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灵动品德教学课堂

2013-02-02 08:36胡婷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育

胡婷婷

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江苏太仓 215400

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当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产生很大的冲击波。多媒体和互联网在师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奔腾纵横的信息世界,合理运用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可以有力地改变传统单一的信息互动,改变教育教学的面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也大有优势。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于达到教学的效果,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利于营造情境增强感染力,利于增大信息量并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应根据品德课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使“乐学”落到实处。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现阶段的小学生是在电视机、互联网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比过去的少年儿童成熟得更早,对人对事的认识更敏锐。他们知识面广,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不再畏师和唯上,他们渴望参与,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大胆放手,在课前把搜集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寻学习资源,或上网查询,或观看影视等。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双眼去发现,用双手去寻找,用大脑去辨析。

如在执教“筑起血肉长城”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课前导学单,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日军侵华的历史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更加深刻地树立起爱国的信念。又如,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不平静的世界”一课,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战事,搜集查找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资料(图片、文字等)。这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更充分、更有效。

可见,课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搜集资料的快捷方法,可以让学生获得与课堂相关的数据或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良好的氛围,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优势,为课堂教学创设逼真的情境,可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让学习的过程变得趣味盎然。因此,在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灵动的课堂氛围。

如在执教“坐立走 有精神”一课时,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组学生熟悉的图片来导入新课,引领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边学边练。在执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课伊始,可以利用动画故事《法布尔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兴趣之舟”使他们从上课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对“兴趣”这个话题产生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构建灵动品德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的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多维空间,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习材料以丰富的形式表达,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通过多重感官刺激,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中,为了突破“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教学难点,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我”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学生自己总结出不盲目救火的原因。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照图像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有关“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会活跃起来,学生学得主动、轻松,通过积极思维,对主要观点理解较深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因此灵动起来。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内化

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不简单生硬地呈现探究的结论和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自发地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文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录像,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升华情感,指导行为。

如在执教“坐立走 有精神”这一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课上播放国庆节阅兵仪式,让学生欣赏歌曲《中国功夫》,还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各种画面,给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坐、立、走姿势,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从小培养良好的坐、立、走姿势非常重要。又如,在教学“小手拉小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录像。对照录像中的情景,学生很容易就懂得了同学之间遇到困难时应互相帮助,在请求他人帮助时应注意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知识能力,丰富教育教学内容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新颖、多样化。教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以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网络信息的发展更是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远程访问、远程调查和异地合作研究是打破时空,进行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学习真有趣”一课时,在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后,进行启发:你知道哪些伟人刻苦学习的事例?他们为什么而学习?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对此,学生兴趣大增,纷纷上网查询,从而得知:“孙中山视读书为生命”“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张海迪身残志坚、刻苦好学”……学生似乎一下子个个成了“小博士”。现代教育技术发挥了它前所未有的优势,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增长了学生的见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受到教育。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对“灵动”品德教学课堂功不可没。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以其精美的画面,摆脱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生动的意境中如身临其境地体会课本上的道理;能以其优美的音乐,激起学生的共鸣,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得到启迪,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真可谓:事半功倍,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