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忧北非局势走向失控

2013-01-21 17:42
环球时报 2013-01-21
关键词:人质事件北非突袭

● 本报驻阿尔及利亚、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德 杨明 青木 ●甄翔一场血腥的突袭、数十名被打死的人质、英法美日等国领导人严峻的表情……这些元素充斥着这几天的国际舆论场。当地时间19日,阿尔及利亚特种部队对在该国天然气厂挟持多名外国人质的武装分子发动最后的突袭行动,击毙残余的劫持者,16名人质获释,但7名人质据报遭绑匪“处决”。震惊世界的危机血腥收场,但它带给西方的噩梦似乎刚开始: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在北非的蔓延正对西方利益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纽约时报》20日称,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曾警告,如果他被推翻,北非将出现混乱和“圣战”。现在他“精神错乱的预言”正被印证,北非“圣战”分子的兴起揭示了“阿拉伯之春”的残酷一面。政府军发动最后突袭  “这是一场血腥的考验,情节紧张刺激,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样评论阿政府军19日的最后突袭。报道称,在持续4天的紧张对峙中,人质面临两个最大危险:一是给部分人质身上绑上爆炸装置的伊斯兰武装分子,二是根本没有任何谈判意愿的阿尔及利亚军方。英国《卫报》称,阿特种部队的最后进攻造成7名人质死亡,16名外国人获救,据信发起这场劫持人质行动的一名“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的头目在攻击中死亡。阿尔及利亚《祖国报》援引官方消息称,在阿特种部队发动最后突袭前,放弃逃跑希望的恐怖分子就开始杀害人质,7人被“处决”。  阿内政部19日表示,在为期4天的人质危机中,共有23名人质遇难,32名劫持者被打死,685名阿尔及利亚人和107名外国人被解救或逃离。不过外界普遍预计,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死亡人数将进一步增加。英国广播公司称,据各国政府公布,截至20日,仍有5名英国人、5名挪威人和10名日本人生死未卜。英国首相卡梅伦20日表示,已确认3名英国公民死亡,另外还有3名英国公民和一名英国常住居民据信也已身亡。共同社报道称,日本工程巨头日挥公司发言人20日表示,17名派驻当地的日本员工有10人生死不明,“根据政府及当地事务所提供的信息判断,情况很严峻”。  “我担心人质死亡数字可能升高。”阿尔及利亚新闻部长赛义德20日做出这番表态没多久,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法新社援引当地媒体的报道说,政府军20日在天然气工厂内发现25具人质尸体。一名目击者表示,武装分子打死了9名日本人。美国CBS新闻网称,一名阿安全官员20日表示,负责搜寻爆炸装置的扫雷小组当天发现“大量”尸体。德国《明镜》周刊称,人质危机以血淋淋的结局结束,西方人成了恐怖分子和阿尔及利亚军队行动的受害者。  “我的噩梦永远不会过去”,英国《镜报》20日以此为题讲述了一名英国人质的可怕经历。在上周四阿政府军首次失败的解救行动中,阿军直升机向恐怖分子和人质乘坐的5辆吉普车开火,石油工人麦克法尔脖子上绑着爆炸物奔跑逃命,他身边的工友们被屠杀……麦克法尔的母亲对记者说,麦克法尔现在还没缓过神来,这太痛苦了。“北非动荡局势严重升级”  被这场人质危机搅动的还有多个西方大国的政府。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19日表示:“攻击造成人员死亡是可怕的、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弄清楚,恐怖分子要为此负全部责任。”英国《卫报》称,据透露英国提出向阿政府提供支持,包括派遣英国特种部队,结果遭阿方拒绝。日本新闻网则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日与阿总理塞拉勒通电话讨论人质事件,安倍就阿政府没有听从日本等国的要求强行进攻从而造成众多人质遇难表示强烈抗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日称,从东京到伦敦都有一种怨恨,认为阿尔及利亚的军事行动是一场灾难,阿政府的恶劣态度造成悲剧,他们不谈判、不妥协,也不管有多少人死亡。  法国总统奥朗德却对阿方处理危机的方式表示支持。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奥朗德说:“恐怖分子冷酷地劫持这么多人质,而且随时准备加以杀害,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阿方采取了最合适的措施,因为没有谈判解救人质的可能性。”