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2013-01-26 07:07刘晓辉海洋石油总医院社区科天津30045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血压杂志高血压

刘晓辉 (海洋石油总医院社区科,天津 300450)

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竭、主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社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治疗的目的是控制血压,使血压达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目前,非药物干预在全科医学领域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为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现就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以及非药物干预等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 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1 超重或肥胖 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老年人血压水平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血压水平呈现出显著的随体重指数(BMI)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1〕。超重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病率可增加2~6倍〔2〕。

1.2 血脂异常 朱小军〔3〕对老年高血压病例分析显示:老年人高胆固醇(TC)、高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与正常组比较,收缩压(SBP)有上升趋势,同时高血压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说明TC、TG、LDL-C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血糖 国内外大量的报道表明〔4〕高血压易发生糖尿病,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者,糖尿病者的血压水平也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者。

1.4 高尿酸血症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尿酸与高血压关系密切〔5〕。

1.5 遗传因素 北京市1991年高血压普查结果〔6〕,父母一方有高血压者高血压患病率是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1.5倍;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者患病率是无高血压者的2~3倍。

1.6 其他 吸烟饮酒〔7〕、经常不吃早餐与睡眠时间不足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 非药物干预

非药物干预不仅是降压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其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干预、戒烟限酒、控制饮食、科学运动、减轻体重和精神心理疗法等〔8〕。

2.1 健康教育

2.1.1 健康教育干预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在以全科团队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性服务中,健康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9〕,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保证城乡居民的最基本、最有效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举措,而且是让居民对疾病先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10〕,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人群疾病发生率〔9〕。

由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对相关基本知识的缺乏,尤其对危害性和严重程度的认识存在误区或不足〔11〕,因此对治疗不重视、不系统,遵医行为较差,主动就医率较低。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老年高血压基本知识的知晓率、遵医行为、主动就医率、规律服药率等。开展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对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危害并自觉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提高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促进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是有必要和有意义的〔12~16〕。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17〕。根据高血压及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老年人对高血压加深认识,了解到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更好地配合治疗〔18〕。郑丽萍等〔19〕强调通过开展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增加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使病人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和康复行为。

2.1.2 健康教育干预的形式和内容 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服药依从性及情绪的变化对降压效果的影响等,基本知识包括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症状特征、发病原因、预防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和增加家属健康知识的教育〔20〕。由于影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因素包括相关基本知识、用药依从性、血压测量方法、情绪等〔21〕,所以要定期组织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他们进行多种形式的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具体形式包括讲座、咨询、个别答疑等。健康教育干预应根据不同的家庭背景、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病情,在社区门诊及家庭访视中进行。

2.2 行为干预 促使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变原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康复,延长寿命。国内外经验表明: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控制不良生活行为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模式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2〕。

2.2.1 指导饮食 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23〕,限制钠盐的摄入〔24〕,采用低脂低热量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将每日热量限制在男性<1 400 kcal,女性<1 200 kcal〔25〕。为动态观察膳食结够的变化,给病人发放日历,纪录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程旻娜等〔24〕对若干患者进行限钠干预试验已得出:“限钠组的尿钠减少4.4 mmol/24 h,血压下降 1.7/0.9 mmHg”。

2.2.2 戒烟限酒 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7〕。高血压造成血管内膜的机械牵拉损伤,高血脂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同时嗜烟酒可促进动脉硬化,酒精可使细胞体积和黏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26〕。因此,应指导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及限制饮酒。

2.2.3 指导运动、减重 在合理饮食的同时,还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锻炼,促进热量的消耗,减少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增强体力〔27〕。对于高血压患者减轻体重十分必要,有些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降低体重即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轻体重协同降压药物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疗效,科学的减肥方法为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美国开展一项两阶段高血压干预试验,对若干患者进行18个月的减轻体重的干预,减重组体重减少了 3.9 kg,血压下降 2.9/2.3 mmHg〔28〕。高血压预防实验(TOHPⅡ)发现,减轻体重与降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正相关,保持正常体重对防控高血压促进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29,30〕。

2.3 心理干预 高血压容易合并脑卒中,唐国文等〔31〕报道: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患者伴发的抑郁情绪,并能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促进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最常用的干预方法有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

2.3.1 心理支持 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用关怀、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32〕,有的研究者请心理医师给病人做暗示、预防性谈话、强化性治疗〔33〕,建议患者平时要有一定范围的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控制能力,遇事果断,在困难面前不回避,能够扬长避短〔34〕。

2.3.2 放松疗法 包括松弛-默想、事件松弛法、气功、太极拳法〔34〕、放松静坐法、音乐放松疗法〔35〕、兴趣培养法、催眠暗示法〔36〕、放松训练〔37〕等。

2.4 建档管理 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专案管理、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跟踪随访,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提出治疗意见,控制血压,减少血压对身体的损害,避免高血压急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遵医性等综合手段〔38~40〕。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41〕。

1 全国营养调查委员会.我国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6-8.

2 李建清,孙国祥,徐敏泉,等.常熟市老年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3):127.

3 朱小军.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水平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1):83-4.

4 高 林,李茂欣,傅 梧,等.兰州市中老年人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8;24(3):41-4.

5 Fronlich ED.Current clinical path physiologic considerations in essential〔J〕.Med Clin N Am,2007;81(5):1124.

6 王文志,方向华,吴升平,等.我国七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6):332.

7 Juvela S.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aneu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1993;24(5):639-46.

8 申 瑶.高血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1):122-3.

9 吴宗平,侯朝铭,张 俭,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9;7(20):59-60.

10 曾 玲.社区护理人员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州医药,2009;31(4):78-9.

11 王慧敏,卢运红,文 宏.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58-60.

12 廖顺平.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07;6(24):6.

13 杨玉娟.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健康教育〔J〕.山东医药,2010;17(9):1005-6.

14 徐浩锋,许燕君,马文军.高血压综合防治〔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73-6.

15 张宏宇.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05;9(6):568.

16 张丽华,张凤霞.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6):531.

17 李立明,任 涛.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干预模式的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9(1):32-3.

18 苏红颜,余同珍.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05-6.

19 郑丽萍,李丽朝,方香丹.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81.

20 罗 健,刘雁飞.中国健康教育网及各省信息共享平台状况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9;25(5):396-7.

21 傅晓凤.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6):511-3.

22 孙录青,邹本荣,程 栋.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对肥胖干预的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2027.

23 肖 颖,王军波,阎少芳.城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的膳食干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57-9.

24 程旻娜,李建新.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8):393.

25 曾春雨.对高血压的防治从改善生活方式做起〔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2):532-3.

26 方 圻.现代内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1-7.

27 李建新.社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05;18(8):521-2.

28 陈志梅.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5):353.

29 庞文跃.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地区女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4):331-3.

30 黎林森.福建省农村高血压病及发病因素的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9):697-8.

31 唐国文,张国锋,吴晓雯.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3):269-72.

32 周永君.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04;15(3):173-4.

33 张志锐,陈学诗,王金岩,等.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心理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5;29(3):170-3.

34 孙树印,张作记,崔立谦.负性情绪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8(1):26-7.

35 陈 茜,王大钊.整体护理中广泛应用音乐疗法〔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6;6(11):47.

36 邹新花,赵瑞英.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理干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82-3.

37 赵金兰,张 鼎.2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放松训练家庭护理效果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16-7.

38 王琼力,张月萍,向燕萍,等.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6):501.

39 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3.

40 张改臣.社区高血压建档管理136例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32.

41 余信国,李 静.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378-80.

猜你喜欢
血压杂志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杂志介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