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文的阅读方法教学

2013-01-31 16:00张玉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年12期
关键词:论据说明文论点

张玉娥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众多环节中,阅读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也就是说教给学生一点一滴的语文知识,不如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一、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于说明事物,阐述事理的一种文体。根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是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等;事理说明文是指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死海不死》等。不论哪类说明文,都要给人以科学知识和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因此,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其特征及对象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事物类说明文,其特征多体现在形状、方位、构造、发生、发展过程、制作方法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说明文,其特征往往是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呢?

(1)分析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读正文前先看题目,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住重点段及关键语句。说明文一般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往往有总领段、总结段,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如《松鼠》开头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惹人喜爱的小动物。”领悟了这一段,就抓住了松鼠的特征。再有,阅读时要深入理解抓住一些关键语句,也能抓住说明对象特征。如《苏州园林》第二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呈现的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就概括了苏州园林美如画的特点。

(3)了解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石拱桥历史悠久、造型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

2.理清文章条理,明确说明顺序

阅读时,先给段标上序号,弄清每段的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项”,把文章分成相对独立的几部分,分析几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从而理清文章的条理。“言”之有“序”是说明文的突出特点,作者会采用一定的顺序来进行说明。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解说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制造过程多采用时间顺序,文中会用明显地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解说实体事物(特别是建筑物)多采用这种说明顺序,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空间位置,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功用,解说事物的本质,多采用逻辑顺序,阅读时要注意文中关键性词语。如《死海不死》中有一句:“死海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由此可知,运用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当然,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而且有时一篇说明文中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的方式不止一种。

3.分清说明方法

为了更好地介绍事物的特征、讲明事理,就必须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六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是用简明的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做周全严密的规定,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分类别”是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说明,语言上多有“一种……一种……”。“列数字”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语言上有表示确数或概数的词语。“作比较”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同类事物作比较,句子中常出现“用……比……”等词语。“打比方”是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语言上往往表现为比喻句。写说明文时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运用最佳的说明方法,有时要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4.理解、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注意揣摩关键词语的作用。如同义词的选择,要在其所标示的内容、范围、程度、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区分,以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还有一些表示后果、推测、限制等的词语,也要仔细领悟。

(2)注意分析给概念下定义、做解说的句子的准确性。遇到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句子,要分析它们是怎样既形象又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的。分析揣摩说明文的语言时,一般可分为三步:①表判断,明确表示“不能去掉”或“不能换”;②结合语境解释该词;③与改掉的词或去掉加点词后的语义进行比较。总之,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来分析。

5.注意说明中的描写

在说明文中,作者为使说明对象更加形象生动,有时还使用描写方法。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的结尾一段,描写人民大会堂在霞光中的外景,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着意勾画出斑斓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光彩夺目的画面,使读者读完全文后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例如新闻、通讯、人物传记、游记等。记叙文的六要素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照记叙的内容,记叙文大致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三大类。不论哪一类记叙文,作者都要借助文中的材料表述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记叙文的赏析阅读应把握以下七个方面:

1.把握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1)人物。指文章中出现的所有人,一般来说,众多人物中往往有主次之分,阅读时找出所有人物,抓住主要人物,注意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时间。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往往要对时间有所交代,时间可确切到分、秒,也可笼统一点,是某年的春夏秋冬,或其中的某一天等。分析时要注意捕捉表示时间的词语。

(3)地点。多指地名、处所或方位等。有关地点的交代可详可略,可在一处,也可在几处。

(4)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时先要把握事件(即什么事),然后依据事件找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所谓事情的起因,指因何发生了这件事,经过指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果指到最后阶段,事情发展到最后的状态。

在文章中,六个要素交代不一定会面面俱到,有时在不影响表述结果的前提下,有的要素可以省略。

2.把握记叙的顺序,了解文章的结构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1)顺叙是指按时间先后或事情发展过程来记叙,如《枣核》《社戏》等。确定一篇文章是否是顺叙,需先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当课文中没有特意点出时间时,就要抓住事件本身的某种特点来分析其与时间的关系。符合顺叙要求的,才能是顺叙。

(2)倒叙是指作者根据中心意思及结构安排的需要,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说,把后发生的事放在前面说。或先写结局,后写过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和“顺”之间的起始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和段落。使用倒叙可使文章引人入胜,行文紧凑。

(3)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中断一下记叙的线索,插入与中心有关的另外一件事情,如《驿路梨花》。一般来说,插叙的内容仅是一个片段,不是文章的主体。插叙对主要事件起衬托、补充作用。在插叙的前面、后面往往有语句衔接过渡。

3.明确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可以采用第一人称,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显得亲切真实,使用第三人称叙述相对自由一些。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角度写的,如《我的老师》中:“我不知道你当时是否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依恋?”阅读时要注意,有时作者是在同读者讲话,有时是在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

4.抓住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是指在叙述中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它把叙述的材料有机组织起来,表述一个完整的中心思想。常见的叙述线索有人,如《孔乙己》以小伙计为线索;有事,如《分马》以分马这件事为线索;有物,如《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有情,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对百草园的喜爱,对三味书屋的厌烦的感情变化为线索。此外,叙述线索还有时间、空间、地点等。有时还会有“复线”的运用和“一经多纬”的现象。

5.领悟文章材料的选择

文章选材要能为中心思想服务,选择材料以后,还要考虑详写、略写。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应详写,材料要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6.注意记叙文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1)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从对象上分: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从角度上分:直接描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从手法上分:细描,白描;从形态上分: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2)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先叙后议,也有先议后叙的,都是为了加深和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其中有的议论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记叙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所记事物的思想感情,另一种是寄情于人、于事、于物。

7.注意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揣摩记叙中的描写、议论、抒情等语言,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内涵;二是品析文中关键性语句的作用,培养语言的感受能力;三是把握文中指示代词的含义。

三、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议论文是阐述事理的文章。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问题所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依据,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类,是议论文的血肉。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从论证方式上分类议论文可分:立论和驳论两大类。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和程序有以下六个方面:

1.整体感知全篇

阅读一篇议论文,先要看题目。题目一般是文章的论题或是中心论点,这对阅读全文起到统摄作用。然后浏览全文,感知文章大致谈了什么内容,可以用逐段概括要点的方法来进行。具体做法是用每段的中心句或勾画每段重点词语后连词成句来概括,从而大致了解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同时对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也有了粗略的认识。

2把握全文的论点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的提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以论点为标题;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结尾处提出论点;有的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论点;有的文章采用分论点的形式。

3.找出论据材料

议论文的论据材料包括事实和道理两类。事实论据包括现实材料、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科学道理、意义、公式、规律、法则、格言、警句等。在阅读中,对事实论据我们要从中看道理,再检验它与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对道理论据,应能从作者提供的道理中联系相应事实,并以此来检验这些道理是不是能证明论点。

4.判断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论证方式包括立论和驳论。

5.理清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是议论文段落层次的组成方式,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几部分组成。另外还有逐层深入的“纵式”论证结构和并列展开的“横式”论述结构。

6.揣摩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褒贬鲜明、概括性强、准确严密的特点。议论文的句式多变,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句间逻辑联系紧密,常有关联词语。另外,议论文语言的感情色彩鲜明,这与作者对所议论事物的态度和所持的观点密切相关。形式上,往往体现在句式的运用和修饰限制词语的运用上,阅读时要学会揣摩。

[1] 伍学建.浅谈怎样学好初中语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2)∶53.

猜你喜欢
论据说明文论点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