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表示,美国希望从阿尔及利亚政府更全面了解事件情况,并提供帮助。他同时称:“这场悲剧的发生要怪恐怖分子。”  “此次事件标志着北非动荡局势的严重升级,法军正在阿尔及利亚邻国马里对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进行打击。它也暴露了撒哈拉多国石油产业的脆弱性,并把北非极端伊斯兰主义问题推上了前台。”路透社这样评论人质事件的影响。美国《时代》周刊网站题为“阿尔及利亚恐怖主义成为西方石油公司难题”的报道称,阿人质事件给在当地开展工作的国际能源公司提出一个紧迫问题:在地区政治动荡背景下,公司能否保证员工安全?特别是现在法军正干预马里冲突,导致动荡局面进一步放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9日称,包括“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内的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多年来在阿尔及利亚和北非其他地区活动猖獗,在阿尔及利亚,政府仍掌握主动,但在马里等地,政治体系开始瓦解,武装分子不断推进。这次危机发出了极端分子在本地区势力上升的信号。该地区虽然偏远,但至关重要,对西方有重要战略意义。“‘阿拉伯之春蜕变为反恐战”  在《纽约时报》看来,武装组织在北非蔓延与“阿拉伯之春”不无关系。该报20日称,面对国内压力,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曾警告说:“拉登的人会通过海洋和陆地来索要赎金。我们要回到红胡子海盗、回到奥斯曼人要求所有船只交赎金的年代。”现在他“精神错乱的预言”正被印证。在马里,法国正同已经控制了两倍于德国国土面积的极端分子作战。这些攻击让人感到长期作为“基地”组织沉睡后院的北非正变成另一个危险的不稳定地区。广大沙漠地区的混乱有许多原因,同时也让人认识到推翻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独裁者的欢乐是有代价的。  “‘阿拉伯之春蜕变为反恐战”,《福布斯》19日以此为题称,美国驻班加西总领馆遇袭加上极端伊斯兰分子对马里的攻击以及现在的人质事件,都说明北非将成为2013年的地缘政治热点。英国《每日邮报》说,从阿富汗经伊拉克到利比亚,西方展示了其有能力推翻独裁统治,但却没能让社会重回正轨。光用枪口输出民主还不够。在地中海以南地区,没有关心人民福祉的政府,北非乃至欧洲未来的和平希望不过是幻影。▲

● 本报驻阿尔及利亚、法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德 杨明 青木 ●甄翔一场血腥的突袭、数十名被打死的人质、英法美日等国领导人严峻的表情……这些元素充斥着这几天的国际舆论场。当地时间19日,阿尔及利亚特种部队对在该国天然气厂挟持多名外国人质的武装分子发动最后的突袭行动,击毙残余的劫持者,16名人质获释,但7名人质据报遭绑匪“处决”。震惊世界的危机血腥收场,但它带给西方的噩梦似乎刚开始: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在北非的蔓延正对西方利益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纽约时报》20日称,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曾警告,如果他被推翻,北非将出现混乱和“圣战”。现在他“精神错乱的预言”正被印证,北非“圣战”分子的兴起揭示了“阿拉伯之春”的残酷一面。政府军发动最后突袭  “这是一场血腥的考验,情节紧张刺激,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洛杉矶时报》这样评论阿政府军19日的最后突袭。报道称,在持续4天的紧张对峙中,人质面临两个最大危险:一是给部分人质身上绑上爆炸装置的伊斯兰武装分子,二是根本没有任何谈判意愿的阿尔及利亚军方。英国《卫报》称,阿特种部队的最后进攻造成7名人质死亡,16名外国人获救,据信发起这场劫持人质行动的一名“基地”组织分支机构的头目在攻击中死亡。阿尔及利亚《祖国报》援引官方消息称,在阿特种部队发动最后突袭前,放弃逃跑希望的恐怖分子就开始杀害人质,7人被“处决”。  阿内政部19日表示,在为期4天的人质危机中,共有23名人质遇难,32名劫持者被打死,685名阿尔及利亚人和107名外国人被解救或逃离。不过外界普遍预计,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死亡人数将进一步增加。英国广播公司称,据各国政府公布,截至20日,仍有5名英国人、5名挪威人和10名日本人生死未卜。英国首相卡梅伦20日表示,已确认3名英国公民死亡,另外还有3名英国公民和一名英国常住居民据信也已身亡。