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阅读创设条件 散发其独特魅力

2013-02-02 08:36赵亚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笔者多媒体课文

赵亚楠

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镇山头庄小学 河北唐山 064007

牛顿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今天的巨人是掌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资料的人,而想要站上去,最佳的途径就是阅读!所以说阅读对每个人都很重要。要尽量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阅读教学充满趣味,魅力无穷。

1 利用多媒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生活的舞台有多大,语文教学的世界就有多大。这形象地说明了语文包罗万象,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社会积累紧密相连。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对于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可是学生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只是停留在“要我学”的比较浅显的层次,语文就不能实现满意的成绩和收获。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能力的锻炼至关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课外阅读”。它能充分满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可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由于现在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进行广泛阅读,扼杀了阅读兴趣。唯一的阅读途径是语文课本,却由于要为学习成绩而学习,学生要听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要做也做不完的苦寡无味的习题,使学生越来越厌恶语文课,不再喜爱阅读了,不再喜欢读书了,唯一的阅读途径也戛然而止。

学生的生活被电脑游戏、动画片充斥着,以致于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利用电脑的信息搜索功能,利用它的方便、快捷,让学生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吸取最鲜活的语言,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引导学生慢慢爱上阅读、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习《小摄影师》一课后,笔者介绍了高尔基的背景资料,学生知道他是大文学家,有许多世界名著,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调动起他们的阅读兴趣。笔者鼓励学生去网上阅读,把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电脑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

2 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实践首先是学生自己读书,真正把课堂学习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这种学生自己的读书不是放任,而是要有层次地组织学生认真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自己读出味道,从而喜爱读书。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了多媒体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朗读视频课件,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的熏陶下,在富有感情标准的朗读示范下,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根据课文的不同,可以通过小组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反复地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点拨,引领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3 利用多媒体了解文章内涵,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习不仅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更是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诱导、启发、辅导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学习的媒介主动、自能地获取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因此,笔者在上课前,依据情况而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引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大千世界的奥妙,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时通过教师在上课前播放课件,为学生提供本次阅读的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一种最适合生活体验的具体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引他们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好奇和期待。如在学习《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上网搜集香港的有关资料,他们自然就知道了香港是被英国殖民者侵占了百余年,在1997年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是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日子。现在的香港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东方之珠”。这样激发了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而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先播放葫芦丝演奏的乐曲,并播放介绍傣族的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然后播放泼水节热闹的场面,并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到底多么令人难忘呢?引导学生打开书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先看“枫叶”上的注音,用铅笔把拼音标注在课文的生字头上。然后多读几遍,会认了,就擦掉铅笔写的注音。通过视频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找到不认识的字。

4 利用电教媒体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经验大部分是间接经验,只有通过想象,才能了解教师或教科书所描绘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质,进而理解这些经验。由此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课文的内容耐人寻味,通过阅读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通过读与想的结合,强化学生的语感,给他们以启迪,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学生同课文真真切切地交流,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学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体验进入生活,学会品味人生、感悟人生,通过阅读再现自然的想象能力,通过阅读提高鉴赏的审美观,从而培养美的情操。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进行视觉和听觉刺激,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在《秋天的雨》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边播放朗读课件边想象秋天的雨是什么。听完之后,问学生:“你们刚才闭起眼睛时,脑海里浮现怎样的景色?秋天的雨美不美?好听吗?美在哪里?对这么美的雨水你是否能用个词来表达你对它的感受?”然后,再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边读边想,看谁读得好。学生脑海中浮现出文字构成的美景,自然就能体会课文中深邃的内涵,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之中,朗读自然也就有感情。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感。

多媒体的出现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运用只是来辅助教学的,它是教学中的配角,是全力配合主角——学生来进行学习的。

猜你喜欢
笔者多媒体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背课文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