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点烟酒味多些书卷气

2013-01-30 09:27朱国良
浙江经济 2013年20期
关键词:白吃酒味书卷气

少点烟酒味多些书卷气

朱国良,《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多一些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从政的需要

在一些地方,吃喝成风,不少领导干部成了沾满烟酒味的吃客。有的县委书记说,每天陪人吃饭要花上三四个小时;还有的乡镇干部常常是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的,据说有人一年就要喝掉150多斤白酒。还有的地方“穷县不穷宴”,满城飘酒香,不少人总是热衷开“肠胃扩大会”。所有的这些情况,使得楼堂馆所何其豪华,迎来送往何其热闹,前呼后拥何其壮观,鸟语花香何其艳丽,觥筹交错何其铺张。

人生之路诱惑多。丰厚的利、妩媚的色、华丽的衣、可口的食,无不诱人,让人迷恋。现在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吃喝便是一种。当喝得“舌头不打弯,眼睛不转圈,骂人不留口,说话不沾边”时,洗浴、桑拿、唱歌、打牌等一条龙也就出来了,也就很容易成为权钱色的俘虏。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领导干部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说得好听。有些个领导干部,吃喝之间就会把党性原则抛在脑后,奉行“只要不往口袋揣,吃喝就不算腐败”、“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吃了没人抓,不吃没人夸”的怪诞逻辑,不管什么饭,都要去吃,甚至沉迷于比规格,以享受权力人生。结果是公款吃喝愈发严重,助推了整个社会的浪费现象愈演愈烈。

领导干部的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就像一座无形的墙,会把党和群众隔开。觥筹交错多光鲜,迎来送往好热闹,只是在推杯换盏之间,党风政风已被喝坏;胡吃海喝之时,党群干群关系已被疏远。他们不仅吃掉了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还吞噬了社会之公平、政府之清廉。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人家请你去吃饭,不是由于感情深,而是对你有所求。有很多本来清廉的干部,就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权力在握无所不吃,慢慢地嘴巴越吃越大,胆子也越吃越大,最终吃空了人格,也吃掉了乌纱帽,甚至吃进了监牢。

莫看眼下有些人吃得欢,玩得乐,风头劲,正火爆:儿女情长丝漫漫,前呼后拥好威风,你好我好晕陶陶,亲朋至友尽踏来,生猛海鲜吃不厌,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别人的关照,他人的回钞,女人的殷勤,小人的哈腰,无不要你用权、用力、用心计来回报。冒险的结局,沉痛的代价,极度的透支,试看前车之鉴有多少!

日落西山何处去?还是躲进书斋里。领导干部要少应酬,多学习;少喝酒,多看书,多点“书卷气”。如果把精力放在吃吃喝喝上,还有什么时间学习,哪有功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读多了,思想升华了,自然就少了市侩气,多了书卷气;少了俗气,多了清气;少了媚气,多了骨气;少了霸气,多了和气。如果把时间消磨在应酬中,耗费在餐桌上,虚度在闲聊里,就不会有高尚品德和操守。

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学习是智慧和才能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阶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有一句名言:“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着,而人们的智慧却徘徊不前”。这说明增加知识容易,增加智慧很困难。读书学习对人的影响既有助于立言,又有益于境界的提升和胸怀的开阔,还有利于智慧的增长和才能的提高。“书卷气”是指书读到一定程度而又能用于实际的人的一种外在的气质,是一种崇德敬业、躬行实践、爱好高雅的上佳品格,是一种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儒雅气度。不断学习可以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工作更得心应手。

多一些书卷气,少一点烟酒味,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从政的需要。我们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力求为人民做好事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应多读书、少应酬,多沉静、少浮躁,多掌握一些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不断地为时代建功立业才好!

·书评·

猜你喜欢
白吃酒味书卷气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晚饭谁吃得多
白吃又何妨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随吟
父亲
时过境迁
酒味
书卷气
酒的破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