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2013-02-02 03:55
中外医疗 2013年15期
关键词:腹型紫癜皮疹

鲁 光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儿科,辽宁沈阳 110121

11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鲁 光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儿科,辽宁沈阳 110121

目的 探讨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发作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 从2006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1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病史、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归类分析。 结果该组116例患者无死亡病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好转时间为5~21 d,平均9.6d。该组78例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对腹痛、关节痛有缓解作用,但对病程、复发及肾脏损害与未使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8.6%。结论 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腹痛、关节痛症状,可改善预后。腹型容易发生误诊,临床医师应该提高警惕。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主要病变以血管炎为主,皮疹表现具有特征性,且常伴腹痛、便血及蛋白尿、血尿、关节痛、关节积液。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多发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致病微生物等的感染,各种因素的过敏、疫苗接种等目前认为可能是诱发因素。少数患儿发病初期无皮疹极易被误诊误治。为了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对该院儿科2006—2011年间收治的116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6例患儿多发生在冬春季季节,春季48例(41.4%),冬季39 例(33.6%);男女之比为 1.76∶1,其中女 42 例(36.2%),男 74例(63.8%);年龄为2~12岁,以5~10岁发病最高。发病前2周内有69例(59.5%)患儿患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病前食过海鲜8例(15.51%);β内酰胺类过敏史者 7例(6.03%),另 22例(18.97%)诱因不明。临床表现:典型皮疹均有,为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的淤点或淤斑,有的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四肢伸侧多见,下肢为多,臀部次之,部分患儿反复出现。皮疹持续6~40 d,部分伴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使皮疹病程缩短早期要使用足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该组单纯型(仅有皮疹,而无其症状者)为15例(12.93%)。关节型 (以紫癜伴发不同部位关节肿痛,多累及膝关节及踝关节)36例(31.03%);腹型(以紫癜伴发消化道症状为主,多数为腹痛,其次为恶心、便血、呕吐等)31例(26.72%)。其中8例以先于紫癜1~4 d出现阵发性腹痛为首发症状,部位以脐周为主,且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其中1例经外科误诊为急腹症准备手术探查而入院,而后发现下肢有紫癜,经会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而加用皮质类固醇激素,10 d后症状缓解。肾型(以紫癜伴发肾损害者,以尿常规检查,红细胞5/HP>5/HP和(或)蛋白质定性阳性为肾脏受累标准)共12例(10.34%),其中6例表现有蛋白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的肾炎性肾损害;1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浆血蛋白降低、24 h尿蛋白与正常值相比显著增高、全身浮肿。部分患儿的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可同时混合存在。

尿常规检查中有29例(25% )红细胞>5/HP和(或)蛋白质定性阳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0×109/L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43例(37.07% ),血红蛋白下降16例(13.79%)。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大便隐血阳性11例(9.48%)。48例血清蛋白检测示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25例。

1.2 方法

无特效疗法,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面动物蛋白,注意休息,积极寻找和祛除可能的过敏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11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抗过敏药物,给予明确感染或病灶者敏感的抗生素,止血剂和H2受体拮抗剂可用于胃肠道出血患者身上。有肾脏损害者加用雷公藤多苷口服,疗程1~2个月。 除15例单纯型紫癜外,其余的105例为腹型、关节型、肾型,均采作足量早期甲泼尼龙治疗,病情缓解后剂量递减至维持量,疗程1~3个月。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无死亡病例。个别表现为尿常规红细胞>5/HP,提示肾脏损害。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双下肢对称性皮肤紫癜,胃肠道表现 (腹痛,便血和呕吐)及关节肿痛三大症状。其他如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循环系统也可受累,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亦可出现高血压、水中、氮质血症甚至急性肾衰竭。

过敏性紫癜有复杂的致病因子,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其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食物(如蛋、奶、鱼、虾、蟹、海鲜等)、药物(如抗生素类、水杨酸盐类、巴比妥类)、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虫咬、接种牛痘、肝炎、伤寒等疫苗及其它变应原等诱因均可导致发病;该病也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而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可因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而发生炎症,增高血管壁通透性,导致紫癜和各种局部及全身症状的发生。

过敏性紫癜典型病例诊断不难,若临床表现不典型,在皮肤紫癜未出现前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需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外科急腹症等鉴别。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有不同的临床类型,在掌握该病发病机制和病例变化的基础上认识其临床特征,只有全面分析、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对以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血尿或水肿等首发症状就诊的患儿,应警惕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合理的正确诊断和减少误诊。

[1]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6-197.

[2]徐秀英,赵晓东.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及胃镜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471.

[3]施文洁,钱琪.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化药物应用,2010(17):10-11.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何少为.儿童过敏性紫癜七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6(19):895-896.

R563.1

A

1674-0742(2013)05(c)-0072-02

2013-01-05)

猜你喜欢
腹型紫癜皮疹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说说过敏性紫癜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