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对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作用研究

2013-01-28 08:25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唱法民族音乐声乐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

一、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根基性

民族音乐文化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和特有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民族声乐积聚多元音乐文化为一体,拥有56的民族不同的音乐文化历史、文化、风俗及语言等特征,声乐艺术形式也随之出现了多样的形式,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并汲取了现代的声乐演唱技巧,形成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演唱方法,如:原生态唱法、民族唱法、民美唱法等等。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经古代歌曲、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到现代意义上的民声声乐发展是随着歌剧的发展而逐渐出现了表演形式的转变,至今民族声乐艺术汲取了科学的唱法形成了多样的演唱方式等等,民族声乐注重气息的使用、唱腔的表现、吐字的清晰以及表演的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我们声乐艺术也在逐渐的与世界声乐艺术接轨,对声乐艺术的眼界开阔了,对声乐艺术的鉴别能力提升了,对声乐理论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了。同时各地的音乐学院也对民族声乐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中,金铁霖老师将民族声乐艺术与世界声乐元素接轨,实现了声乐艺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土洋结合”的转变,民族声乐艺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中较为重要的艺术成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也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从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张也、阎维文、刘斌、吕继宏、戴玉强、吴碧霞、王丽达、祖海等一批歌唱演员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声乐艺术植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厚土并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二、高师音乐教育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音乐教育是研究音乐教育活动中‘教’的艺术与‘学’的艺术学科,他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所要揭示的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这门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从其内涵可以看出其多元性。他从音乐社会功能出发,其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艺术表演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高师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业的对象主要是接受普及教育的中小学学生,对其音乐爱好的启蒙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并通过音乐教育这门综合性艺术的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而通过对高师院校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素养的培育,是其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传播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最佳手段之一。目前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除了应用科学的发声外,还缺乏从各民族、各地域的风格、行腔、咬字、韵味等方面去仔细、深入的进行分门别类的唱法研究、探讨总结,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便需要我们高师音乐教师在不断地开采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我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度,同时对本土的民族声乐文化进行唱法的分析、风格、语言、行腔、表现形式等的研究与讨论,通过对本土声乐文化的开采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历史丰厚,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音乐品种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出现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在高师这一良好的平台下通过民族声乐教学传播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是稳妥的选择。如在民族声乐艺术的教学过程中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例,通过对此首曲目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该作品起源于南京六合的民间歌曲,经由我国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曾流传于明清,流传于江浙地区, 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对这首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的教学使得学生们了解这首作品背后的历史文脉和背景,以及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即使学生了解了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又使其对这首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了解。民族声乐在高师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多年来从事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师们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之,民族声乐的发展和繁荣需要全体音乐研究者的的共同努力,民族音乐文化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厚土,放眼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民族声乐艺术需要大家不懈的共同努力,为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

[2]中国歌剧曲选(上册)[C].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

[3]李晓贰.民族声乐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1.

[4]金铁霖.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探索 [A] .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2)[C].华乐出版社,2003 .22.

猜你喜欢
唱法民族音乐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浅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应用探讨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