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治疗奶牛寒湿伤脾泄泻证

2013-01-24 00:23刘太平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原方患牛草料

刘太平

(山西省平遥县畜牧中心兽医防治站,031100)

奶牛泄泻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影响很大。笔者从1983年以来,运用中兽医理论,对奶牛的寒湿伤脾泄泻证进行了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主要症状

泄粪稀薄如水,常呈喷射状,粪便中含有少量的粪渣或未消化的草料,肠鸣如雷,少吃或不吃草料,耳鼻发凉,或有汗或无汗,或寒颤或前肢刨地,后肢踢腹,起卧不定,呻吟。

2 病因

主要为寒湿邪气,具体包括:奶牛所处环境寒冷。饮食了冰凉的水、草料,包括露水草。奶牛遭受大或暴雨淋体或人工对奶牛进行凉水洗浴。炎热天气,奶牛原处炎热环境之中,突然把奶牛牵到阴冷通风之地。因奶牛原在阳热之中,其体表腠理,汗孔都开,此时突转入阴冷之所,必定阴寒湿邪侵入。

3 病机

寒湿邪气侵入机体,损伤脾胃,致使脾胃气机失常,中焦升降紊乱,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功能失调,以致发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的泄泻症。

4 治疗

以温中散寒、祛湿健脾为治则。

方药:党参 30g,干姜 45g,肉桂 30g,茯苓30g,白术 25g,木香 25g,白芍 50g,泽泻 20g,炙甘草20g。水煎取液灌服。

方解:药用干姜、肉桂,辛热温中焦,助脾阳,祛中焦之寒邪为主药;党参、白术补脾益气,助脾胃恢复腐熟、运化和升降之气机为辅药;茯苓、白术和泽泻渗湿利水,以解脾胃之湿邪,白芍解痉止痛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温中散寒祛湿健脾,在临床上治疗寒湿伤脾泄泻屡见神效。

5 病例

笔者多年来用本方治疗寒湿伤脾泄泻症428例,治愈405例,治愈率94.6%。

5.1 病例一:1988年冬,平遥东城奶场,有一头黑白花奶牛5岁,第三胎产后45天,发生泄泻,前来求诊。

主诉:病前夜间下雪,奶牛跑出圈舍,在运动场停存3-4小时,次日早晨就发生泄泻和起卧。体诊:奶牛精神沉郁,肠鸣如雷,前肢刨地,后肢踢腹,时起时卧和呻吟。泄泻如注,质如水样,稍含粪渣,肌肉震颤,体表无汗,耳鼻发凉。

用药:按照上方加入麻黄30g,水煎灌服,次日诸症好转,只是粪仍较稀,不能成型,又按上方服药1剂,3天后追访,奶牛恢复正常生产。

5.2 病例二:1991年秋,平遥王家庄王林养奶牛一头,黑白花,7岁,第五胎,产后50天,发生泄泻,前来求诊。

主诉:发病前一天突然下急雨,没有及时拉回,奶牛遭雨淋大约20分钟,当天后半夜发现奶牛起卧不安,呻吟不断,早晨又出现拉稀。

体诊:奶牛体表湿润有汗,耳鼻发凉,肠鸣如雷,起卧不安,呻吟不断,站立时前肢刨地,后肢踢腹,翘尾拉稀,质如水样,含有少量粪渣。

用药:根据症状,按所介绍方剂,加桂枝45g,水煎灌服,2小时后肠鸣音、腹痛症状逐渐消失,次日按原方再给1剂,5天后追访,奶牛一切恢复正常。

6 讨论

病例一,患牛无汗,耳鼻发凉并有感受寒邪史,这是有外感伤寒表实证,所以原方加麻黄而发汗解表,解除表邪,协同原方共祛表里之寒邪。

病例二,患牛有汗,有感受寒邪过程,这是兼有伤寒表虚证,原方加桂枝可解肌发表,且桂枝和原方的白芍相伍,调和营卫,协同原方共祛表里之寒邪。

7 小结

7.1 本文所提病因(寒邪)都可经问诊而具体掌握,因患牛或因气候寒冷或因暴雨淋身或因人工冷水洗浴或因饮食冰冻的水草料都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因而临床上必须详加问诊。

7.2 寒湿伤脾是主证,奶牛体质各有所异,临床上所见患牛的证症,就是多种多样,会出现很多的兼症等,这就还须进一步认真辨证,根据方药随证加减,定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如本文所介绍病例,就是兼有伤寒表实和表虚证而作了加减,患牛有汗无汗是辨别表虚表实的特有依据(无汗为表实证,有汗为表虚证)。

猜你喜欢
原方患牛草料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探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瘤胃臌气的疗效
香菊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与原方成分的一致性研究Δ
lndividu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adult testicular hydrocele:A pilot study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养牛之道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