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非艺术类高校开设电影音乐赏析公共选修课程

2013-01-28 08:25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音乐学院重庆401331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蒙太奇音乐语言

(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音乐学院 重庆 401331)

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不再满足培养仅掌握一门专业的学生,而更倾向于培养精通专业知识,并了解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作为非艺术类的普通综合型大学的公共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艺术课程便是必不可少的。

《电影音乐赏析》课程不同于单一的音乐、美术、舞蹈作品赏析。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电影作为一门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存在,简化专业院校的理论课程,略去实践操作,结合实际片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艺术审美的感悟以及自身人文修养的目的。

一、视觉语言

在电影诞生初期,录音技术还没有真正进入电影,电影都以默片形式存在。因此,从视觉语言出发,让学生了解电影自身的艺术语言,避免了将电影与文学混为一体。其次,电影是视听艺术,电影中的音乐结构、配器以及艺术情绪的表达都是与画面紧密结合而非孤立存在。因此,要了解电影音乐,了解电影艺术,应当首先从视觉语言出发。

1.镜头景别

镜头是电影最基本的细胞,认识镜头,了解镜头景别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是让学生了解电影视觉语言的第一步。比如全景多用于交代空间环境或用于追逐场面,增加视觉刺激,如《末路狂花结尾》;中近景的叙事性在《风声》中的许多对话段落中可以提现;特写在于突出与强调局部细节等,可以通过《一条安达卢狗》的开篇段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文字性的概念讲解可以简单明了,但一定要结合实际片例才能让学生从感性上更好地接受拍摄技巧,并从理性中理解其内涵。

2.长镜头与蒙太奇

之所以将长镜头与蒙太奇放在一起讲解,是因为这两种手法在电影美学上曾出现过相互对立的局面,而在当代的电影创作中,这两种技术手法已经完全可以相互融合并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

长镜头能够完整地展现时间和空间的原貌,了解了这种视觉语言,便能够在学生的意识中建立“电影时空”的概念,并了解镜头内部空间的变化。如库布里克作品《发条橙子》与《2001太空漫游》中,先是人脸与飞船的特写,前者是镜头的运动,后者是镜头内部物体的运动,最后都在长镜头中由特写变成了全景。

蒙太奇理论的诞生比长镜头理论更早,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卢米埃尔兄弟以及梅里爱的影片,从电影史中理解蒙太奇手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艺术性。在对蒙太奇手法的艺术表现讲解的过程中,如著名的《战舰波奖金》中“敖德萨阶梯”的片段,表现出蒙太奇将时间拉长;《无间道》中又有段落表现出蒙太奇对空间的建构等。通过理论结合片例的讲解,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蒙太奇手法的艺术表现在于对于电影时空的重组,并最终映射出人的思想与内心。

3.电影灯光

光线是视觉艺术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而电影是最早作为“活动摄影术”而产生的艺术,光线对于电影的表现力自然不可或缺,因此,电影也被称为“光影交响乐”。

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介绍基本的光源——主光、辅光、轮廓光、逆光。在布光的纵横角度、色彩变化以及光线强弱中让学生理解到灯光对于画面的辅助效果。

当学生了解了基本光源的布光后,通过《北非谍影》中片段,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灯光对人物外表的修饰以及“自然光效”的概念;而《芝加哥》的歌舞片段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戏剧光效”,同时可以体会到灯光对人物心理与情绪表现的巨大辅助作用,从而进一步感受到电影艺术极具魅力的视觉语言。

二、听觉语言

电影的听觉语言不同于独立的听觉艺术,它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视觉语言融为一体共同作用于观众的观影经验。作为《电影音乐赏析》的课程设置内容,将听觉语言的讲解放在视觉语言之后的最大考量就在于,先让学生了解视觉语言,再进而结合画面对听觉语言进行学习便会更易理解。

1.电影声音

由于有声电影早已普及,学生在观影过程中已经习惯了电影声音的存在,同时又容易将电影声音与人物对话相混淆,因此,电影声音的艺术性就成为了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

结合前面课程所学的视觉语言内容,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电影声音的艺术性。比如在库布里克导演的作品《全金属外壳》的前半部分,声音就很好地表现了镜头内的空间感以及人物相互之间的情绪。在包括《卧虎藏龙》等许多动作影片的打斗场面中,人物的挥拳,物体的移动等都少不了声音的模拟与支撑,电影声音在这些场面中很好地强调了动作,让视觉语言变得更为立体。

2.电影歌曲

将电影歌曲与电影音乐分开,是因为电影歌曲由于有了歌词的支撑,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文学化的意味,能够更容易概括一部影片的主要内容,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在电影史上,各大国际电影节早已设立了“最佳电影歌曲”奖项,表现出它在电影中起着独立的艺术作用。比如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歌《友谊地久天长》,其旋律不仅传达出浓郁的民族气质,其音乐内容也归纳了全片的主题,并对战争进行了反讽。而电影《北非谍影》中的《时光飞逝》与《马赛曲》两首歌曲,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影片的叙事线索。前者为影片爱情线的描述,而后者则为影片的政治线进行了有力的支撑。

3.电影音乐

相对于电影歌曲而言,电影音乐不仅包括了电影歌曲对于电影的艺术作用,而且还具有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电影通过音乐的听觉语言,能够将视觉语言表现得更加丰满。

电影音乐与传统古典音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曲式结构的不同。在电影中,我们无法明确地判断出三部曲式、奏鸣曲式等,但我们却能抓住一个音乐主题,并在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重复中强调出听觉语言的核心所在。此类创作手法非常盛行,从早期的好莱坞电影到今天世界各国的电影,都能感受到主题音乐的变奏发展。比如《乱世佳人》中的主题音乐及其变奏;中国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爱情主题的变奏与发展;《海上钢琴师》中男主角的音乐主题——小号的清亮,钢琴的飘渺,人声的低吟以及管弦乐队的恢宏——在不断的变化中强调着听觉对音乐主题的统一。

更有意思的是,在电影中,当我们用一个音乐主题来表现人物的时候,会从听觉上得到更饱满的人物形象。如影片《成为简·奥斯汀》中,男女主角在树林相遇的片段,用弦乐的连奏以及断奏来表现两人的内心情绪;而影片《赎罪》中,女主角有一个固定的主题旋律来刻划其性格,从童年到老年,只要女主角一出现,此主题就会奏起。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针对的是非专业学生,因此,一些影视制作的相关知识可以穿插于主要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介绍。比如国际上的知名导演以及他们的风格;电影发展史;国际上的知名电影节;演员以及表演艺术;电影制作公司等;这些内容都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设,其课程设置内容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电影,知道电影的视听语言,提高学生对于电影艺术的审美情趣,并在课堂中适当结合当今社会的流行元素与文化现象来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在现实中去体验一些隐藏在生活中的美的感受。作为教师,还应该强调电影中所传达出的正面信息,那些对人性的赞扬,对生命的尊重,才能够使课程教学从技术了解上升到艺术体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爱因汉姆(德)《电影作为艺术》.邵牧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

[2]郑雅玲.胡滨《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3]H·里曼(德)《音乐美学要义》缪天瑞.冯长春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4]斯坦利·梭罗门(美)《电影的观念》齐宇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年9月第一版.

[5]M·切列姆兴(苏联)《有声影片中的音乐》钟宁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8年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蒙太奇音乐语言
错位蒙太奇
语言是刀
公益广告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音乐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我有我语言
浅析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
音乐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