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组合作学习

2013-02-02 08:36梁小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7期
关键词:评价学生

梁小军

迁安市彭店子乡王孟庄完全小学 河北迁安 064409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潜能深厚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2 合作小组的组建

2.1 优化组合,合理组建

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兴趣、性别、守纪等因素,把学生编成4至6人小组,最好是采用4人小组,面对面的形式,按好、中、困三类1:2:1的比例搭配(即:1为优,2为中,1为困),使合作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组合既有利于优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学困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

2.2 选配好组长,明确分工,各尽其责

不能很好地合作是因为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因此,选拔一个好组长至关重要,要让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为组长。组内分工时,善于记录的学生为记录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机智、思维敏捷的人为辩论员。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的发展。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3 注意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在别人发言时做到仔细认真地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而可以发自内心地意会。

二是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的优点的同时,还要敢于质疑,有不同的见解要敢于提出,对不完整的回答要作补充。

三是学会表达。仅仅会听还不够,还要善于表达。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内发言机会较多,因此,对于不爱表达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参与的欲望、敢说的勇气、表达的能力,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调动参与的积极性。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应合作学习,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

3.1 在挖掘教材时,开展合作学习

现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这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把学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拿出来,然后交流讨论,看看怎么分类。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图形上的图案分……教师一一肯定学生的分法是正确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能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不同层次的数学思想。

3.2 动手操作时开展合作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成员养成一种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学三年级“周长”时,测量头围、硬币、树叶的周长时,就得相互配合。比如测量树叶的周长,一个学生按住树叶,一个学生按住线绳的一端,一个学生把线与树叶边缘重合,最后用直尺测量出线绳的长度。这一系列操作调动了学生的眼、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有效进行。

3.3 在整理复习时,开展小组合作

在整理复习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联系新旧知识,把自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进行“数的整除”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找出都学过哪些数(自然数、整数、约数、倍数、奇数、偶数、合数、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然后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弄清这些概念。

3.4 在教学新知时诱导合作

在新知的学习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参与的主动性和全体性。倒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激趣—观察—讨论—概括一应用—总结”。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让学生再通过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与学生间的讨论、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间的互补、新知与旧知间的融汇贯通,让学生在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同时学生还初步学到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

3.5 在学生独立尝试后引导合作

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例如,在讲解“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时,让学生独立尝试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新课伊始,出示下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

0.004米=(4)毫米 (1)

0.04米=(40)毫米 (2)

0.4米=(400)毫米 (3)

4米=(4000)毫米 (4)

引导学生将第(2)式至第(4)式分别与第(1)式比较,看看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尝试,认真观察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从小组内同学的发言中得到某些启示。这种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组内成员间相互质疑问难,找出共同存在的共性问题,共同解决;教师适时、适度地激励点拨,既让学生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又培养学生正确完整归纳问题的能力。

3.6 在学习的重点、难点处指导合作

在教材内客的重点、难点处设置小组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优势互补,共目提高;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有什么关系?

3)怎样求圆的面积?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1)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πr),宽就是圆的半径(r)。

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想知道圆的面积计算的热情,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归纳、总结、概括。

4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小组合作的评价要做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

1)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单纯的结果性评价的弊端。每次都以充满期待情感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探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前进、共同进步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真抓实干地实践,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逐步摸索规律,走向成功。

猜你喜欢
评价学生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把我哥带走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