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 护航美丽浙江

2013-01-30 15:49吴晓露
浙江经济 2013年7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浙江省浙江

文/吴晓露

无论是“美丽中国”亦或是“美丽浙江”的建设,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是这一

?建设进程中的首要目标

近年来,由于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监管失灵及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道德缺失等诸多因素影响,浙江省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农村及城郊地区尤为突出。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各级监管部门提出了“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加大了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与惩罚力度,建立了省级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管等各项措施。2012年,浙江省曾启动“食品安全百日整治大行动”及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会,但监管结果仍只是“侥幸取胜,出了问题是大吃一惊”(郑宇民,2012)。

2013年初,十八大的召开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后全国各省纷纷响应,浙江省也提出要建设“美丽浙江”。而无论是“美丽中国”亦或是“美丽浙江”的建设,切实保障食品安全是这一建设进程中的首要目标。结合浙江当前食品生产消费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为“美丽浙江”建设护航:

生产:抓龙头、收鱼尾,源头、环节两不误。针对当前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乱”、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现状(浙江省共有36万户食品经营户,有29万种食品,其中有超过20万种各类食品在网络市场销售;约80%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为个体私营企业,其中,超过72%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既要有重点,又要学会弹钢琴。对于大中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鼓励、引导与扶持,使其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实力,强化生产管理而做大做强,成为食品行业的重点、核心、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与提高浙江食品行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从而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通过食品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来规制上下游企业的食品安全生产与销售行为。对于小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排查,尽可能将区域内所有企业登记造册。对于证照齐全,安全卫生条件达标的加强监管,而对于证照不齐或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应坚决予以查处或取缔。针对小型食品加工企业监管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状,尤其要加强源头监管,严格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机制,提高食品市场准入门槛。针对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将食品安全监管囊括至“从田野到餐桌”的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

消费:增强城乡居民食品支付能力基础上,提高食品安全认知能力,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虽然浙江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食品支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居全国前列(2012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34550元,仅居北京、上海之后,农民居民人均收入为14552元,已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35.1%,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37.7%。但浙江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仍然有较高收入弹性,有机食品、高质量食品的收入弹性大于1。而这种特征在农村表现尤为明显,受可支配收入的制约,仍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居民在购买食品时以价格便宜为主要选择标准,甚至还有部分农村居民觉得食品价格过高,对安全食品、有机食品尚无能力承担。同时应多渠道地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认知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食品消费与饮食习惯。

监管:建立多层面、多主体的社会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变食品安全原有的单一垂直监管体系,建立多层面,多主体的社会化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政府面应该通过精神鼓励及物质奖励等各种手段鼓励城乡居民参与食品安全监督;还应大力改革当前的食品监管与维权体系,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减少维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为食品消费者提供更多保障。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浙江省浙江
《初心》
浅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