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3-02-01 14:59王淑华李永建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4期
关键词:排子月球创设

◆王淑华 李永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利用多媒体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便可以把以往教师惯用的“填鸭式”“讲授式”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枯燥无味机械的学习、接受,演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

什么是情境呢?乔纳森在《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一书中讲到:“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情”与“境”是教学情境的两个维度。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设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它有自己独特的范围限制:“境”即指教学环境,它既是一个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的具体的环境,也是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即是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互动。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境和谐统一,从而达成了某种境界或氛围,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

那么,怎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服务于语文教学,服务学生呢?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指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以及丰富的课件资源,把静态的书本教材演变成具有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生动的课堂中,形成教材、电教资源、学生、教师互动。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启学生求知的智慧之门。

如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月球离地球很远很远,学生对它很陌生,而且学生都来自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查找资料,能够了解到的只是关于月亮的一些传说故事、古人留下的诗句等,没有实质性的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首先出示皎洁月亮的图片,导入:“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地球的近邻月球。”学生齐读课题后,笔者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故事、诗歌、知识?”正如预设的一样,学生讲完故事和诗歌后便鸦雀无声了,此时赶紧出示并播放美国“阿波罗号”成功登月的画面,请学生观看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几张图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在接下来,学生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学完课文后学生还是有许多问题得不到答案,笔者乘机出示祖国近期探月计划及人类打算在月球上建设“地球村”的设想,指出还有很多问题在等着学生学好本领后去解决,最终实现人类移民月球的梦想,以此结束本课的学习。学生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去,激发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利用美国“阿波罗号”成功登月的视频图像、声音创设情境,把课堂教学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把学生载入遥远的月球。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跟随“阿波罗号”一起去探求月球的奥秘,可是学完后新的问题更多了,了解的月球知识越多,求知的欲望越强。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出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好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欲望

多媒体运用于阅读教学就像为阅读教学筑起一条高速公路,直接把学生从乏味朗读载入到具有声音、视频图像情境的浓厚阅读氛围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虚拟文本和意境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情激情,以境传情,使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语言美的同时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音乐每次响起,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情境吟读,最终领悟到课文的意境,受到美的愉悦,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村支书在洪水到来之前,成功挽救全村人的生命,最后却被无情的洪水夺去自己和儿子的宝贵生命的故事。老汉用自己的身体筑起一座生命之桥,塑造了一位优秀农村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笔者精心选取了1998年抗洪、2008年抗冰雪、汶川大地震中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人民群众的图片。在读村民们搀扶一位老人来到河边祭拜她的丈夫和儿子这部分课文时,播放音乐《为了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许多教师和学生都被课文内容和感人情境感动地流下泪水。学生的情感已经融入课文中、课堂中,他们哭着用自己的话叙述出老人在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时说的话。

又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把课文中那位盲姑娘和哥哥听贝多芬演奏做成幻灯片,把《月光曲》这首曲子插入到幻灯片中,上课时教师在出示幻灯片后,《月光曲》那优美的琴声回荡在教室里,回荡在学生的脑海里,兄妹俩那简陋的房屋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时让学生在《月光曲》音乐的旋律中轻声地朗读课文,学生心灵此时正受到语言文字艺术和音乐演奏艺术的洗礼,然后抽学生在音乐中试读、精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学生渐渐地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学的魅力,感悟到兄妹俩对音乐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达到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目的。

又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观看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象,感人悲壮的历史场面,低沉、徐缓、真挚的配乐朗读,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听觉,总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的心态已进入角色,进入语言所描述的语言情感氛围中。再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咀嚼,深入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此时学生入情入境,朗读情真意切,令听者动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震撼着每位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欲望。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每位教师都知道小学生写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为什么学生都不喜欢写作呢?经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一是写作文需要的时间长,很麻烦,没时间去玩;二是很少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去发现它们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三是阅读的文章少,积累的语言少,在写作中不知从哪里下笔,无话可写。传统教学中训练写作能力方法,主要还是“教师——学生”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形式单一,多数需要重复抄写,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网络资源则可以弥补传统教法教材的不足。首先,电教媒体的声、光、色、形等特性及电教教材的生动性、形象性、真实性,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说的兴趣,为学生打开言语创造条件,让他们想说、敢说;其次,内容丰富的电教资源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要什么有什么。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运用多媒体带领学生观察、收集写作文时所需素材。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介绍家乡的景物,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美好感情。在口语交际时安排学生对家乡的水库、大渡槽等有名景点进行观察、回顾、交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景物介绍给同学。上课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完成教师安排的观察作业。因此,口语交际效果很不理想,写作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语言空洞意,思表达含糊不清;2)介绍景物时没有条理;3)段与段之间过渡不自然;4)思维受限制,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把精心拍摄的排子河水库和大渡槽的不同角度不同季节的照片和DV作品并配上生动解说,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此时排子河、大渡槽那一幅幅生动特写立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解说员生动的介绍中学生马上对家乡产生自豪感,对水库有了新的全方位的认知,再让学生交流写作时顿时有写不完的话、抒不完的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多媒体上点出景物的角度、不同位置,让学生认识观察的顺序及写作的顺序。

多媒体的运用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一位以前怕写作文的学生在《家乡的排子河》中写到:

我家门前有一条公路,顺着公路往西走,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座长长的大堤,犹如一条巨龙横卧着。这便是被人们形象称之为“襄阳人民头上三盆水”中的最大一盆水——排子河水库。

走进排子河水库管理处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排子河水库那高大雄伟的大堤。大堤真高啊,站在5层楼顶上才能看见坝的顶端;大堤真长啊,长得让你一眼望不到边。每年春天,来自各地的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观赏。这时候,大堤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各种野花夹杂在中间,你追我赶争相开放。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小蜜蜂辛勤地采着花粉。青青的草,鲜艳的花,跳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真让人目不暇接。微风轻轻地吹拂,阵阵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使人心旷神怡。

顺着大堤的台阶往上走,登上高高的大坝,眼前顿时豁然开阔。呵,多么辽阔的水面啊!使人情不自禁就想赞叹。排子河的水真蓝啊!没有风时让你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排子河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成群的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水面上,一些水鸟或在水中嬉戏,或在天空盘旋。小草、野花、碧波、白云、水鸟、蝴蝶、蜜蜂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画卷。倘若你是诗人,定会让你诗性大发;就算你是凡人,也会勾起你无数的遐想。

排子河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造福人民。她为人们提供饮水,灌溉农田……啊!排子河,您像一位伟大慈爱的母亲,用您甘甜的乳汁养育着我成长,用您博大无私的胸怀教我做人。无论我走到哪里,您都是我的骄傲。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作文教学,把作文教学从传统的由教师围绕作文题目进行范读、讲授,学生仿写、交流、修改型,转变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从“枯燥无味”到“津津有味”的作文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总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服务教学,就是把所有电教资源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由教师经过精心筛选提炼后设计教案并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求知欲望,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以把语文教学由教师津津有味地“讲授”、学生枯燥无味地“接授”转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启发、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枯燥无味机械的学习、接受,演变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排子月球创设
到月球上“飙车”
陪我去月球
月球上的另一个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排行峡江
车排子灌区混凝土衬砌渠道抗冻胀垫层设计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凸起构造演化及断层形成机制
车排子垦区一次强冰雹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