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人物画造型语言探析

2013-01-28 08:25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人物画素描水墨

(渭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渭南 714000)

从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来看,一直是围绕着“形神”问题展开的。水墨人物画的造型观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到现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其造型观的每一次变化可以说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也反映了水墨人物画的繁荣与衰落。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明确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绘画主张,用事物的形传达其神的绘画主张已经很明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以其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苏轼更加重神轻形“绘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造型方式,也更容易符合文人士雅士们抒发自身情感的需要。清代石涛的“不似之似似之”,近代齐白石的“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上都是历代画家关于造型的观点,虽然注重“以形写神”,但也注重“形神兼备”,没有完全抛弃物体的自然形体美。

二十世纪上半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复辟,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生活中。中国的文化也遭受帝国主义的冲击。五四运动以后,徐悲鸿等老一辈人画家引进西方科学、严谨、精确的造型方法和观念来丰富和完善中国人物画的造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老一辈画家,如:蒋兆和、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卢沉、姚有多、周思冲等。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融合中西的中国画创作和教学因其写实性而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徐的教学体系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模式。今天,我们很多高校沿用了徐悲鸿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在学术层面上分析、整理、完善、充实、发展这一思想有所欠缺。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受到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造型上投机取巧,存在一些功利性和不严肃性。基于此,笔者在不丢失水墨人物画笔墨的前提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做粗浅的探析。

一、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

叶浅予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没有造型基础,笔墨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要画好水墨人物画必须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科学的造型基础,单纯笔墨是练不出什么名堂来的。”“造型是水墨人物画的硬标准,是笔墨赖以存在的基本框架。”可见,造型能力的高低对于水墨人物画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造型何谈笔墨?怎样合理、有效、快速地提高我们的造型能力?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素描训练体系来帮助我们来拟补造型的缺陷。

徐悲鸿将西方科学的素描造型观念引入到水墨人物画的教学中,将西方素描和中国的笔墨的表现手法机会,进行了大量的写生教学实践,并且提出了“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素描的引入对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深远,“加强了中国写意人物画造型的准确性和使中国写意人物画传统的审美观表现语言发生了改变”。

中西方的素描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在吸取西方素描精华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中国画追求的线型造型和笔墨趣味。西方的素描讲究的是光影和明暗,利用光线投射在物体上呈现出来的明暗的块面结构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而中国画讲究的是“骨法用笔”、以线造型的结构素描。“骨法用笔”讲究构成形象的解剖关系、肌肉和不做过多的明暗处理,舍弃明暗,追求构成物体实质性的线性关系。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最具有特点的绘画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特有的审美韵味,也是素描造型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方法。用书法韵味、长短不一、粗细不均、变化多端的线条,加之皴擦勾勒出具有体积感、空间感、情感的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法的人物形象。

二、掌握正确的表现手法

素描作为提高造型能力的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观察方法。我们知道纪昌学射的寓言故事,他向一个技艺高超的箭收学习射箭,但那老师却只教他盯住悬于窗前的小虱子看,直到他把那小虱子看成了如斗一般大,老师让纪昌拿起弓箭,结果射中了虱子的心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中国画提倡的是“骨法用笔”的线条加之二维空间平面装饰效果的素描,以线作为基本的作画形式,加上西方素描科学的解剖和透视,使画面在空间上既二维又有深度感。观察人物时,要从整体的外轮廓开始,然后用加法的方法做进一步的添加,运用整体观察,联系观察,本质观察和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分析、对比、类比的观察方法。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不要把自己的视线拘泥于某根线上,要找实线与虚线的穿插关系和所表现的结构。观察人物形象时,要从本身身的结构和内在规律出发,把我人物的整体态势,可以抛弃服饰、装饰等表面现象,要想啃骨头一样,找出内在的结构。

(二)线的处理。潘天寿认为:“临摹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临摹是必须要做多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仔细咀嚼。如果制图方便,依样画葫芦,甚至用拷贝的方法,就不会有多少益处。”们在进行线性素描写生训练之前,要进行大量的临摹,许多画家的成功都是从临摹开始的。采取先临摹,后写生,临摹与写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因为初学者大多基础比较薄弱,造型能力进本上停留在高考时的明暗素描的水平上,所以一开始的线描临摹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可以让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强烈的信号:原来水墨人物画的素描是这样训练造型的;第二,临摹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学习名家的造型方法,少走弯路。学习名家的用线技巧和方法,如韩国桢的白描就是一本很好的临摹范本。线条铿锵有力,人物刻画非常精细到位,线条组织疏密得当。

临摹为写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初步明白了面对模特,我要从整体的外轮廓线开始观察,然后再用加法的方法往里添加线条和皴擦,最后这幅画要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在脑海里是有预想的。写生面临的困难较之临摹会相对多一些,比如线条的组织、取舍、疏密等等。线造型其实有两种相铺相成的并存因素,一种因素是我们熟知的线,另一种因素是由线围起来的“外形”。这种外形在水墨人物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观察时,不要只盯住某一条线条,线与线的缠绕、穿插、相互谦让、笔断意连所围绕起来的外形,虚实相生的线与线的交错运用才形成了中国画造型特有的性质。

(三)轮廓线和结构线的处理。在以往的素描训练中,我们经常用各种各样的明暗关系塑造物体的体积、质感、光感。对于初学者来说,画素描就是画明暗,不自觉的就把用明暗塑造物体作为作画的目的。中国画的素描训练没有过多的明暗调子,它是以线为主的人物结构造型,虽然不受光线的影响,但是又是吸取了西方素描科学的解剖、透视等理性知识,使其在二维的平面构图中具有一定的深度感。

水墨人物画的的造型的窍门是眼中只留下线所表述的平面和它的平面结构,也就是轮廓和结构(结构即棱线,当模特转九十度后,棱线就变成了轮廓线),其他造型因素可先一改忽略不计,因为其中学多因素并不适合笔墨表现,而且另外一些因素的过分关注,将影响你的造型质量。

(四)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从开始的产生直至现在一直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怎样靠人物的形象去打动别人,怎样把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面对一个模特,首先作为绘画者要保持一种饱满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去对待你的作品;其次,需要精微细致的素描训练。这样有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深入的刻画,提高我们的观察力、洞察力和绘画表现力。最后,创作的素材应该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总之,素描对于水墨人物画造型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素描训练中我们继续坚持中国画的骨法用笔,以线为主的及结构造型,同时借鉴西方科学的解剖和透视知识,明暗、线条、结构恰当的处理。在中西融合交融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刘江.潘天寿书法篆刻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A] .潘天寿研究.[C].北京:中国美院出版社.1997.

[3]陈传席.中国名画家全集.徐悲鸿[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物画素描水墨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水墨
武汉素描
素描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跟踪导练(一)4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泼尽水墨是生平
凡·高的早期素描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