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医疗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2013-01-27 03:58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8期
关键词:远程医学医疗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信息科,江苏 南京 210002

网络医疗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

马锡坤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信息科,江苏 南京 210002

本文阐述了网络医疗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应用现状,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网络医疗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网络医疗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要加强网络医疗管理,促进网络医疗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网络医疗;远程医疗;在线咨询;网上医院;网络服务

0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出现了网络医疗[1],以前单一的病人去医院看病的模式被逐渐改变,代之的是以网上健康咨询、远程诊断等形式获取医疗信息。网络医疗让人们在寻求医疗救助时可以选择多种求医途径,成为医疗保健服务和医疗救护保障的一种新模式,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人们传统的医学观念、就医方式、诊疗行为及医学科研模式等[2]。而高速宽带网的出现又为信息技术与传统医疗的结合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就网络医疗有关情况进行一些探讨。

1 网络医疗的概念

网络医疗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医疗手段[3],它以医院为后台支持,用实际的和虚拟的方式组织医疗资源,将一部分可以通过非现场方式进行的服务转移到互联网平台,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深层次医疗、保健服务。患者只需以在线问答形式发出疑问,便能与网上医生互动、交流,得到针对性解答,获取指导性解决方案。这种新型的网络模式突破了时空性限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实时和互动[4],使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诊疗服务,可以充分整合、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分流不同阶段的患者,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其价值和影响将越来越大。网络医疗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而且发挥了导医的功能,让患者可以到更适合的医院去看病。

网站咨询、远程会诊都是网络医疗的一种形式,但要全面开展网络医疗服务,仅有网站咨询和远程会诊系统是不够的,必须搭建先进实用的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网络医疗服务价值和保证远程医疗服务效果。网络医疗平台可以被看作一个扩展的虚拟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远距离医学服务活动,为远程监护、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不同级别的支持。关于网络医疗的提法有很多,本文提出的网络医疗平台具有全新的概念,应具备预约挂号、视频诊疗、药品配送、网上支付等基本功能,具有相应的配套完善的信息系统[5]。通过就医导诊、就医提醒、信息发布、病案管理等一系列辅助手段,为患者提供智能服务,保障网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6]。

2 网络医疗发展历程

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网络医疗的研究工作,网络医疗的发展十分迅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学方面应用的一个热点。网络医疗的发展按服务类型来划分,可分为网上健康咨询、网上远程会诊、网上在线问诊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网上健康咨询,提供医疗健康咨询和医疗信息服务,解答寻医问药之类的问题,普及有关保健和疾病的防治知识。第二层次是网上远程会诊,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集远程临床会诊、影像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心电会诊与监护、术前指导和紧急救治等多种功能[7]。第三层次是网上在线问诊[8],致力于把传统门诊部的部分功能搬到网上,使患者可通过互联网寻求医生的诊断和指导,打造绿色就医通道。

网络医疗,又可以称为网络时代的远程医疗。它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一般认为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主要通过电话网和有线电视网传送包括文字及视频图像在内的各类信息,供医生间交流信息或向专家进行病案咨询以辅助其诊断。远程医疗在发展过程中,运用了传真、电话、无线电通信到静止图像和实时交互电视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和远程机器人等一系列新的通信技术和电子学技术,并与医疗保健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较早的国家之一,其最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对战场伤病员进行急救。此后,医疗机构开始进行远程医疗,并逐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医学基金会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2号(远程医疗网)工程。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医疗网站陆续开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过后,形形色色的医疗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出来,而事实上国内医疗网站除少数有能力进行远程会诊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简单咨询服务,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介绍产品信息及进行药品推销等[9]。

3 网络医疗应用现状

网络医疗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这些国家凭借其富有的财力,投入巨额资金发展网络医疗平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远程会诊和治疗,即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的通信系统进行的医学服务;二是医学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目前,一些西欧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在内的IC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科技和财力资源,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尝试,如俄克拉荷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心脏病心律不齐咨询系统,国家免疫学和呼吸医疗中心和国家实验室联合开发网上医院项目等[10]。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特别是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低下,因此网络医疗在我国更有发展的必要。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2号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远程医疗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又涌现了一大批专业的医疗网站:如“好大夫在线”,是中国最大的医疗网站之一,提供专业、完善的医疗信息服务,其中包括医院、医生信息查询中心、医患咨询平台、门诊预约系统、就医经验分享系统等服务;“阿亮医生”是通过卫生部审批的专业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的网站,目前已经和全国近1000余家知名医院建立起合作关系,约40个临床科室的5000余位主治以上级别医生成为其签约医生,能够及时提供在线疾病咨询、健康咨询服务;“名医网”是由河南省教育科研网网络中心和郑州大学9家附属医院联合创办的一个医疗服务类网站,通过网上导医和在线交流,郑州大学医学院的名医、博导可以为省内外的广大网友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不少大型三甲医院对网络医疗都抱以积极态度,均看好网络医疗发展前景,建立了各有特点的网络医疗系统。四川省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咨询系统,可以通过网络,使医生在无须患者亲临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全面、仔细的总结和分析,进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11]。深圳市人民医院成立了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医院”,可远程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对需长期监护的慢性病患可实现实时管理。“虚拟医院”平时由全科医生监测,当患者病情出现异常或者发出诊疗请求时,系统便会自动报警,全科医生会及时处理。解放军264医院建立了部队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供体系部队查阅相关资料、下载视频教学内容、预约会诊服务等[12]。解放军455医院设计的军队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为干休所提供包括健康管理、预防康复、医疗诊治、康复护理在内的全方位服务[13]。

