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肺疾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探析

2013-02-02 11:15叶钧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鲍曼耐药性病原菌

叶钧强

当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之相随的是环境的改变及气候的变化,一些肺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及就诊率越来越高,其致死率居前列。致病菌感染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不能给予及时正确的救治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最根本的原因。随着抗生素等的大量使用,使得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成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因此本研究探讨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750例患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率以及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部按照诊断标准[1],其中男510例,女240例,年龄在59~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5岁,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时间为8~4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感染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临床诊断依据:患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同时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连续多次对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均出现鲍曼/溶血不动杆菌。

以就诊时间为指标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进行药敏试验: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第1组;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为第2组;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第3组。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用痰培养法。患者住院期间清晨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3次后用力深咳痰,医护人员将痰液放入无菌盒内,确保在1 h内送检。

1.2.2 细菌分离与鉴定 药敏试验的方法为K-B法,试验结果的判断依据为按《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软件对所得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分析指标间存在的差异。

2 结果

2.1 病原菌分布情况 750例患者痰液中共分离得到235株病原菌。其中鲍曼/溶血不动杆菌105株,为我院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液培养呈阳性的第二位病原菌。

2.2 药敏情况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10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对妥布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耐药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上述几种抗生素中,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变化最大,最初检测时耐药率较低[2],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而对氨曲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以及庆大霉素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加重一般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若是急性发作期经检查还可见到很多中心粒细胞,病情较重的患者甚至转为化脓性炎症。支气管或肺部存在炎症会使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加重,此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患者而言意义重大。本研究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750例患者研究对象,从其痰液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35株,其中不动杆菌61株(26.1%),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3]。

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其最喜潮湿的环境且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因此可粘附于各种医疗器械及材料上使其成为该菌的传染源。同时,该菌还分布于人的皮肤、消化道及各种体液中。

传染源有可能是患者自己,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患者或携带该菌的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医护人员经常与患者接触从而使其双手携带了大量病菌,是该菌最主要的传染源,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传染源有可能是患者自己,也有可能是其他的患者或携带该菌的人,经常接触该菌的医护人员可以说是主要的一方面。传播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接触传播以及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易感人群为自身免疫能力较差的群体,如老年人及新生儿等。同时人在特定状况下也给该菌感染提供有利的条件,如手术创伤长久未愈合、使用人工呼吸机或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产生了抑制自身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4]。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是寄居于呼吸道的病原菌,因此常常会使呼吸道产生感染的症状。

近几年来,鲍曼/溶血不动杆菌的感染率呈现越来越高的态势,根据业内相关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该菌已成为院内感染菌的第四位,并且该菌耐药机制较为复杂,很难从根本上找到根治的方法[5]。本研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痰培养出的不动杆菌经过药敏试验可知,其中的大部分菌种具有很强的耐药性。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感染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该类病原菌耐药性的不断提高,是临床治疗该菌感染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引起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临床中出现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时需足够重视;根据实验室结果,针对性地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有效抗菌药物,及时控制感染,国外有报道可利用多粘菌素B和亚胺培南及利福平三者间协同作用,采用联合杀菌疗法解决泛耐菌治疗问题。同时,应重点加强医务人员的手消毒以及病房的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消毒隔离程序,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率,防止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所以,一旦在临床中经检测发现患者感染了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根据检测的结果,对症施治,一般可使用适当剂量的亚胺培南等较为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亦有报道称可用三种及以上的抗生素配合使用,达到协同杀菌的目的。在使用抗生素等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做好一些相关的工作,如对病房进行更大范围的消毒,控制消毒程序,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机构通气持续时间,尽量减少感染率。

[1]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不动杆菌耐药分析.临床肺科杂,2008,15(8):1114-1115.

[2]蒋军广.慢性阻塞肺疾病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30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2008,8(33):8264.

[3]曾春芳,刘云,陈斌.鲍曼不动杆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四川医学,2009,27(12):1284.

[4]宋明胜,伍勇,陈颖,等.我院2003~2005年医院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1(1):23-24.

[5]明亮,谭伟丽,王丽华,等.老年人慢性阻塞肺疾病不动杆菌感染20例临床分析.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5):1022-1023.

猜你喜欢
鲍曼耐药性病原菌
鲍曼不动杆菌双组份调控系统研究进展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鲍曼关于“世界音乐”作为跨文化策略的研究
喜庆的春节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