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倾听”中愉快成长——谈中职音乐教学中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3-01-28 08:25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河南三门472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音乐教室倾听环境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三门 472000)

每一学科的教学过程都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音乐课也不例外。其中,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领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所采用的审美艺术欣赏形式,是一种综合体验形式,它要求音乐欣赏者除了在音乐形式方面获得审美愉悦外,同时也应把注意力放在对音乐内涵的体验上,在充分体验音乐中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还要运用想象去追求音乐所表现出的形象和意境,欣赏者应积极调动自己全部心理功能,对音乐进行全面的综合体验。这种欣赏方式是用“倾听”来做前提的,即用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倾听”音乐,它是审美艺术欣赏形式的必经之路。

然而,在常态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听音乐时经常表现出不专注、无积极反应等不良状态,甚至还有闲聊、玩手机、打瞌睡等课堂表现,这些消极的行为趋向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阻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进而阻碍了学生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达不到树木育人之目的。造成这一结果的有很多原因,其中学生没有养成“倾听音乐”习惯是主要原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呢?个人认为可以从“想听”“会听”“乐听”三个层面着手培养。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其“想听”

这里所说的音乐环境包括校园音乐文化氛围的大环境和音乐课堂教学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古语说“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入腐鱼之市,久闻不知其臭”足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深刻。良好的环境氛围,能够对人的行为产生“正能量”。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在校园创设音乐的浓厚氛围,比如借助校园广播在课间播放世界名曲、把学校单一枯燥的铃声改为动感欢快的音乐、组织各类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出刊音乐板报或在音乐教室悬挂音乐家的画像(也可以是乐器图片、演出照片、音乐家名言)、不定期的举办音乐小知识竞赛,定期举行专业性的汇报表演等,都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音乐之美妙。

虽说我们要创建校园音乐文化的大环境但坚决不能忽视和放松中职学生音乐课堂的常规教学,这一“倾听音乐”习惯养成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从而为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养成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

1.创造和谐的物理环境。向学校要求,音乐教室尽可能安排在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音乐教室视听设备尽可能配备高质量的设备。音乐教室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布置雅致、有音乐文化气息;在播放音乐时音响音量尽可能控制在合适的强度等。在这一点上,我校做的就很超前。从音幼专业创建之初就专门辟了一个独立的西院,从而保证了学生们安静“倾听”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乱糟糟、上课时音乐声和吹哨声、打球声混在一起的上课氛围能激发起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威信、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艺术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等,创设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和师生之间融洽的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进而使学生愉悦地“倾听音乐”。教师在上课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播放一些和本堂课主题、风格相关的歌曲或乐曲,让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氛围,而不是在吵闹、聊天、坐等教师上课的环境中开始;再者运用音乐、手势等代替语言,对课堂进行无声的调控;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代替严厉的批评,机智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让学生学会适时安静倾听、或闭目倾听,使学生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音乐上,使这种表面上的“静”带来学生更深层次的“动”,即内心深处的感动,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果。

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音乐教学正是如此,不能一蹴而就,否则事倍功半。要想养成学生“倾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必须注重对学生音乐基本功的扎实培养。口风琴、葫芦丝、竖笛教学是我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很多中职学生以前从没有接触过此类西洋乐器。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对器乐的学习:从循序渐进—视唱歌谱—树立自信—范奏—安静学习—个别演奏—合作学习。努力让每个学生学会乐器的简单吹奏。哪怕学的曲子非常简单,也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有获得成功的感觉,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让我们的学生发展得更好。

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学能力。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字;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在教唱一首新歌时,一般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一遍,用文字和语言的形式叙述“倾听音乐”的感受。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乐听”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就有了学好音乐课的动力和兴趣。兴趣可以产生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所以,老师不要吝啬赞美鼓励学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正确运用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教师的激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点滴进步,使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纪律表现良好、主动参与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的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

音乐课堂是一个迷人和充满魔力的地方。蒙泰韦尔迪曾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因此,在倾听中正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才有了与音乐的亲密接触。他们的听觉感知丰富了,音乐视野扩大了,音乐语汇逐渐积累,音乐思维在发展,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目的。培养学生们有一双 “倾听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让音乐真正浸润孩子的心田吧。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2] 杨相勇.对“新课标”的学习与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8月

[3] 冯万江.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

猜你喜欢
音乐教室倾听环境
数字化音乐教室构建与应用研究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浅谈教室布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