4 网络医疗存在的问题

网络医疗毕竟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尽管我国的网络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距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对于网络医疗的监管措施还不严密,与网络消费有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14-15],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络医疗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作为虚拟空间,信息造假的成本很低,信息不对称严重。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患者无法对网上医生的资质予以确认,一旦诊断有误或服药后产生严重后果,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加上无法真正找到相应责任人,患者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少在线“专家”在网上接受咨询,通常简短问个三两句话后就直接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诱导患者到自己所在的医院看病或者买药,成了变相的“医托”、“药托”。一些利欲熏心的销售商,针对国人迷信国外先进技术和信誉的心理,利用或者伪造外国元素,对人们进行误导,可谓费尽心机[16]。因此,对以实体医院为依托的各种专科“网上医院”或是“网上咨询”,一定要了解清楚医院和医生的资质,熟悉网络医疗有关管理规定,以防被忽悠。另外,需要大力推进医疗信息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发生在医院内部,而且更有价值的共享是发生在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这也是网络医疗发展的重要基础。

5 展望

网络医疗使医疗服务以新的形式向基层延伸[17-18],向社会拓展,为广大群众提供“零距离”网络化医疗服务。通过网上医疗服务,能够优化诊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有效地缓解传统门诊“三长一短”现象。网络医疗最终的实现目标是建立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网上医院,实现就医流程便捷化,信息交流实时化,院前院后一体化,为患者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就医通道[19]。在国外,因机制成熟,网络就医非常普遍[20]。但国内这种就医“规矩”尚未成型,患者通过网络看病时,一定要理性看待,最好选择大型的知名专业网站。同时,要探索新型网络医疗服务运作和管理模式,加强网络医疗管理,规范网络医疗服务行为,监督、提升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服务感受。通过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品质,保障病人安全,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21-22],促进网络医疗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网上问诊”不能取代正规医院的诊断和检查,但能起到很好的辅助和补充之效。网络医疗若与实体医院有机结合,将凸显网络医疗的价值,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1] 吴桂英.网络医疗的市场净化[J].百姓,2009,(2):30-31.

[2] 王大勇,李杰.军队网络医疗建设的现状和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2012,14(4):385-386.

[3] 李峰.网络医疗的发展和思考[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6,27(9):64-66.

[4] 胡玉宁,金新政.我国网络医疗信息服务的特征及模式分析[J].医学信息,2008,21(5):584-586.

[5] 马锡坤,史兆荣,于京杰,等.网上医院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建设的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12):81-83.

[6] 张曙光,马锡坤.基于信息系统便捷就医通道的建立[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0):48-50.

[7] 周毅,林海武,耿庆山,等.远程医疗系统的构成及其新进展[J].中国数字医学,2009,(9):21-23.

[8] 李成修,刘运祥,周喜强,等.我院施行“网上问诊”服务的实践[J].中国医院,2011,15(12):78-80.

[9] 胡苗.网络医疗服务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前景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8):101-102.

[10] Chronaki CE,Katehakis DG,Zabulis XC,et al.WebOnCOLL: medical collaboration in regional healthcare networks[J].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1997,1(4):257-269.

[11] 廖菁,杨建萍,朱文勇,等.远程医疗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6):206-208.

[12] 任梁,高爱芝,习毓芝.建立部队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探索[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75-76.

[13] 崔宝善,熊友生,苏皖,等.军队老干部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架构与功能[J].东南国防医药,2010,12(1):87-88.

[14] 覃红,李冀宁.网络医疗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J].医学与哲学, 2005,26(15):58-60.

[15] 李艳.远程医疗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11):80.

[16] 项安波.当心网络医疗广告忽悠您[J].健康管理,2010,(6):66-69.

[17] 吴卫林,徐卫东,张珉.基层医院利用网络医疗诊治肝胆急症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138-140.

[18] 凌小明,沈建坤,程钦安,等.为部队网络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创建[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61-562.

[19] 杨国斌.网上医院系统整体框架的构想[J].中国医疗设备, 2012,27(6):127-129.

[20] 刘林森.会看病的电话亭:美国推进网络医疗[N].中国社会报,2006-01-18(8).

[21] 王晓华,刘晨阳,叶瑞棉.加强医院远程医疗平台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8):62.

[22] 易学明.践行绿色医疗理念 推动服务质量提升[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1-6.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MA Xi-kun
Information Department, Nanj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Nanjing Jiangsu 210002,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By compar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of China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policy, regulations and actual applications, and the management of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also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its healthy,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 medical treatment; telemedicine; online inquiry; online hospital; network service

R197.324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3.08.026

1674-1633(2013)08-0070-03

2013-02-03

2013-04-08

本文作者:马锡坤,南京军区总医院信息科副主任,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领域的研究工作。

作者邮箱:maxikun@163.com

猜你喜欢
远程医学医疗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远程诈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