共同社报道称,日本工程巨头日挥公司发言人20日表示,17名派驻当地的日本员工有10人生死不明,“根据政府及当地事务所提供的信息判断,情况很严峻”。  “我担心人质死亡数字可能升高。”阿尔及利亚新闻部长赛义德20日做出这番表态没多久,坏消息就不断传来。法新社援引当地媒体的报道说,政府军20日在天然气工厂内发现25具人质尸体。一名目击者表示,武装分子打死了9名日本人。美国CBS新闻网称,一名阿安全官员20日表示,负责搜寻爆炸装置的扫雷小组当天发现“大量”尸体。德国《明镜》周刊称,人质危机以血淋淋的结局结束,西方人成了恐怖分子和阿尔及利亚军队行动的受害者。  “我的噩梦永远不会过去”,英国《镜报》20日以此为题讲述了一名英国人质的可怕经历。在上周四阿政府军首次失败的解救行动中,阿军直升机向恐怖分子和人质乘坐的5辆吉普车开火,石油工人麦克法尔脖子上绑着爆炸物奔跑逃命,他身边的工友们被屠杀……麦克法尔的母亲对记者说,麦克法尔现在还没缓过神来,这太痛苦了。“北非动荡局势严重升级”  被这场人质危机搅动的还有多个西方大国的政府。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19日表示:“攻击造成人员死亡是可怕的、不可接受的。我们必须弄清楚,恐怖分子要为此负全部责任。”英国《卫报》称,据透露英国提出向阿政府提供支持,包括派遣英国特种部队,结果遭阿方拒绝。日本新闻网则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0日与阿总理塞拉勒通电话讨论人质事件,安倍就阿政府没有听从日本等国的要求强行进攻从而造成众多人质遇难表示强烈抗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日称,从东京到伦敦都有一种怨恨,认为阿尔及利亚的军事行动是一场灾难,阿政府的恶劣态度造成悲剧,他们不谈判、不妥协,也不管有多少人死亡。  法国总统奥朗德却对阿方处理危机的方式表示支持。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奥朗德说:“恐怖分子冷酷地劫持这么多人质,而且随时准备加以杀害,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阿方采取了最合适的措施,因为没有谈判解救人质的可能性。”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表示,美国希望从阿尔及利亚政府更全面了解事件情况,并提供帮助。他同时称:“这场悲剧的发生要怪恐怖分子。”  “此次事件标志着北非动荡局势的严重升级,法军正在阿尔及利亚邻国马里对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进行打击。它也暴露了撒哈拉多国石油产业的脆弱性,并把北非极端伊斯兰主义问题推上了前台。”路透社这样评论人质事件的影响。美国《时代》周刊网站题为“阿尔及利亚恐怖主义成为西方石油公司难题”的报道称,阿人质事件给在当地开展工作的国际能源公司提出一个紧迫问题:在地区政治动荡背景下,公司能否保证员工安全?特别是现在法军正干预马里冲突,导致动荡局面进一步放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9日称,包括“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内的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多年来在阿尔及利亚和北非其他地区活动猖獗,在阿尔及利亚,政府仍掌握主动,但在马里等地,政治体系开始瓦解,武装分子不断推进。这次危机发出了极端分子在本地区势力上升的信号。该地区虽然偏远,但至关重要,对西方有重要战略意义。“‘阿拉伯之春蜕变为反恐战”  在《纽约时报》看来,武装组织在北非蔓延与“阿拉伯之春”不无关系。该报20日称,面对国内压力,利比亚独裁者卡扎菲曾警告说:“拉登的人会通过海洋和陆地来索要赎金。我们要回到红胡子海盗、回到奥斯曼人要求所有船只交赎金的年代。”现在他“精神错乱的预言”正被印证。在马里,法国正同已经控制了两倍于德国国土面积的极端分子作战。这些攻击让人感到长期作为“基地”组织沉睡后院的北非正变成另一个危险的不稳定地区。广大沙漠地区的混乱有许多原因,同时也让人认识到推翻利比亚、突尼斯和埃及独裁者的欢乐是有代价的。  “‘阿拉伯之春蜕变为反恐战”,《福布斯》19日以此为题称,美国驻班加西总领馆遇袭加上极端伊斯兰分子对马里的攻击以及现在的人质事件,都说明北非将成为2013年的地缘政治热点。英国《每日邮报》说,从阿富汗经伊拉克到利比亚,西方展示了其有能力推翻独裁统治,但却没能让社会重回正轨。光用枪口输出民主还不够。在地中海以南地区,没有关心人民福祉的政府,北非乃至欧洲未来的和平希望不过是幻影。▲

猜你喜欢
人质事件北非突袭
北非花园
暴雨突袭
中国对北非地区援助统计分析
峡谷突袭
某陆航旅复杂地形低空突袭训练
兔子与斐波那契数列
政治、社会和工业的辩证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