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与药物联合治疗颈源性眩晕症25例

2013-01-24 00:30赵满义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7期
关键词:颈源舒展恶心

赵满义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5300)

颈源性眩晕症是由颈部寰枢椎关节错位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以眩晕、恶心为主症的一种眩晕症。针对此病,笔者采用推拿、手法复位技术与养血清脑颗粒、晕可平糖浆药物联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2d,最长6个月;均为不同程度的眩晕、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大部分患者伴有头痛、恶心、颈项背疼痛等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①美尼埃综合征:多呈发作性眩晕,发作时眼球震颤,有疼痛、恶心、呕吐、天旋地转,不敢睁眼。无颈部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②高血压:头晕、头痛为主,常有血压异常升高,四肢末梢有发麻的感觉。无颈部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常有外伤,眩晕有周期性特点和位置性特点,体位改变眩晕消失是本病的特点。无颈部症状、体征和X线特征。

治疗方法

养血清脑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冲服;晕可平糖浆每次10ml每日3次。按摩:侧卧,颈部左右行推、拿、按、摩、揉等手法15min,放松局部肌肉,达到松解肌肉痉挛的目的。最后根据不同的错位类型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仰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向扳按法、坐位旋转复位法,使颈椎错位、肌肉痉挛得以恢复,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眩晕完全消失,生活完全不受影响。明显好转:眩晕基本消失,生活完全不受影响。好转:眩晕大部分消失,生活稍有影响。无效:症状未见减轻或好转。

治疗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治愈20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主诉:近日不明原因晨起后头晕目眩,伴有轻度恶心干呕,后枕部疼痛。颈部不能活动,活动后症状加重,表情痛苦。血压125/80mmHg,心率65次/min,舌淡,苔薄白。查:触诊C1~2横突左右不对称,压痛阳性;C2棘突偏歪。颈椎左右活动明显受限,旋转实验阳性。X线片检查:张口位显示寰枢椎外缘左右不对等,齿状突轴线至枢椎外侧缘距离不相等,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后缘连线中断,轻度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诊断:颈性眩晕症。治法如前,1次后症状减轻,3次后明显减轻,1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讨论

颈源性眩晕症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此病的发生与病人不当的工作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工作当中过度用颈或生活中的不良姿势为该病的主要诱因。此病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有文职人员、教师等伏案工作者,劳动密集型企业单一工种长时间工作的劳动者,长期劳碌的家庭妇女等。此病发作时多数表现为晨起眩晕,发作不能翻身,坐起伴有颈部活动不利,活动后眩晕症状更明显。当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好转时可做一些功能性锻炼。功能锻炼主要为:①多按摩。一般接受6周按摩,此病发作明显减少,以颈、背、肩、头同时按摩为主。②常舒展。舒展疗法可以放松头部紧张的肌肉,进而缓解眩晕,每个舒展动作做2次,每次20min。颈部舒展:下巴依次向前、向上、向左和向右伸展。耸肩:耸起双肩前后运动,每个动作5s,重复3~5次。③热敷颈部。热毛巾敷颈后部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缓解眩晕症状。

猜你喜欢
颈源舒展恶心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愁眉舒展了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