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需要全员参与

2013-01-31 04:31曾艳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1期
关键词:马里兰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流

MOOC大潮的兴起,使教育全球化成为热门的话题,基于对MOOC的共同愿景,中外大学的信息化交流日渐增多。其实,除了MOOC,中外大学的IT同行还有很多需要交流的话题,比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大学IT治理、信息服务NET+模式、信息服务与大学根本功能的融合……

从7月组团赴美国纽约大学、马里兰大学和乔治城大学交流,到9月在沪召开“中美大学校长信息化论坛”,中美大学密集地针对MOOC全球化挑战、信息化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和科研等话题进行了对话。通过交流发现,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如此的相似,美国大学也曾为如何推动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如何整合信息化分散式的人员和资源而头痛不已。

乔治城大学两年前因为分散的校区和分散的技术团队而发愁,近两年,先后上任了新的CIO(首席信息主管)、COO(首席运行官)、教务长,管理层的协作使情况有了巨大改观;为了制定合理的信息化规划,马里兰大学成立了学术支持、研究创新、基础设施、资源分配四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学校包括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内的多个部门人员组成,可是,他们却遇到了到会者越来越少的尴尬,他们的经验是“逐一上门拜访,最终有热情的人都会留下来”。

反观国内大学,我们信息化走过了普及之路,现在正在向提高阶段发展。

高等教育信息化面临转型期,从前我们关心的是网络是否通,网速是否快,每个业务系统是否运转正常,现在我们开始关心用户体验好不好,业务数据是否容易获取,信息服务是否能够有效支撑教学、科研和管理。表面上,我们转的是业务流程,实际上,转的是观念、组织结构、习惯。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副校长提出的利益相关者视野下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值得我们关注。

本期我们汇集了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美国乔治城大学、杜克大学等多所大学的信息化主管的观点与案例分析,对未来信息化如何支撑教学与科研给出一些探索性的借鉴。

互联网的生存法则是开放与合作,信息化更是一个需要全员参与的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的大学将难分彼此。

猜你喜欢
马里兰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 年总目次(总第221—226 期)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美国马里兰大学数字人文学科教育实践研究
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大学创新创业转型
More Than Providing Nutrition: Food and Eat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fter reading the 1830 and 1848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Way to an Economic Giant
美国大学的品牌管理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