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

2013-01-21 08:30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陈天勇
财政监督 2013年8期
关键词:账款信用客户

●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 陈天勇

现代市场竞争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加剧,企业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争取市场份额,往往大幅提高赊销比例,但是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善,这就使得赊销收入而引起的应收账款周转困难,或者坏账、呆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来说,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完善其管理和风险控制措施成为财务管理中一个必须直面的大问题,也有着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应收账款科目的核算内容及其特点。应收账款是赊销的必然产物,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企业就有应收账款的核算。在会计上是这样定义应收账款的:“应收账款是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向购货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的运杂费和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结算情况的账户。”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金的一种,所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较高,但是相比于货币资金和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的风险较高、周转时间较长、回收成本较高:风险较高在于应收账款的收回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取决于对方的信用等级以及财务状况;周转时间较长是因为应收账款回收期间都是被对方无偿占有的,没有资金使用效率;回收成本高是基于不确定性的,或许应收账款的收回需要走法律途径,或者需要打折等。

(二)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应收账款是赊销的必然产物,而赊销却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市场竞争越激烈,应收账款占比越多。在实务中,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因素主要有:

1.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的信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和回收速率。如果有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在赊销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政策,只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进行大额赊销,就会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率。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社会信用管理混乱,企业的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不守信用的现象时常发生,有的恶意逃避债务,有的拖欠货款等,使得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失效。

2.社会法制程度的高低。具体来说,就是法制程度越高,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授信、平等授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的诚信,就能为应收账款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率和质量。相反,如果企业的诚信没有规范、科学的法律依据,或者惩罚措施得不到执行,或者法律有空白等,就会为违反社会诚信提供机会和空子,纵容其违背诚信。这就给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在现实中,有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也使得违背诚信的行为滋生,不利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3.企业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就风险管理意识来说,如果企业一味地追求市场份额而忽视客户的信用状况,就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对信用差的企业也实行大额的赊销,就会造成应收账款长时间拖欠,甚至导致大量的死账、呆账,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回笼,最终会影响企业的整个发展。所以,企业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有利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就内部控制水平来说,在良好的风险意识主导向,如果指定严密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构造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流程和环节,就会有效识别应收账款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相反,要是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环节与现实脱节,就会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沉积,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二、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现状

(一)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的风险。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状况不容乐观,应收账款风险较高。应收账款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如坏账损失、资金成本占用的损失,以及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额外成本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就会使得应收账款占比过高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往往会依靠举债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负担,或者承担了大额的贴现成本;另外,资金被大量无偿占用,往往会降低企业的效益;权责发生制下赊销也算是销售收入,往往造成财务报表上企业利润的虚增,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使得企业的现金流量流入存在巨大的差额,造成现金短缺,影响营业周期,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

(二)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和风险控制现状

1.缺乏有效的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和控制措施。事前管理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赊销政策(如金额、审批、期限等)、对赊销对象信用状况的摸底等等。首先,企业的事前管理和控制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只重视对已经产生的应收账款的催缴,认为这就是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的全部,殊不知,事前的管理和控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率。其次,缺乏有效的事前管理措施。就是有这个事前管理和控制意识的企业,也没有构建很好的流程和制度来确保事前管理和控制的效果。例如,没有严格的信用控制流程,有的企业的信用控制系统直接以来ERP 进行,可能会造成人为的信用失控;有的企业没有对新客户、老客户以及已经发生风险的客户进行分别的信用评估; 有的企业没有客户的完整档案,进行信用决策时缺乏有效地信息支持;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应收账款就是应收账款的全部等等。

2.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和控制手段单一。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和控制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的赊销业务而形成的应收账款在其到期或者变成坏账损失前进行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足额收回应收账款。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第一大任务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如账龄分析法、平均天数法等。其次就是对赊销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跟进,随时关注对方的财务资金状况等,如定期寄送对账单;另外,相应审批制度的建立也是事中控制的重要内容,如销售部门对合同的审批、发货的审批等。目前来说,很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应收账款事中控制措施,赊销形成了应收账款,就任由其发展,没有建立对客户的动态追踪,只有等到坏账形成了才采取措施;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也没有进行密切配合,没有定期和客户对账等;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对应收账款的现金流量的关系进行定期分析;各个部门之间没有密切配合,没有形成合力,认为应收账款管理和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3.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和控制乏力。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和控制主要是指当赊销合同到期时应收账款收回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当坏账发生时如何处理。一般而言,企业都采取这样一种流程:由财务部分发出付款催收书;专门人员上门催收;委派第三方进行催收;采取别的途径催收,如法律诉讼。目前来说,有的企业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是由销售人员来承担的,这会分散销售人员的精力,影响新的市场的拓展;没有区别对待客户,只有一套追缴策略表,容易造成客户的流失。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思路创新

应收账款常常被誉为企业的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企业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一旦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坏账增加到一定程度,企业的资金就会被占用,阻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管理好企业的应收账款,控制好企业应收账款带来的风险,具有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创新

1.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意识,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在西方国家,很多都设立有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或者是专门的信用管理专职人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这个经验,在企业内部也设立相应的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如果企业组织机构本来就小,就配备专职的或者兼职的信用管理人员,该人员要对公关、信息等知识均有涉猎。

2.建立科学和合理的信用政策。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结合一系列财务指标和外部环境因素予以确定。这就需要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实行动态更新,以便制定不同的信用额度;对企业的整体应收账款有个总体水平的设定,便于应收账款持有成本最小但是收益却最大。也要适当考虑行业特征和整个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企业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时段、是否具有季节性等等。

(二)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和控制的创新。建立早期应收账款预期报警机制。这是提升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和控制的一个好办法。预警就是要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客户进行观察和关注,是否存在客户不能正常付款的风险,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一旦风险发生,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地防范人为或者管理因素带来的坏账损失。这一预警机制还包括信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实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对即将到期的应收账款,预警机制下将会自动输送到财务部门,及时核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以便于财务部门发出付款提示。

(三)完善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和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催收策略和方式。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成本。具体来说,对于一般客户,根据信用额度,催收数天无果就采取停止发货;但是对于高风险的客户,立即停货并进行严密的追讨;对于长期的合作客户,可灵活处理,既要保住客源,又要将可能地降低成本和风险。针对不同阶段的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措施,是第三方追缴还是自行追收,还是采取法律诉讼的形式,都要有针对性。

另外,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采取配套的措施来确保应收账款的管理和风险控制。例如,改变应收账款的形式,对到期的应收账款,可以要求客户开出承兑汇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坏账损失; 例如采取信用账款的信用保险措施,即根据企业建立的客户信用档案,对风险较高的采用财务购买信用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进行转嫁。■

1.袁秀兰.2005.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5。

2.张国明、李存英.2011.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方法研究[J].财会研究,24。

猜你喜欢
账款信用客户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我国银行应收账款管理研究——以A分行应收账款管理为例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应对民企应收账款上升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信用中国网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问题探讨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