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癌症患者开展临终关怀的综述

2013-01-21 14:31
中国临床护理 2013年4期
关键词:姑息癌症家属

万 红 黄 晶

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使每个生命晚期患者的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姑息护理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者的一种积极、整体性护理,其方法主要是减轻症状,处理患者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我国,临终关怀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全面开展临终关怀事业还任重而道远。

1 开展临终关怀所涉及的伦理问题

在我国临终关怀之所以到目前还没有大力开展的首要阻碍因素是人们对死亡的认知,即死亡的教育问题。由于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绝大多数国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死亡观,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趋于消极、逃避的,尤其忌讳在言语中提及,谈死色变。死亡是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等的整体衰亡,是人生命的终结,是无法避免的。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3]。在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应该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和死亡。笔者认为西方国家的临终关怀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跟他们的宗教信仰不无关系。而在我国则没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死亡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是临终关怀开展的关键所在。

传统医学伦理学认为,只要患者的生命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千方百计的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殊不知对于那些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来说,已无任何生的希望,过多的医疗干预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极大地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4]。医务人员应不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的,而应以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为宗旨[5]。遵循临终关怀的伦理原则,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诚心诚意为患者减轻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满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有权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权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赢得更多的生存时间。隐瞒病情容易导致医患纠纷,损害医患关系[6]。王菊香等[7]对121例癌症患者病情告知反应的调查显示,93%的患者愿意被告知病情,94%的患者在告知后能采取积极态度与疾病作斗争。但癌症告知没有明确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

2 开展临终关怀带来的现实意义

说到临终关怀自然离不开姑息医学,姑息医学即一门临床学科,通过早期识别、积极评估、控制疼痛和治疗其它痛苦症状,预防和缓解身心痛苦,从而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和他们的亲人的生活质量[8]。姑息医学维护生命,把濒死视作一个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提供缓解疼痛及其它痛苦症状的服务,整合患者的精神心理和宗教的照护为一体,提供支持系统帮助其家属处理患者疾病期的有关事务和他们的居丧。早期姑息治疗的介入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焦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显示,仅仅是在肺癌患者治疗的早期介入姑息治疗,患者不但可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而且比单纯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随着抗肿瘤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姑息治疗的深入了解,姑息治疗已不仅仅局限于癌痛的控制,患者身体和心理的治疗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而传统对于姑息治疗的理解往往关注于其对患者症状的缓解,在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观念中其实已等同于终末期治疗。所以人们往往把姑息治疗放在抗肿瘤治疗失败之后,而不是同期进行。这还需要广大医疗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努力。不得不说姑息医学是一门极具人文关怀的医学,姑息医学的开展给晚期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抚慰。而姑息护理则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方式,其通过控制患者症状,对患者及家属提供支持及陪护,旨在实现患者及家属的最佳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症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调整、应对终末疾病的悲哀和失落感;帮助和指导患者实现未完成的心愿;遵照患者的意愿选择死亡的地点,并尽量减少不适和痛苦,让患者有尊严地死亡;预防丧失亲人的悲哀反应[9]。姑息护理从癌症被诊断开始就应该被认作癌症患者护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李湘辉等[10]提出姑息护理可有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陈钰等[11]认为姑息护理能有效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使其有尊严、平静地接受死亡。在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姑息护理得到了迅速且良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12]。而在我国姑息护理还没有成为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姑息护理人才的缺失是导致临终关怀全面开展举步维艰的根源所在。因此,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姑息护理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临床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降低他们的苦痛,都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13]。

3 临终关怀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于1990年12月在广州与WHO共同举办了晚期癌症镇痛专题会和培训班;1998年WHO西太区和卫生部在北京举办了癌痛姑息治疗高级讲习班。1999年、2000年、2002年,WHO牛津国际姑息医学召集中心、美国国际姑息医学合作中心和WHO华西国际姑息医学合作中心联合在成都和昆明举办了“国际姑息医学学术研讨会暨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姑息医学的专业人才。但受到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与制约,人们还无法正确认识到临终关怀的意义,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临终关怀要想深入人心必将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医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临终关怀服务中医务人员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展情感护理,而这些服务都是无偿的,所以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与参与。但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制约,我国临终关怀机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及社会援助。在英国,大约五分之一的姑息关怀医疗机构由国家卫生服务部管理,而大部分是由独立的地方团体管理,由慈善组织资助。不仅如此,死亡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临终关怀仅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相对集中。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应加大临终关怀的宣传力度,支持 WHO癌症关怀计划,鼓励立法,以合理分布卫生资源、加强临终关怀人员的专业培训、鼓励兴办多种临终关怀机构,以国家、集体为临终关怀的主体,多渠道发展临终关怀事业[14],以便使晚期癌症患者能够享受到临终关怀服务。

4 小结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是非常有意义且有必要的,当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仍旧是在遭受着巨大痛苦和折磨中离开人世的,而对于患者的家属他们所承受的丧亲之痛及巨额的医疗费用甚至是债务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这一人性化服务不仅能为患者带来福音,更是患者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福祉,只要解决好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临终关怀的意义,政府及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和参与,对晚期患者开展临终关怀终将会有实现的一天。

[1] 梁丽萍,刘燕.老年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7):5929-5930.

[2] 戴红霞,殷磊.姑息护理——新型的护理方式.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03.

[3] 赵青兰,郭娇,齐树伦,等.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伦理问题的探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1940-1941.

[4] Sepúlveda c,Marlin A,Yoshida T,et al.Palliative care:the Word Health Organisation's global perspective.J Pain Symptom Manaeg,2002,24(2):91-96.

[5] 俞素卿,徐慧敏.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探讨.护理与康复,2005,4(2):139-141.

[6] 赵佩英.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现代临床护理,2002,1(3):28-29.

[7] 王菊香,施卫星.癌症患者对病情告知反应的调查.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3(3):11-12.

[8] 李金祥.姑息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6.

[9] 魏淑霞.肿瘤患者的新型护理方式.山西医药杂志,2011,40(4下):404-405.

[10] 李湘辉,赖世伟,成沛玉,等.姑息护理对住院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3):4-6.

[11] 陈钰,陈秀玲,黄小飞.姑息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乡村医药,2011,18(3):71-72.

[12] 赵春善,李春玉.姑息护理——人性化的新型护理模式.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8,31(1):77-78.

[13] 苏晓军.我国姑息护理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15-16.

[14] 李丽.浅析现阶段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34-135.

猜你喜欢
姑息癌症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决不姑息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癌症“偏爱”那些人?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