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2013-01-24 03:37刘春香祝立阳莫伟梅韦涌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口气插管气管

刘春香 祝立阳 莫伟梅 林 琦 韦涌初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浅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

刘春香 祝立阳 莫伟梅 林 琦 韦涌初

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减轻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负性情绪的作用。方法:分析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以减轻其负性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负性情绪明显降低,且无认知障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不良情绪,对病情好转有重大影响。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理护理干预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因具有操作简捷、创伤小、易排痰和并发症少等优点[1-2],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救治。然而在救治过程中,患者既要承受有创置入引流管和气管插管带来的不适[3],还要接受各种报警声、病友呻吟声和不停的治疗操作等刺激,更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因而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与负性情绪,还会影响救治工作的展开[4-5]。因此,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及时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对救治的影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心胸外科救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90例,其中女32例,男58例,年龄41.83±19.68岁。所患疾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胸部开放性损伤并心脏破裂、胸部挤压伤、呼吸衰竭诚及重症肌无力等。插管通气持续时间1~7d,脱机通气后能正确表述,无言语沟通障碍。文化程度:文盲16例、小学文化23例、初、高中文化27例、大中专以上学历24例。

1.2 方法

1.2.1 分析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5-7]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的患者最突出的心理问题为语言交流障碍、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不合作与缺乏配合知识。其产生原因如下。1.2.1.1 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是影响患者心理舒适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居住环境是指病室及病床单元的卫生状况、光线、空气、温湿度等,均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特别是嘈杂的环境、污浊的空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其焦虑不安。人文环境则涉及医生、护士、家属和患者间的和谐氛围及对患者的尊重。患者不仅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更对监护场景氛围感到恐惧;加上病室灯光常亮,患者不知白天黑夜,既不能说话,又与家人隔离,这种情况使患者的不安情绪和心理压力益为加重。

1.2.1.2 救治操作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人工气道建立后,为使患者安静休息、减轻焦虑与体力消耗,提高人机协调性,防止其意外拔出管道,常要给患者使用镇静剂,但若使用不当,亦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此外,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有创导管的置入与引流管的约束和强迫体位的限制等,均给患者带来痛苦和诱发不良的心理反应。

1.2.1.3 身体敏感部位暴露 患者入住到监护室内,为了便于监护及救治操作,常需暴露操作部位。护士在监护和执行治疗操作时,若不注意遮掩患者身体,使其敏感部位长时间暴露,会伤害到患者的自尊心,使其心理不安。

1.2.1.4 其它原因 当病情危重、病程长、病情反复而需长时间使用呼吸机时,患者由于不能忍受要求脱机又遇拒绝后,其急躁不安情绪常转为焦虑、抑郁状态。为了预防感染,患者要与外界隔离,家属不能陪护,医护人员又忙于工作,与其思想沟通有限,致使患者产生了孤独感。此外,患者既担心自己的病情,又担心自己的工作、家庭经济与家人的生活,甚至认为自己拖累了家庭,从而加重了抑郁、焦虑、紧张、压抑与敌对等不良心理反应,严重者还会产生认知障碍,而出现错觉、幻觉或谵妄等精神症状。

1.2.2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得当的心理护理干预是促使患者早日摆脱不良心态,使其尽快康复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措施。

1.2.2.1 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消除陌生环境对患者的影响 护士是病房环境的重要调节者,对调节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特别对手术后暂时不能说话和进食的患者,护士更应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监护环境,比如调节各种仪器音量适中,不允许任何人在病房内大声说话和穿响底鞋,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护士在执行治疗操作时,要做到“四轻一注意”: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开门轻和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减轻焦虑反应及烦躁情绪,使其有居家的感觉,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快恢复健康。

1.2.2.2 重视与患者的无声交流 语言交流障碍是导致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自行拔管的原因之一。因此,护士应正确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快速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尤其要重视与患者的无声交流。对不识字或无书写能力的患者采用图画板或词组卡片,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可用手势法,对清醒且双手能活动的患者可采取纸笔书写的方式进行沟通。针对患者的不同性格和心理需求,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依从性,且使其心理压力降低至最轻程度。

