收集新护士对带教的建议,及时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2 选拔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1]。选拔热爱精神科护理事业、敬业爱岗、作风优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沟通及表达能力好、大专以上文凭的护理骨干担任带教老师,由其负责详细讲解并实施带教计划。

2.3 规范培训考核

制定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培训结束后,理论考试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出题,考查新护士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综合能力考评采用查房形式进行,从评估能力、计划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健康教育考查新护士理解、分析问题及知识应用情况并给予评分;技术操作考核分基础技能、专科基本技能、应急事件处置能力3部分,每部分抽考2个项目;专科基本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置能力通过设计模拟场景,考查新护士处理能力及应变、应急能力并给予评分。每项内容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80分为不合格),最后给予综合评分。不合格的项目重新学习后进行补考,合格后方可上岗。

2.4 给予心理支持

新护士刚入科室时会有陌生感,加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人们对精神疾病、精神科护理工作者认识上的偏见[2-3],又会增加新护士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们对新护士热情接待,并与其亲切交谈、沟通,工作中多给予鼓励,增强其工作信心[4]。护士长注重在工作中营造温馨、和蔼的环境,采取针对性的关心和爱护,如新护士生日时为其送礼物、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等,使他们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暖。当新护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护士长应理性对待,不单一追究责任,而是从制度、管理流程等方面查找根本原因并指导当事人加以改进[5]。当新护士发生职业伤害后,护士长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帮助其正视危机,理智地对待事件和挫折,减少伤害,增强其心理应对能力[6]。

3 效果

对每一位新护士培训结束后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100%。新护士认为此种培训方法比以往单纯跟人或跟班学习更有效,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工作热情,并且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能够强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其独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基础技能、专科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置能力考核平均分由88.7分提高到97.2分,患者及家属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培训结束以后半年内每月调查1次,共6次,取平均值)分别提高了8.4%和6.2%。

4 体会

4.1 岗前培训加快了新护士对工作环境的适应

由于精神科环境的特殊性,新护士刚进科时均有恐惧和陌生感,工作时尤感茫然。我们在敬业爱岗教育中,邀请优秀的护理人员座谈,帮助新护士正确理解精神科护理专业的内涵,了解社会对精神科护理服务的需求,使他们摒弃社会偏见,理解这个特殊岗位。护士长和带教老师更像待朋友或亲人一样真诚对待新护士,给予各方面的关爱和支持,并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将自身对学科的热爱和奉献精神连同教学内容一起传授给新护士,激发新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热爱,从而转变工作和学习态度。另外,及时、有效地给予他们心理支持,使他们遇到困难或出现失误时,也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试,较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管理要求。

4.2 岗前培训促进了新护士较快掌握专科知识及技能

新护士岗前培训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报道[7],低年资护士进入临床后普遍感到知识缺乏、技术生疏、经验不足,对规范化培训有着较高的需求。由于精神病症状及护理方式的特殊性,导致新护士独立承担精神病房护理工作能力欠缺,这种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各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培训内容分解、细化,循序渐进地灌输给新护士,使新护士逐渐掌握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内容。另外,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新护士更快地掌握了精神疾病的特殊护理方法,如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失去自我行为控制能力,情绪变化无常,甚至会冲动、伤人等,老师结合典型病例从如何观察病情、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稳定患者的情绪、如何冷静沉着的进行处理等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新护士更易于理解。模拟训练使新护士能全面了解和运用精神科常见应急事件的护理流程,如患者出现“噎食”时如何快速评估、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等,强化训练了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在带教中引导新护士对问题不断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新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训后,新护士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护理技能,较快消除了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生疏感,能够较快进行角色转变[8-9]。

4.3 岗前培训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新护士工作的满意度

在培训过程中,引入整体护理理念,使新护士能够将理论知识短时间内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如在开展健康教育情景模拟演示中,突出精神疾病患者特点,设置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出现的情景,让新护士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尊重患者并掌握特有的沟通、交流技巧,上岗后即能以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与家属。另外,新护士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理解,使他们更加尊重、理解患者,增强了他们主动服务的意识,使他们能在护理服务中处处彰显出专科人性化服务的特色。专业、温馨的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和信任,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1] 蔡瑞霞,饶顺琴,邓娟.综合ICU中专护生的带教管理方法.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53-254.

[2] 程福珍.试论人文管理思想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9):30-31.

[3] 王晓媛,程新,康洁,等.不同职称护士工作精神压力来源的调查与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4-6.

[4] 张含凤,李秋洁,吕冬梅.新毕业护士角色转变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42-1145.

[5] 赵密仙.低年资护士素质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1,11(4):296-297.

[6] 徐美英,徐明莹.精神科护士职业伤害的调查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8):24-25.

[7] 李星梅,宋爱梅,郭建新.规范化培训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的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56-58.

[8] 张岩平,戴玲琍.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9] 刘景梅.岗前培训对新上岗护士角色行为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755-2756.

猜你喜欢
护士长精神科专科
护士长领导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精神科护士自我效能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