1.2.2.3 加强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及基础护理,维护患者的自尊 给气管插管患者提供口腔护理及基础护理非常重要,这是为患者提供心理舒适的基本保障,也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操作应由两名护士协同进行,一个护士固定气管插管及开口器,另一个实施口腔护理操作,这样可避免插管移位或脱管的危险。护士还应做好患者晨、晚间的基础护理(如洗脸、擦浴、翻身拍背和按摩受压部位等)。在给患者更衣、换药、导尿和协助排便时,要注意遮挡,尽可能减少患者裸露的次数和时间。这样,不仅使患者感到舒适、关爱和安慰,而且维护了自尊,还增进了医患间的感情。

1.2.2.4 加强气道护理 气管插管后气道护理的重点是维护气管插管的功能与防止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故应及时排除气道内与口咽部的分泌物,以防阻塞气道或发生误吸。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后,易致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干结,形成痰痂而导致患者气道堵塞,甚至发生窒息死亡。因此,须加强患者气道的湿化,及时有效地吸痰和清除呼吸机管道中的水分。

1.2.2.5 预防意外拔管 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恍惚和烦躁不安而易导致意外拔管[8-9]。因此,夜班护士应加强巡视观察,对有拔管倾向的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肢体约束,以防其意外拔管。

2 讨论

应激理论认为,当个体在生活中遇到刺激性的事件时,会使心理产生应激反应。此时,除了患者机体发生生理变化外,其心理亦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与愤怒,而以焦虑和恐惧为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是一种侵入性、刺激性的治疗操作,在躯体、生理、心理及经济等方面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负性影响。其主要表现为:①悲观失望。由于遭遇突发事件或病情突变,患者无法认识疾病的发展与变化,对病情的转归亦无法预料和控制,致使对疾病治疗失望而情绪低落;②焦虑不安。因患者自知病情危重,遂时刻都关注着病情的变化,若短期内未出现任何好转的迹象,就认为病情非常严重而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失眠和易怒等情绪;③敏感多疑。由于患者过度注意自身的疾病,对身体的状况过于敏感,只要病情出现轻微的变化,他都会感受到,并对预后产生怀疑,甚至对治疗也抱有怀疑态度,对别人的交谈也特别在意。

心理护理干预是以理性信念替代不合理信念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对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有良好影响,从而促进了疾病的痊愈。本组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救治期间,经我们及时疏导,耐心解释和有针对性地干预后,其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均得到了缓解,患者也改变了自我评价过低、过高或偏执的性格,端正了认知方式,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认知障碍。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行为向有利于病情好转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了康复。此外,心理护理干预也提高了护理质量,更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价值。

[1]于淑云.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气道管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3):161.

[2]毛秀莲,冼乐武,王晓琼,等.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在ICU病人中的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2004,25(3):67.

[3]王曙红,周建辉,邹爱丽,等.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A):13-14.

[4]刘化侠,沈宁.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不适及其原因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12-113.

[5]高延玲.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病人产生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03.

[6]乔红英.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 (26):6480.

[7]McPherson CJ,Wilson KG.Feeling like a burden Exploring the perspectives of pa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J〕.Cancer Nurs,2007,30(5):405-411.

[8]全清霞,林碎钗,林跃跃,等.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44-45.

[9]朱玲凤,项昌富,徐冰,等.六西格玛管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71-72.

Enhanc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LIU Chun-xiang,ZHU Li-yang,MO Wei-mei,LIN Qi,WEI Yong-chu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31,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lleviating negative sentiments of the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Methods:The causes of negative sentiments of the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were sought.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provided for the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due to negative sentiments.Results:Through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tients’condition,the patients were able to co-operate with the medical workers in treatment on their own initiative.Negative sentiment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patients,and disturbance of cognitive abilities was not observed in them.Conclusions: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unhealthy sentiments of the patients with or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and therefore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atients’condition.

Orotracheal intubation;Mechanical ventilat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R471

A

1007-8517(2013)16-0145-02

2013.06.03)

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ZC200809C。

刘春香(1962-),女,湖南祁阳,本科,副主任护师。E-mail:weiliuchunxiang@163.com

猜你喜欢
口气插管气管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松了口气
编辑部的“神回复”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急诊抢救中光棒引导法与直接喉镜法气管插管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